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方法分析

时间:2022-06-28 12:55:29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方法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给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要想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结合电子政务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本文就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电子政务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0引言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社会发展进程。政府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电子化政府,实现电子政务已成为必然。实现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是一次间距的改革,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要想实现政府职能,引导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加大公共管理创新。

1电子的概述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成,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承租,从而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是现代社会大势所趋,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政务的核心就是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政府管理食物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互联网上,它需要将传统的政府管理食物进行优化后再通过网络来进行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改变了传统政府办事难的局面,可以显著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同时,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交流更加便捷,拓宽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渠道,提高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让公众及时的了解政府工作基本流程,让民众参与到政府工作中,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推动廉政建设。

2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透明度不高

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信息透明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内部信息透明度不高。政府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信息共享难度大,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高;二是政府外部信息透明度不高,由于政府社会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较少,民众对政府工作流程不清楚,影响到公共服务质量。

2.2民众参与程度低

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民众排忧解难。然而就目前来看,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政府在设置公众参与的渠道、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回应民意诉求、保障公众参与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制度化程度低、自觉性比较差、结构性失衡及公信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民众难以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挫伤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3.1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实施的原则

(1)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

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系统都是相互联系,而要想提高政府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就必须认识到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要坚持系统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政府管理各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中,更好地方便政府开展管理工作,从而达到现代科学管理的最优化。

(2)规范化管理与权变管理的结合

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对政工公共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政府管理的规范化发展也依然成为现代政府管理工作创新的必然。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组织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而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公共管理工作人员与政府规范化管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人员权力会制约到机制的规范化运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必须实施权变管理。所谓权变管理就是根据行政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运用权变方法对组织进行权利,从而不断优化行政组织职能。规范化管理和权变管理关系到了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规范化管理与权变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明确管理责任,引导政府管理工作进入到正轨。

3.2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宏观方法

(1)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公共行政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权力分散和放松规制。全力分散体现了权力向社会和公民回归的社会历史趋势。实行权力分散,分权机构可以对实际情况作出快速的判断,从而提高分权机构工作效率。而放松规制是指政务为谋求社会整体利益,根据社会特定限制权力设定一定规则的行为。从其属性来看,放松规制又可分为政府内部管理规制和政府外部管理规制。权力分散和放松规制是建立在民主制基础上的公共行政模式,有助于政府组织更好地开展管理和服务。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政务的职能就是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工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也成为必然。公共服务市场化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的宏观调节,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政府以较少的资源与成本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目的。

3.3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化管理

电子政务是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来展开相关工作的一种模式,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可视化的政府,从而提高政府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因此,政府应当要加大投入,实现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作为政府,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信息及时到平台上,一方面方便政府机构内部信息的贡献,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方便信息更好地传播,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决策。另外,要构建互动平台,让民众更好地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让政府更好的了解民众的意愿,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

3.4科学的定位政府职能

政府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片面性的扩大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职能正在从权威性向服务行政转变,而要想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政府就必须科学、合理定位自己的职能。要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事业中的作用。

3.5加强安全防范

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安全威胁。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在政府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如果政府行政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就会影响到电子政府的实行,进而影响到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为此,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意义重大。如防火墙技术,使用防火墙的目的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同一网络的不同网段之间建立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的数据流等方式,实现对不同网络或不同网段之间的网络通讯和访问进行审计及控制。另外还有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实行。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对于政府而言,实现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重视公共管理方法的变革,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内部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信息、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向,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政工公共管理中来,实行群众的监督权,让群众了解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天伟.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孔杰.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02:165-168.

[3]宋恩梅.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结构及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知识,2010,03:45-50.

[4]樊小勇.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08.

[5]李郁青.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改善公共管理环境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6]辛德强,高德华,孔乐佳.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2,16:86-87.

[7]蔡立辉.行政流程再造:电子政务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政务,2011,08:7-18.

[8]郭俊华,程琼,樊博.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2,01:147-151+155.

上一篇:新媒体语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初探 下一篇:读者服务工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