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精准做强农业园区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8:52:29

“加减乘除”精准做强农业园区的思考

主要以本地区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从“加减乘除”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强农业园区,助推农业发展上档升级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意义。

农业园区发展要素制约因素

一、目前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差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生产便道、蓄水池、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欠缺,旱涝保收率仅40%,耕种收机械化率仅43.3%。

(二)农村劳动力缺乏

农业效益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产业化龙头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二是规模化经营差。三是农产品品牌差。;四是加工能力弱。蔬菜、肉类、禽类、水产类等大宗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多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五是农产品产业链不完整。

(四)农业科技支撑弱

以传统耕作、种植、加工技术为主,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普及难度较大,“互联网+农业”的应用和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五)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农业投入大,农业生产设施不能办理产权证,不能形成有产权证的固定资产,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企业担保费、保证金高。

二、“加减乘除”精准做强农业园区的思考

(一)从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入手做加法

一是加强农业园区整体规划统筹。树立大规划理念,把农业园区放在全区大产业来谋划和思考,改变点多、面广、分散薄弱、同质雷同等现状,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目标路径等方面打造全产业链条,体现区域特色,形成差异竞争、互补竞争、合作竞争的良性循环。

二是引导农业投入向农业园区集中倾斜。整合涉农部门将农业园区需要的土地、人财物、基础设施、附属环境、优惠政策等聚焦打捆,信贷、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税费减免多管齐下,实现投资主体、投资渠道、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三是找准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新路径。强化基地、品牌建设,将一产业做强,让农业壮大起来。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集群集约发展,探索新型加工模式,向二产延伸,让效益提升起来。围绕园区做文章,打造精品提档次,整体营销扩影响,与三产融合,让农旅互动起来。

四是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吉之汇“阿吉云”营销平台,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加强对接,从简单的产品收购逐步向育种、种养、加工、营销、物流配送等农业全产业链环节延伸,实现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规模化的有机结合,使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

(二)从降低农业风险成本入手做减法

一是减成本,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规范、高效、诚信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供求、价格、气象等农业信息服务,避免农民盲目生产经营。构建顺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全和完善区、镇街、村、社级市场流通网络,拓展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是减风险,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规避农业发展风险,强化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在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和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储备、期货市场、信息预警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三是减负担,清理园区和农业开发企业负担。认真落实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相关的“免征、减免、不征、减征、先征后返、即征即返”等具体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绿色审批通道,执行相关优先审批、优先核准等规定,有效减轻业主负担。

四是减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和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广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尽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全覆盖。

(三)从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入手做乘法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民和村社以土地入、劳动或直接出资入股,增加土地流转收益。进一步完善补助资金农民持股改革,探索企业履约的约束机制,保障农民持股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园区与科研单位合作,结合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园区技术创新。通过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先进设施,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并提高素质。

三是补齐现代农业从业人员观念素质短板。要切实加强农业园区农业决策、组织、管理、经营和从业骨干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服务接待、保健养生、旅游文化、民俗风情、餐饮服务、环境生态、安全卫生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骨干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是改进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给予财政和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订单质押、农产品预期收入质押等适合于新型经营主体需要的金融产品。对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和涉农旅游进行重点扶持。

(四)从制约现代农业因素入手做除法

一是破解农业园区融资难融资贵。建立农业投资评估认定机制,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离办证,为土地使用权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抵押资质”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基础,彻底解决银行顾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组建产业担保联合体,发挥农业保险助贷功能,由农业经营主体到保险公司进行投保,政府按政策予以适当补贴,以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单作为担保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二是清除农产品管理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改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分头分散管理的体制,建立适应农业园区集群良性发展的农业管理体制。在农业园区内部统一领导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检、检疫、销售、运输各个环节,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费用。

三是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不力的现状。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税费负担标准、交易收费标准以及收费办法,撤销不合理的关卡,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疏通“绿色通道”,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整顿和打假力度,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

上一篇:ZD6型电动转辙机电气故障分析 下一篇:新媒体语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