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时间:2022-02-01 11:48:2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而这些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催生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和相互作用;从狭义上讲,第三方支付平台,P2P融资,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众筹,网络保险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都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首先,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在国内取得巨大进步,网速的提高及网络安全性加强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再次,在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改革红利都体现了国家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收入来源;中间业务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互联网金融具有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息平台,快捷的支付系统及灵活的产品设计等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和支付模式等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造成巨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

商业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主要是以资金融通体现的,其在传统的金融业务中处于金融中介地位。首先,商业银行具有融资中介的职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连接了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实现了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短缺部门的流通,同时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降低了融资成本,使得商业银行成为间接融资平台。其次,商业银行又具有信息中介的职能。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其有较强的能力收集、处理、分析客户信息,能够匹配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信息,能够缓解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具有融资中介和信息中介的职能,其才能够扮演金融中介的角色。然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及发展,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

具体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再通过商业银行来匹配,而是通过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搜索平台快速便捷地找到双方,不对称的市场信息和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此时商业银行的信息中介职能被弱化了;在后续的资金交易过程中,由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成资金转移,而脱离了商业银行这一融资平台,从而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职能也被弱化。互联网金融使得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边缘化。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

商业银行依赖于债权债务活动中人们在时间上的不匹配或者空间上分离而具有支付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通过移动通讯设备、无线通讯技术来转移货币和清偿债权债务,从而商业银行不能再垄断线下支付,其垄断收益将被分流。同时,第三方支付除了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服务,还能够提供自动分账、转账汇款、充值及代缴等服务,并已经张有很大份额,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造成巨大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理念及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造成严重冲击。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基础,可以使客户的需求、期限、风险和定价等业务流程变得简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不再满足于标准化金融服务,其消费习惯、投资方式和价值诉求发生改变,要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同时,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对消费具有影响力的群体,其更加倾向于快捷、方便、参与和体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客户需求的改变倒逼商业银行改变其传统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四)互联网金融威胁到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然而,网络借贷公司是非金融机构,其贷款利率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制,和其成本较低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流失;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和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其有机会在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分一杯羹,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凸显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高效、便捷、低成本将商业银行的客户吸引过去,对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有严重影响。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在交易金额、资产总量、市场地位等方面难以动摇商业银行的地位;但长期来看,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倒逼商业银行进行由上至下、由内而外的改革。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挑战和冲击。

(一)实施互联网金融发展活动战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要有危机意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和竞争优势,改变目前相对零散和迟钝的应对方式,有计划分布实施互联网金融行动计划,确定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策略和战略定位,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

(二)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转变经营理念。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带来的挑战,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所有层次和整个系统,都要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要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核心业务来开展,积极开拓新用户。

(三)调整商业银行经营战略

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应对。在战略规划和战略定位方面应进行调整,并且考虑是否要和互联网金融达成战略联盟,同时还要考虑到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是否应该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和经营模式。参考文献:

[1]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

[2]杨凯生.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点看法[J].中国金融电脑,2013(12).

[3]李庆莉.银行互联网金融如何落地[J].中国金融电脑,2013(12).

上一篇:建筑项目概算对工程造价的作用及影响分析 下一篇:ZD6型电动转辙机电气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