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参与构建“学案导学式”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8 12:42:09

关注学生参与构建“学案导学式”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课堂教学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学效率。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心理学和尝试教学理论等理论依据,提出了注重学生参与的学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的观点,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归纳阐述了学案设计和实施时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学生参与 学案教学 建构主义问题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其中深刻地阐述了学生主体参与性的重要性。而今,“参与”成了课程实施改革的一个方向。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实施活动之中,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任务,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性学科,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要靠学生自主建构,这需要教师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促使其参与政治教学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案教学就是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参与,并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时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学案是教师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学案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学案教学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设计选择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像“研究者”一样,自己发现和探索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真正学到了政治的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是建构工程的工程师,这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参与”政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智力参与”,别人是根本无法替代的。所谓“智力参与”就是主体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都参与进去。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利用学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仅具有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所以学案教学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认知心理学来看,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以学生学政治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和知识的传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学案的使用在促进学生参与上在专心上课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间上有积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

(一)课前使用学案,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因为学案上有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复习提问等,有了预习的方向的内容学生更愿意投入到预习中来。

(二)在课堂学习时,因为有了学案可以即避免了“上课听听,下课忘光”,也不用再为记笔记而分散听课的注意了;并且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使用学案也大大提高了思维的参与度,从而注意力更为集中。

(三)课后因为有了学案可以更好的复习,因为学案为学生课后的复习提供了很好的提纲和书面材料。经过我的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在使用学案的学生中,近52%的学生认为学案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投入度,并且学案也是很好的预习和复习的材料。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案教学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这种“参与”,师生双方不固守教材,通过活动形式,个体发掘自己对所学内容或双方提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景,让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尝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案的设计和实施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中取得一定经验。我们设计的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作业三部分,其中课前预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问题导学和知识结构构建;课堂探究立足社会热点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来理解知识,并及时归纳总结和提出疑问;课后探究包括整理和分层次作业。在学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

俗话说:“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教师应具备较好的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是否准确,教育观念是否更新,直接关系到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熟悉教学要求、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化设计,结合学科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化和经验化目标,把教学思路、主要内容都用精炼的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景反映到学案上;课堂上注重引导、点拨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师生之间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平等对话,进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主体性原则。

教育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永远无法包办代替。因此,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学案设计中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我们在课堂上学案教学中提供热点情景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景探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问题性原则。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可见,明确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思维活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设置问题情境,不断提出富有智力价值的难易适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到“政府的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时,我们可以例举政府关注和解决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学生思考政府如何成为让老百姓满意的政府。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归纳,通过课堂探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身边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既注重知识解析,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由浅入深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规律主要有: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由己知到未知。由浅入深要求学案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的学案教学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主要以知识填空为主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同时,学案教学还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和速度,把其控制在“跳一跳,摘桃子”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情景注重层次性。

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培养有广博知识、多种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强调以学生“参与”的课改中,学案教学模式由简单的传授型转变为知识、能力融合,学案教学强调了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答题型向提问型的转变,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学者型教师。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上一篇:STS教育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尝试 下一篇:培养合作能力促进成长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