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需要 满足学生需要

时间:2022-09-12 07:35:30

关注学生需要 满足学生需要

摘要: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76、77页《认钟表》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学生需要;关注;满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88-02

一、课堂教学简要过程及说明

片段一 课始,教师出示教学钟,让学生用最简短的语句对钟说一句话。生1:它能提醒我可以上学了,可以做作业了,可以睡觉了。……(全班同学都互相介绍自己对钟的感情,气氛很活跃)师:同学们,既然你们那么喜爱自己的小闹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好吗?(板书:认钟表)

片段二 师:你们对钟了解多少?生1:我的眼睛一闭,里面就有我的小闹钟(还真闭上眼睛说)它的面是圆形的,钟内有两根针在动,一根长的叫分针,一根短的叫时针。师:你真了不起啊!对钟了解的这么多。生2:不,钟面除了圆的,还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椭圆的(全班同学好像都在点头赞同)。师:对,钟面的形状不一定一样,但它们所起的作用都相同。生3:钟内还有1,2,3,4……12。师:根据这些数和时针、分针的位置,我们就可以读出时间了。

片段三 (教师在钟面上拨出6时55分,请同学们议一议钟面上的时刻)生1:(迫不及待)快7点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刻妈妈就叫我,快到7点了还不起床上学。生2:而我到这个时刻,在家里看动画片,到了7点,爷爷奶奶就要看《新闻联播》了。(部分同学都大眼瞪小眼)生3:我知道生1说的是早上,生2说的是晚上。(全班同学又开始沸腾了)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对了时间,还结合具体事说清了钟面上的一个时刻可以代表早上和晚上。(又拨了一个7时5分)生1:7时多一点。生小结:一个接近7时,一个刚过7时,都离7时比较接近,所以,都可以说大约7时,因为它们的分针都在12的边上,时针大致指着几,就是大约几时。(全班同学自发的掌声鼓励)

课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设计一下双休日一天的安排表,并用简便的方法记下来,同桌交流。师:假如一个钟只有一根时针,你能看出大致时间吗?(老师拨,学生认)

课堂延伸 根据太阳的位置,你能估出一天的大致时间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他们学的很轻松很愉快,有满足感。主要原因是,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要,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

“送给学生一个信任,学生还你一个奇迹。”我们的数学课堂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交流时间。学习数学为了什么?数学离学生有多远?通过这节课,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整节课,始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新课开始直接出示小闹钟,让学生对自己心爱的小闹钟说几句话,让学生意识到小闹钟也有研究价值,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片段三”里有一个时间代表不同时段引起学生的争议(其实教材在此已经向学生渗透了24时计时法),经过学生的讲解全班同学都明白了,这就证明了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来阐明教学的难点,所以这两位同学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本节课“认钟表”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不易于学生接受,但一节课下来,让我吃惊的是原来同学们对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有部分环节略讲了,但问到“你们对钟面到底了解了多少”时他们就呆了。因此,对这个问题,我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汇报、总结一系列环节,由学生自己完成。让我意想不到的又发生了。“5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时,这是我妈妈教我的。”此时,我不得不灵活地调整教案,根据学生的信息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在上课时要学会随机应变,教师要保持冷静,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机智,更是现在教育观念的体现。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师教学中的巨大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的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要用心聆听、用心体会、用心反思,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例如,面对“6时55分”这个难点,竟然有两个同学说出截然相反的事情发生(一个说上学,一个说看动画片),而其他同学发呆,只有一个聪明的学生一针见血地说透了(一个说早上,一个说晚上),说得多好。学生的回答一次次让我吃惊,但通过他们的讨论、探索,又一次次地解决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全面发展。课尾,安排了实际性的练习,如:自己制定双休日时间,是具有挑战性的。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促成其与要学习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建立起实质性与非人为的联系就显得尤为关键。整个案例体现出以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主题,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整个展开的主体安排,到难点的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了满足,获得成功。

上一篇:20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下一篇:创设真实语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