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权改革的必要性和建议

时间:2022-06-28 10:01:05

国有企业股权改革的必要性和建议

【摘 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国有企业在股权多元化改革道路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并给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股权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而国有企业改革是核心之一。2014年,贵州打响了国企改革的枪声,也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公布改革细则的省份。促进国企的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14年3月17日,贵州省国资委举行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贵州省国资委通过制定《贵州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茅台集团、盘江集团等28家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分为功能性企业、公共服务性企业、竞争性企业、参股企业4类,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改组为控股公司、转让破产重组等方式,推动产权改革3年内完成。首批集中推出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128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2763亿元。就此,贵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二、国企股权多元化的现状

1.资本市场上股权转让股权分置的时滞与外资并购风险

(1)国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债转股面临困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与经济体制出现了矛盾。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之前,不得不将国有企业的各种债务转化为特殊性质的股权,进而由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这种方式。尽管对企业的负债状况进行了缓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国有企业所承受的巨大债务压力。但这种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实施债转股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保障银行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在债转股具体实施时,势必会损害银行的既得利益;同时,这对于国企的信用度也是巨大考验,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债转股这种产权结构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不合理问题。

(2)管理层与员工的持股存在局限性

这种持股方式的优势在于消除了国有企业人所造成的道德风险的影响,而且在效益激励的影响下初步形成了国企员工对于企业经济利益的主动追求。但是这种方式实际执行时面临许多问题,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运作的流程并不十分流畅,所以企业内部管理对于股权的收购,必然存在一定的权益不对等现象。管理人员会通过个人对于企业信息的占有而采取各种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会在交易过程中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员工对股权的持有方式从原理上来讲当然能够实现公有制,但这种方式基本上是通过定向募集实现的,而且如果企业开始上市,这些员工所持有的股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进行流动,从而被其他非企业人员持有。

三、 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亟待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新一轮国资改革正是核心关键一环。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我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8.2%;国有企业资产累计约9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的比例已达到89%,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达到52%。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而国有企业不少分布在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所以2014年的首要任务还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本次国企改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可谓箭在弦上。

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建议

1.消除各种国家经济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政企分离。不能再由政府对国企进行管理,而要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行使职能。这种管理不能局限于国有资本,对于企业股权的控股程度,即使是国有资本占据了企业最多的股权,也应当严格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来对企业实施管理。即便国有资产作为主控股资本也要按照公司制度来履行股东职责,监督其国有企业经营行为,而不能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直接经营。同时,国有资产部门对国企的产权拍卖、转让及重组均需要进行制度下的管理与监督,进而保障国有资本的增值。

2.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及资本市场,建立合理资本流动

遵循股权正规转让制度环境,其股权转让都必须严格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的有序竞争来竞价,并通过合理、合法的正规操作方法来实现,这样能有效避免政府“拉郎配”,使国有资产重组避免内部交易状况,从源头上杜绝股权多元化改革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对资本市场各个方面的完善是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重要体现方面。

3.加快投融资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稳定发展资本市场

为了尽快实现我国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是需要加快银行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机构组织,如:捐赠基金、共同基金或商业化的老基金等;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外资机构参与,以此来有效拓展投资渠道,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这样可实现采取金融中介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债权转化为机构投资者间接持有的股权或者公民直接持有的股权。

五、结语

现在,国企股权改革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更解放、在办法上出实招、在力度上要更大,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硬任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 中信证券研究部 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已经吹响[J]. 上海证券报,2014(4)

[2]何晓星 以多元化产权改革为核心 上海国有控股公司改革的思路研究 [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1).

上一篇: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下一篇:基于投入产出DPG方法的中日产业用水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