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6-28 07:30:24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学习个体的认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通常情绪高涨、精神愉快时,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时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心扉、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近十年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验,笔者基本找到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的捷径,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多媒体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它能够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的乐理条理化,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转变。合理利用好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知、体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在初中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笔者尤其喜欢自己制作课件,把一些优美的图片,尤其是家乡的美丽景色结合教材,如教学《爱我中华》中的音乐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图片的渲染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为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巧妙运用新方法激趣

实践表明,单一不变的课堂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音乐课——作为学生较为热衷的课程自然也毫不例外,它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更好的呈现形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过这里也不能全部沦落为惟形式论,在设计各种形式时,我们教师只有灵活、恰当地应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学唱歌曲旋律部分时,教师可让学生随琴视唱或自学唱、分组唱、男女生唱、分节轮唱,甚至增加音程变单旋律为多旋律的合唱等多样形式。唱歌词,不但可引用以上的各种唱法,还可以编舞蹈、编歌剧表演等。有时候,对于初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增加一些比较时髦的流行音乐,比较教材中歌曲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适时采用新语言激趣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都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我们在赛课中看到一些优秀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时,才发现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学语言更着眼于音乐本身。所以笔者认为我们音乐课堂的“语言”不能总停留在口头语言上,它还包括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语言,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丰厚、更精彩!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许多时候,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方法不当和体罚等因素引起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有爱心,只有用你的爱去浇灌,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才能开出无比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相反,便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产生抵触和不满,有时尽管他们迫于你的师威,不敢表露出来,但如果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态度来上音乐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笔者常常在和学生接触、玩耍中谈心,了解他们的个性需求与心理动向,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困难。

五、努力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和知觉、感觉、记忆、思维一样,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想象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一切创造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创造想象力的辩证运动。马克思甚至干脆把想象称为“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对于音乐演奏家来说,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想象力丰富的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发挥乐曲的情感表现力,使之富有更炽烈的魅力。而想象力贫乏的演奏者只能按照乐谱上的记号或符号来掌握乐曲的表现;音响生硬无光,尽管技能可能很熟练,但听起来,让人觉得平淡无奇、味同嚼蜡。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比较复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从课程是属性与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抛出一些可以发挥的话题,如周杰伦的《青花词》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你更喜欢哪一曲,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只有多方入手,努力营造合适的氛围、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音乐的审美作用,培养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发挥数学作业批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