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外产品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识别

时间:2022-06-28 06:37:09

论涉外产品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识别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商品在多个国家间进行生产、加工、交换、流通、消费、使用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产品责任案件屡见不鲜,外国产品导致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跨国求偿亦随之日益增多,我国出口产品致损的赔偿案件也逐年递增中。

关键词:涉外产品责任竞合;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识别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32-01

1 涉外产品责任竞合的识别

1.1 各国对于产品责任竞合的定性

当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究竟是将产品责任作为合同责任处理,还是将产品责任作为侵权责任处理,各国规定不尽相同。

1.1.1 放任主义,即允许受害人自由地选择诉讼请求权

德国民法规定,受害人基于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双重违法行为产生两个请求权,受害人可以提起违约之诉,也可以提起侵权之诉。如果一项请求权因时效届满而被驳回时,还可以行使另一项请求权。但是,受害人不能同时实现两项请求权。

1.1.2 强制主义,即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诉因,不允许受害人自由选择

法国民法认为,只有在没有合同关系存在时才产生侵权责任,在违约场合只能寻求合同补救方法。因此,有无合同关系是判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分水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不相容的,不存在竞合问题。法国最高法院一再宣称,侵权行为法规范不适用于合同履行中的过错行为。

1.1.3 有限制地选择诉讼主义

受损害方有限制的选择请求权的诉讼制度,主要为英美法系国家采用。英国法原则上承认责任竞合,但是英国法对责任竞合的处理实际上与德国法竞合诉讼制度有着极大的差别。英国法既承认受害人的选择权,但又对选择权的行使附加了一定的限制。

1.2 涉外产品责任的识别依据

关于识别的依据问题,国际私法理论中有“法院地法说”、“准据法说”、“分析法说与比较法说”、“个案识别说”等主张。众所周知,尽答国际私法理论界在识别的标准上存在着不同观点,“以法院地法进行识别”的标准还是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并体现在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中。从各国解决识别冲突的实践来看,各国法院通常是以法院地法作为识别的依据。

笔者认为,法院地法并非识别的唯一依据。为了克服单纯依法院地法进行识别的弊端,在一定条件下,对产品责任可以适用其他的法律进行识别。具体而言,在下列情况下,可依其他法律进行识别:

1.2.1 国家间有相关的国际条约时,依条约进行识别

各国达成的条约不仅可视为各国对此有同一的观念和看法,而根据“有约必守”的国际法原则,亦应据此识别。目前,在国际产品责任中可以据以识别的国际条约主要是1973年海牙公约。公约对“产品”、“损害”、“人”、“责任人”、“产品责任”作了统一解释,各缔约国在确定产品责任的准据法时,应该以这些解释为依据进行识别。

1.2.2 国际上或所涉各国间对识别对象有统一的观念时,依此观念识别

目前,国际上具有比较一致看法的主要有以下两项规则:一是对某物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的识别,以物之所在地法为依据。该规则对产品责任识别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确定一物是否为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因为许多国家规定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必须是动产,故某物是否为动产的识别,直接影响到对案件是否为产品责任案件的认定。二是自然人是否为某国之人,应依该国的法律识别。此规则对产品责任识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以国籍为确定管辖权依据的国家里,对产品责任案件当事人国籍的认定,直接决定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国家允许适用当事人共同国籍国法作为产品责任案件的准据法,因此,当事人国籍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产品责任准据法的确定。

1.3 当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与法院识别定性相反时的处理

1.3.1 当事人提讼时考虑的因素

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受损害人选择哪一种请求权才能更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受损害方应要综合诉讼管辖、诉讼时效举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诸方面的因素考虑,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1.3.2 法院识别过程中应采取的基本规则

如前所述,民事责任的选择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严重影响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关系到设置责任竞合制度目的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法院应如何正确识别呢?笔者认为,法院应坚持三个原则:

(1)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选择的原则;

(2)对无过错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原则;

(3)重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1.3.3 当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与法院识别定性相反时的处理

(1)时的处理。法院对审查以后,认为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错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法律规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重新提讼。一般来说,如果时原告选择被告承担侵权责任,依法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开庭前如果原告变更诉讼请求改被告承担违约责任的,则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协议约定地等法院管辖。反之,亦然。或当事人在开庭前变更诉因,则会出现两种结果,由本地法院管辖或被驳回。

(2)立案后的处理。如果法院在立案后,发现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定驳回,在裁定书中说明缘由。法院受理原告的后,取得了对该案件的审判权。受诉法院立案后,应当以法定程序对该案件进行审判;当事人不得以同一诉讼向其他法院;其他法院也不得行使对该案件的审判权。在审理过程中,受诉法院发现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及时审结案件,裁定驳回,防止诉讼滞延,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应在裁定书中详细说明缘由,以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诉讼。

2 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竞合识别的立法现状及完善

2.1 立法现状

在司法实践中,有关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主要比照对内的产品质量法规来操作,或根据“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来处理。由于在我国发生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往往是因进口的产品有缺陷所造成的,因而在实践中,我国法院处理涉外产品责任案件几乎都是适用我国的法律。我认为,在完善我国涉外民事法律基础上,对现有的产品质量法应加以修改,增加一部分调整涉外产品责任的条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2 完善建议

2.2.1 实体法建议

在产品质量责任中,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竞合的问题时,受害人应当怎样来行使选择请求权,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切忌搞一刀切。因产品瑕疵所造成的损失按违约责任来处理,因产品缺陷所造成的损害按侵权责任来处理,当它们发生责任竞合时,都应当允许受害人有选择请求的自由权。

2.2.2 冲突法建议

从冲突法方而看,我国应尽快制定涉外产品责任适用的专门规则,或在现行《产品质量法》中增加若干涉外产品责任法律条款,使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更家加完善和灵活。

(1)识别的依据。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识别问题没有明文规定。笔者主张我国在识别问题上持以下的态度: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有规定的,以国际条约的规定为准,但我国声明保留条款除外,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依法院地法进行识别,但如果依法院地法不能适当地解决,可以参照可能被选择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2)当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与法院识别定性相反时。涉外产品责任问题既不同于普通的与合同有关的涉外产品质量问题,也不同于一般的涉外侵权问题,因而,在国际私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涉外产品责任问题基本上是通过冲突规范来加以解决的,所以对涉外产品责任的内涵与法律性质的识别问题的研究就非常具有意义。同时,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的完善,既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生产者、销售者及消费者使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彬.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问题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6-69.

[2]崔丽东.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性质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6-88.

[3]孙洁丽.视频分享网站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以电影集结号版权纠纷案为例[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12-114.

[4]燕妮.DMCA在美国视频网站侵权案中的适用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6):84-89.

上一篇:国际直接投资(FDI)与我国金融风险探讨 下一篇:论我国货物贸易应对世界贸易新形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