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引领儿童成长

时间:2022-06-28 05:50:34

【前言】让阅读引领儿童成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不同阶段儿童课外阅读的重点 儿童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比如二年级和四年级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年级,而且是隔着几重天地的两个世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阶段的儿童阅读都有其侧重点。 低年级段儿童因为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很多时候他们习惯借助于图像、色...

让阅读引领儿童成长

阅读引领儿童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学校和家庭则是儿童课外阅读的两个主要阵地和场所。

一、引领儿童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过程的必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人的一生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丰厚储备。一个人的童年怎样度过影响着人的一生。善待童年的根本方式,就是尽可能让孩子把童年真正当成童年来过,尽可能让孩子们充实自己的精神储备。而实现它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把窗外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引进来,开启孩子们懵懵懂懂的生命世界。

重视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世界教育的一种共同的趋势。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等; 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得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

加强阅读教学改革也是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重要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另外,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不同阶段儿童课外阅读的重点

儿童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比如二年级和四年级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年级,而且是隔着几重天地的两个世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阶段的儿童阅读都有其侧重点。

低年级段儿童因为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很多时候他们习惯借助于图像、色彩、声音等来感知和了解事物,因此,一二年级孩子的阅读应以绘本为主,辅以大量的儿歌、童谣、儿童诗和经典的儿童电影,这些东西更容易和孩子当下的生命体验相结合。只有让这些美好的事物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伴随孩子的生命,一粒粒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深植于孩子的心田,不断丰富孩子的心灵,很多德育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随着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整本书共读的同时,需要逐步融入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甚至哲学方面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其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意识。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还要适当引入政治、社会以及人物传记等读物,让孩子朝更远的方向发展。

三、引导儿童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

1.坚持每天由教师大声引领朗读。每天为学生大声朗读,对教师而言,是对灵魂的一次净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情感和想象的升华。在大声读书中,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会和课本中的主人公一起,或欢呼,或喜悦,或忧愁。这种难忘的氛围,这种全身心浸润在书中的经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重要的心灵体验,它会在学生心里播下爱读、乐读的种子。我们学校倡导并利用每天上午第5节25分钟的小自习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先后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柳林风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书。一般坚持几个月后,家长们就开始反映孩子爱读书了。校园里、班级里常常见到学生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书,互相交换着看,有的同学因为有一本好书,在同学之间“身价倍涨”,大家都围着这个同学借书,课下总是交流书中的内容,热闹非凡。

2.坚持让学生每天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就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读物自由阅读。在这个“最轻松的时间”里,学生可以看任何内容健康的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天文甚至娱乐报纸、体育杂志等。但规定在阅读期间不得变换读物,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沉到文字中去,不至于在东翻西翻中浪费时间。这样随心所欲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娱乐。这种状态,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它可能比上一节课效果都好。

3.坚持开展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是由教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相关的书)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和延伸的活动。例如,我们在实践中就先后摸索出了以下读书会模式:(1)读前推介式的班级读书会:介绍书中人物,朗读精彩片段,读目录猜内容,介绍作者参看书评。(2)读后交流式的班级读书会:心心相印(人物篇),真情告白(感悟篇),精彩回放(朗诵篇),推而广之(推介篇)等。

4.坚持开展系列性读书活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活动是他们学习过程的重要伙伴,教师需要不断用活动使他们读书的热情持续高涨。例如,利用黑板报设计“读书园地”,定期展示“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读书感悟”等文章,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等,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悦读” 下一篇:捧读新教材,走近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