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时间:2022-06-28 03:54:47

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摘要: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其主要表现在语篇和语境的应用中,也就是指语言的语用变异,据此试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其功能。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的性质、理解、特点、语用功能及其翻译,并强调了模糊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特点;功能;翻译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61-01

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同样都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和基本属性。其中,模糊语言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能使语言更加灵活、生动、富有表现力等。

一、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即是指语言的模糊性,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的某些不精确、不明显的因素。

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人们为了加强交流效果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其意思,也就是目的明确地选用模糊词语。模糊语言在交际实际运用中经常被使用,具有很强的语用功能。

二、模糊语言的特点

模糊语言作为现实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主要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相对性等特征,不确定性是它最明显的特征。

首先,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是指一个概念的意义范畴外延具有模糊性。通常是由于人们对无限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认识有限,或者即使对某些事物可以确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故意不明确表示。这种不确定语言的巧妙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模糊语言的不精确性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所产生的不同意义,通常很明显地表现在那些表示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模糊词语中,并且与不确定性紧密相连,是客观事物在语言方面的必然反映。

三、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由于模糊语言自身的特点及其作用决定了它在交际中的语用价值。如果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就能使语言表达更灵活,从而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感人,达到余音绕梁,言不尽意,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有时还可以引起主体对客观事物扑朔迷离的感觉,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想象,产生强烈的美感。尤其是文学语言更离不开模糊性的表达,模糊言语随处可见。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语气变得委婉含蓄、礼貌得体。从语用的视觉来考察模糊语言的使用,不难看出它符合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达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例如,你想请别人给你帮忙,你如果说:“明天下午六点以前把我的东西拿过来。”必然会引起强硬的意义,造成交际上的障碍。你完全可以说:“请你有空的时候,顺便把我的东西给带过来。”这样就可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四、模糊语言的翻译

鉴于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相对性等特点,对它的理解需要借助认知与语境,而其使用要达到特别的交际目的,因此在模糊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要对它的交际意图进行分析,在具体的语境中提取出其言外之意从而找到最恰当的翻译途径。这就对译者提出了较之翻译其他预料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模糊语言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模糊语言的处理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如果要减少因语言模糊引起的信息流失,译者就需要不断努力,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在了解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尽可能准确、恰当地传达原著的语言信息,并考虑增强其可读性。

1、直译法.任何语言都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并在某些模糊表达上表现出相对应性,因此可以用一种语言的模糊语去直接翻译另一种语言中的模糊语,从而保留相应的模糊语信息,能够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含义。比如,在英语中表示不同年龄的词语有,“young”,“middle age”,“adult”,“old”;相应地在汉语中,我们可以表达为:“年轻人”、“中年人”、“成年人”、“老年人”。这种常用的直译法,也可以用作对模糊语言的翻译。2、意译法.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两者之间模糊语言的翻译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也不仅仅只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语的翻译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紧密的联系。而当原语中的模糊信息在目的语中找不到语义对等的模糊语义时,就需要用非对等词来传达其意义,就是所谓的意译法。比如英语中有些表达某一意义的模糊词语与汉语中表达相同含义的模糊词语不对等,这时就可以选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模糊语来加以表达,使之更具有可读性。尤其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谚语、习语等的翻译。

在模糊语言的实际翻译过程中,有时可以字对字或句对句的直译,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差异的存在,有时须采取意译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译者可以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流畅、通顺,从而取得理想的翻译效果。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随处充满了模糊现象,而模糊语言是人们对事物和状态不确定性的物质表现形式。在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已被广泛应用,是一种既普遍又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模糊语言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具有很高的语用价值。我们要重视模糊语言的使用,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进行有效地交流。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刘志芳(1982― ),女,汉族,四川凉山州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方向为翻译理论及实践。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文旭.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J].外语学刊,1995,(1).

上一篇:基于FPGA的DSP设计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