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时间:2022-06-27 09:38:46

语文教学应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但不能独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初中语文新课标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除了“知识与技能”要求,还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怎样使之有机、有效地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呢?

一、 激发兴趣 、陶冶情操,从丰富教学内容中实现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创设与学生经历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将现存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拓展教学内容的教育性。语文对于学生的教育,不是单纯地说教,而是在欣赏文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从中去怡情明理,提升素养,成人成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凸显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学习初中第一课《山的那一边》,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要经历许多如“山”的坎坷,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可实现自己如“海”的梦想。

二、授之以渔,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实现.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指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实践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接受,不会自己主动探索思考。教育家卡尔・罗述斯说:“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都是无用的,对自己行为极少或根本没有影响;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死记硬背,是学习知识中最低的一个层面,它很难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没有自学能力,缺乏思考、不会质疑,就没有创新进步。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没有问题,只是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所以,教师要营造问题情境,学生感到困惑时,自然就有问题要问。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于提出的问题也不急于要学生回答,让学生作猜想,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思考、猜想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合作学习小组的确定,不仅要参考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还要根据其性别、性格、背景、经历等因素合理搭配,小组中各种角色轮流担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恰当点评,从精彩的评价中实现.

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着最直接的引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评价艺术,发挥评价的教育、鼓励作用,用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热情与活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走向自然,从开展课外活动中实现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实践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

中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年龄段,喜欢新鲜事物,进行课外实践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特征。并且,课外实践以感性认识为主,形象、具体的事物更容易为他们所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课余时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灯塔。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挥表率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学生的情感可能在读书中与作者达到共鸣,学生的态度可能在学习中得到纯化,学生的价值观也肯定在学习语文中得到确立。通过学习,他们知道对错,明白真伪,辨别善恶,进而避错趋对,去伪存真,惩恶扬善,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上一篇: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缘于“疑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