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探析

时间:2022-06-27 08:52:32

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探析

摘 要:公路是重要的交通线,通过不同地段的公路有着不同的维护措施,有些公路长年失修,失去了快速交通的目的。在公路养护中,水毁对公路的危害是极大的,严重地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水毁类型,分析成因拿出防治方法,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预防,进一步提升公路使用寿命,提高抗灾能力,确保公路畅通及沿线安全。

关键词:公路水毁;桥涵;破坏;沉陷

公路水毁主要就是公路及沿线设施受地下水及地表水侵害作用遭到损坏的情况,这是公路养护中最复杂的难题,不同公路类型、不同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公路水毁的成因。较轻微的就是路基路面被破坏,一段时间内影响公路通行;严重的就是道路、桥梁冲毁,相当长时期内中断往来交通。

1 公路水毁的分类及成因

1.1 加固工程破坏

对公路而言防护与加固工程至关重要,在大自然环境下,只能通过物理工程进行防护,比如用挡土墙、护坡等进行防护加固。这些工程都是人工制造,与地质环境很难形成统一整体,在长年不断受到水流、风化条件下,基础防护工程被冲刷,经常会出现滑移、倾倒、冲毁情况。成因是路基基础没有打好,软土层较厚,基础埋得过浅阻挡了公路排水或者挤压了固有河道,改变了引流环境。

1.2 桥涵破坏

桥涵是公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情况一般发生在有山洪的山地,一旦山洪暴发,洪水就会瞬间掏空桥基、冲毁涵洞。主要是涵洞设计不合理,孔径不够、点位不当,造成低洼地势洪水倒灌。

1.3 路基沉陷

路基是公路最基本的工程,路基沉陷主要就是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成因主要是修路后填料不实、方法不合理,压实不够造成的。在路基结构上产生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特别是石头与土质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隙,使路基排水不当,路面、边沟等低处产生大量积水。

1.4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是对公路影响最大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指基土遇水形成软化,泥质下滑,在较陡的边坡上,产生巨大下行压力,自身剪切力超过粘结力,在较小的摩擦作用下,沿松动面下坠。主要成因比较复杂,但一般为路基排水不畅,没有必要的排水设施,在公路完成时,挡土墙或护坡等不够坚固,在水冲击作用下,产生不必要的事故。

2 公路水毁防治

2.1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工程是最根本的基础工程,承载力一定要满足设计规范,如果遇到工程所在地段土质软、气候低、环境差的时候,则用透气性能较好的软基,多数是用砂砾、碎石、灰土填筑,再同时对加固工程进行基础深埋,从根本上进行防护。无冲刷地基也要在天然地基以下,深埋至少1.0m以上,有冲刷地基则在冲刷线下深埋至少1.0m以上,这些都是有效防护的基本保障,只要按照施工方法和标准进行,就能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另外,挡土墙也要设置相应排水工程,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静水压力过大,消除膨胀压力隐忧,对进一步提高路基防护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此种效果良好。对于防护工程浆砌块(片)石墙身,泄水孔尺寸可为5×10,10×10,15×20cm或直径为5-10cm的圆孔,可根据泄水量情况进行自行设计安装。泄水孔有一定施工要求,多为2-3m左右。上下排泄水孔一定要错开进行布置,下排水孔出口应要高于地面,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士墙,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m。有些地段需要经过河道,对于沿河路堤设置的挡墙,一定要先进行考察调研,找准河流位置流向、季节变化等背景情况,然后再进行借力施工,主要应该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避免局部严重冲刷。

2.2 桥涌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公路特点而言,要在每隔300m左右设涵洞,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流问题,特别是对日常养护起到便利的作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排除引导洪水冲击。穿越村庄的公路必须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便于人叉行走,保证公路功能完善,山区公路涵洞孔径要大一些,因为山区泥沙、树叶、杂物较多,在流水作用下,极容易堵塞涵洞,会减弱排水功能。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设施,减缓水流速度,有效引导水流向。桥基长年受流水浸泡,桥基已被淘空,这时候就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修复治理,不能因小失大,造成更大的损失。一般要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掏空的区段,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同时修建导流坝,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行的安全,公路隐患有时是很难被及时发现的,一旦发现,应该立即封闭交通,修复后才可恢复通行,公路养护单位要提高责任心和职业敏感。

2.3 路基沉陷的防治

软地基上修建出来的公路,工程难度较大,这时就应该做好路基加固。多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满足设计要求、环境要求、使用要求。要用良好的砂砾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上层可以次之。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路基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5%,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m,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

2.4 路基坍塌的防治

路基坍塌在普通公路建设中是不会轻易出现的,这种情况多见于山区,山区公路勘察线应避免走地质水文不良地段,路堑要设置边沟、纵坡,同时应加固加深或改用急流槽。路堑挖方上侧距挖方坡口5m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便于排水。

3 加强日常养护,防治公路水毁

3.1 加强日常养护

加强养护,把水毁隐患消除在日常养护中。根据不同公路、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功能、不同地区制定措施,形成精细养护。特别是对路面、路基灌缝及沥青路等预知病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每年汛期前,要对所辖公路进行一次拉网式水毁隐患调研,把公路水毁消灭在初始状态。汛期前制定好水毁应急抢修预案和雨季水毁抢修责任制,尤其要对敏感路段及重点桥梁逐一落实防治措施及绕行路线,设计好几套合理化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既养护公路又不影响出行的预案。

3.2 疏通公路水沟和桥涵纵横排水系统

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沿江、沿河大量急剧下冲,备好足够的水毁抢修物质和材料,对抢修用车、机械设备和防洪用具在汛期前要进行一次全面准备和修理。雨天和汛期要加大公路巡查力度和频率,增加点位,特别是对日常养护中出现问题的点位,如桥涵、路基、边沟、上边坡及各种构造物等要多次检查,保证完好。

3.3 及时排除险情

在检查中发现水毁险情应予以排除,对一时无法排除或抢修的严重水毁应在两端设立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或禁止通行标志,防止意外发生,造成其他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单位进行报告,说明损毁情况,拿出解决办法,能及时解决的,要协调好各部门,特别是要和当地气象部门的保持沟通联系,随时掌握气象动态,做好局部暴雨、山洪、泥石流的监控,事先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公路水毁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的最大诱因,需要在日常养护中,多多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重视程度。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而不返、返而不重"的养护宗旨,进一步有效控制水毁,将公路水毁损失降到最低,充分保证国家和人民不受损失,保障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焕章.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关于节约型建筑规划策略方案的分析 下一篇:现代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