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流动单元划分在绥靖油田杨19区的应用

时间:2022-06-27 07:45:04

动态流动单元划分在绥靖油田杨19区的应用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年限的增长,老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增大,对精细油藏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油田稳产新形势,本文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合理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传统的静态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上,增加动态数据,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划分动态流动单元,再结合实际管理进行注水开发单元的划分,夯实“一区一块一对策” 油藏管理法基础,进一步提升油田精细管理水平。

关键词:精细油藏管理 流动单元划分 注水开发单元

流动单元是指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为边界,内部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流动单元类别的界定主要从岩石物理特征和渗流能力两个方面人手,而这正是控制油井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流动单元类型与油井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流动单元研究最终成果要求深化对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大小的认识,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挖潜、综合治理及注采调控等工作。

1 合理划分流动单元方法探讨

1.1 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流动带指数法、孔喉几何特征法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表1 不同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

综合分析,认为多参数综合分析法中聚类分析具有资料使用率高,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且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并且能计算到每一口井,采用计算机计算,可降低计算量工作量。因此,认为该方法最理想,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方法。

1.2 聚类参数的确定

查找50余篇关于流动单元划分的论文及专著,在低渗透油藏中影响较大的(被引用次数多的)有4篇,其采用的参数有:7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砂地比、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质系数和隔夹层密度),6参数(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厚度与孔隙度的乘积),5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4参数(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

目前流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参数均为地层静态参数法,为更加贴近油藏生产动态,探讨引入能直接反映储层渗透特征的参数(产量、含水、累积产油)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最终确定参数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水饱和度、砂体厚度、初期日产液、初期含水、平均产油共七个参数。

1.3 合理流动单元划分

聚类分析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将数据划分为有意义或者有用的的组(簇),组内的对象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的对象是不同的。

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的验证方法:①渗流特征验证,宏观上,可采用不同流动单元内油井的递减、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对比,如果不同流动单元间差异较大,而同一流动单元内部井的差异性较小,则可认为合理;微观上,可做不同区域内的岩心驱替实验,观察渗流特征。②空间位置配比,开发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的沉积)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有遮挡的区域(空间分布范围),不同区域的井,应该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与砂体图比较,不同的流动单元应该在砂体图上有明显的区别。

2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的应用

2.1 静动态方法划分对比

图1 绥靖油田杨19区静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图2 绥靖油田杨19区动态流动单元分布图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合理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科学进行油藏分区,夯实“一区一块一对策” 油藏管理法基础,进一步提升油田精细管理水平。

2.2 流动单元的应用

(1)为合理划分油藏区块提供依据。在传统的静态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上,增加动态数据,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划分动态流动单元,再结合油藏开发现状进行注水开发单元的划分,对油藏进行分区,实施“一区一块一对策”管理法,精细注采管理。

(2)确保分区开发技术政策更合理。合理划分流动单元,可更为科学地进行油藏分区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使精细管理更具科学行。

表2 杨19区分区合理注采比

图3 绥靖油田杨19区油藏分区图

3 结论

(1)通过收集整理了常见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采用动静结合的参数,总结出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思路,并通过了验证,具有较高可行性。

(2)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采取动静态参数结合,应用多参数综合聚类分析,减少客观因素干扰,能较全面地反映储层情况,分类方法科学,理论完善。

(3)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技术,可更科学地指导油藏分区,合理制定治理思路及技术政策,指导油藏精细注采调整。

参考文献

1.吕晓光,赵永胜,史晓波,等.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J]. 世界石油工业,1998,5(3):38-43.

2.窦之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97-105.

3.李阳,刘建民.流动单元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l~6.

4.马立文,窦齐丰,彭仕宓,等.用Q 型聚类分析与判断函数法进行储层评价――以冀东老爷庙油田庙28x1 区块东一段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2003,33(1):83―86.

作者简介:王庆利(1988―)男,汉族,山东省河口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程工作。

上一篇:水质分析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探究 下一篇:原油含水在线监测仪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