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时间:2022-06-27 07:33:43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目标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阐明了数字化校园网络通过对教学、科研、管理等资源进行数字整合构造出一个虚拟校园,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更便捷、标准,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177-03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已地入一个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教学、现化办公需求不断增长,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数字化校园网络对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改善高校办学效益,提高科研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各高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以通过每个层面建设的标准化,实现数字信息流通、资源共享,让学校办公模式突破地域的限制,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面向校园的超越时空的虚拟校园,努力做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便捷化、简单化、标准化和人性化,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把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和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服务,创建虚拟大学教育环境,是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其建设内容包括:网络硬件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1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内外连接设备、服务器、结构化综合布线、弱电系统、机房环境及疏散通道等建设。网络硬件平台建设时应遵循:务实性、稳定性、可控性、扩容性。按照以上四个原则进行硬件平台建设,即可保证硬件平台的实用、可靠,又给今后的扩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便于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2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是由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认证、网络管理、安全系统等构成。通过应用平台设计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具体建设目标包括:规范全校各个系统数据信息编码标准,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唯一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唯一的访问入口平台,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

1.3基础数据建设

基础数据是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例如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各类与教学科研管理相关的信息、课程表、成绩单、学生的信息、教师资料、各类教学资源。基础数据是应用系统的数据来源,它的建设遵循原则是,真实性、标准性、兼容性。

1.4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物理层安全管理、网络层安全管理、系统层安全管理和应用导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和系统维护制度,以确保校园网络体系能够长久有效的使用,物理层包括环境、设备、线路安全,网络层安全管理包括规划边界防火墙,部署入侵检测设备,同时加强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措施,系统层安全管理指核心服务器和工作站操作系统尽量使用类UNIX操作系统,应用层安全管理指应采用传输加密技术、病毒防范技术和多服务器安全配置措施来增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2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

2.1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标准需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规范,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2.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身份管理将集成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上,所有的认证信息将来源于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同时各子系统保留自己的单独数据库,支持独立认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支持定制开发数据库复制业务。

建设重点包括几个方面:用户资料的集中存储和管理、用户身份的集中验证、访问权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具体包括目录服务、认证服务、单点登录服务、角色管理、授权管理、应用认证接口包、数据维护与日志管理等。在性能上要考虑传输安全性、数据安全性、高可靠性、系统容错性、可审证性,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位于数字化校园网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数字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过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是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服务集成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门户提供学校门户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门户网评估模板自定义:师生个性化WEB桌面页面风络、布局、内容自定义,师生在各业务系统集成后的功能等方面的定制工具,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基于规则的展现,同时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4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建设。要形成一套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统一数据使整个校园应用系统成为一个功能完备、数据共享的整体。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拱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2.5应用系统集成

校园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主要是三个层次的现有集成的系统包括,应用服务集成、身份认证集成、数据集成。应用系统接入方案则主要依靠一些应用系统集成工具,将原有的应用系统方便地接入校园共享数据中心,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系统和一卡通系统。

为了保证开发以最小的代价进行,在应用软件层和数据共享层中加入应用系统平台集成接口,为不同子系统提供统一服务,如图1所示。

3 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科学规划,建设效果不明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关乎学校在信息化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许多高校都将数字化校园作为自身发展的重点项目来抓。但是有的高校盲目跟风,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考察,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搞建设,实际内容缺乏,应用效果不明显。还有的高校,投入比例失衡,过于注重应用系统建设,而忽略了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硬件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竞争力的大小,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合理论证,不盲从,不偏倚,以满足学校的切实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3.2“信息孤岛严重”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

由于各应用系统都由各专业领域的公司完成,都是信息化智能化较高的系统,但从整体上来看,却形成了一个个自成体系的信息孤岛。使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功能不完备。每个应用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的用户认证方案,用户在登录每个系统时都必须输入每个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不仅加重了记忆负担并且容易出现口令丢失,而且还增加了账号泄密的危险。这种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师生使用方便性不够。

学校现有的各类系统中积累了很多原始数据,而数据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招生就业、学籍毕业、教学评定,还是统计分析,一切与日常业务相关的处理都是基于这些基础数据。因此,要做好各类数据整合共享,在全校信息模型和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理的数据存储模式。虽然软件供应商提供了很多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真正使用这些方案的数字校园系统却很少,也为后续的系统维护以及新应用系统的开发埋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要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可维护性。

3.3数字化资源库不完善

数字化校园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没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校园网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校园。目前很多学校已建成了校园网,但信息量很少,比如校园网站几个月都不更新,师生访问量也少,学校投入的经费没有发挥作用。建设数字化校园一定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只有信息资源被共享,数字化校园才有生命力。在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当中,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发展新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基础数据数字化校园就无法体现出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即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等数据作为支撑。有的高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对于基础数据的建设却显得比较薄弱。从学生角度来讲,缺乏从入学到毕业涉及到的不同类别的资源库,从教师角度讲,由于教师个人信息化素质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从课前准备到复习参考、网上答疑的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从科研角度上,缺乏一个完整的从规章制度到实施管理的一系列科研管理资源库。这样应用系统只是一个空壳,因此要以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为原则组织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通过购买专业机构的资源库,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开发,还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得越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实用性越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3.4建设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接口规范

校园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学校的各个应用系统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应用与应用之间有相互的功能依赖或信息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校园网网络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建立起各种各样规范,使各应用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成为整体。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建立统一的接口规范。将各个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原来各自开发的系统不再相互隔离,而可以互相访问,提高使用效率,扩大资源共享。

4 结论

总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是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校园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蒋东兴,陈怀楚.大学资源计划理论探讨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9).

[2]胡伏湘.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51-53.

[3]卜忠飞.BPR框架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J],2010(10):77-79.

[4]马荣飞.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2):145-149.

[5]朱婷.数字校园中的数据集成问题[J].CNKI E-Learning(理工),2011(11):52-54.

上一篇:省级开发区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CAD与CAE设计方法在液压支架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