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趣激趣高效学好语文

时间:2022-06-27 11:14:40

四趣激趣高效学好语文

【摘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尴尬局面,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力图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从导入新课引发兴趣、讲授新课保持兴趣、巩固练习提高兴趣、课堂结束延续兴趣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浅谈一些拙见。

【关键词】兴趣引趣保趣提趣延趣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尴尬局面,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力图改善这种状况。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动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名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是呀,教人未见意趣,学生自不乐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引趣、保趣、提趣、延趣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更加成功。下面浅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拙见。

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课前导入,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引入课堂学习中来,而精彩的导入,能够使这个过程缩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如下方法:

(1)故事导入。一则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进入故事,从而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我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远东朝鲜战争》的内容,学生们被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肺腑的思想品质所感染,很快地进入了情节,进入课文学习。当然也可以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在教这一课时,我也采取过先放映一段关于抗美援朝的影片,像《英雄儿女》、《上甘岭》等,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怀,再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共鸣,效果也较好。

(2)诗词导入。诗歌、雅词、名言、以其精炼的语言、蕴涵的哲理、丰富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适当的加以运用,一定会深深的吸引我们的学生。如我在教授《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很快地沉浸在孟郊诗词所创设的情景之中。随之转入课文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情景导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抓住这些事情,发掘出它们的深意,而进入课堂的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正值一个星期一,学生们有很多都着上了新衣服,我就间一个学生:穿新衣是什么感觉?然后就学生的回答,把话题引到课文的教学中。

二、讲授新课保持兴趣

心理学上讲:“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巩固练习提高兴趣

语文的练习不外乎阅读、写作文,我很注意学生“写”方面的训练。经常采用改写(如将诗歌改为散文、将长篇改为短篇、将文言改为白话;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同题改写、创境改写等)、续写(如续写开头、续写结尾等)、扩写(扩写故事、扩写情节、扩写细节等等)、仿写(仿写词语、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全文、仿照语言、仿照思路、仿照题材等等)的方式训练,学生在训练中走进了课文,加深了理解,锤炼了语言、锻炼了思维、提高了技巧、获得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并且在练习时开展竞赛,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四、课堂结束延续兴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节还可以为下节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在没有任何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自己主动的预习下节课所要讲的新知,由此便起到了延续学生兴趣的作用。如我在教授完《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时,设计了第二课时的问题: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不会识字作文,《山海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著作,作者却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加强。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做到优质高效。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 下一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