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的中医辨证施治

时间:2022-06-27 03:05:59

药疹的中医辨证施治

药疹,现代医学称其为药物性皮炎,属祖国医学“中药毒”、“药毒疹”等范畴。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素体禀性不耐,血熟内蕴,复因感受药物特殊之毒,导致风、湿、热毒之邪外达肌腠为患,甚者可热毒化火,燔营灼血。内攻脏腑,久则导致耗伤阴液,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因此,治疗时辨别病情变化,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尤为重要。

辨证施治

风热蕴表证 临床表现:皮损主要为风团、红斑、丘疹。起病急骤,先发于躯干及头面上肢,掀热作痒,搔起风团,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小便黄。舌质淡红或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消风清热,凉血解毒。处方:消风散化裁。药物组成: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苦参10g,金银花20g,竹叶10g,生石膏30g(先下),知母10g,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10g。水煎服,1剂/日,分2次口服。

本证多见于荨麻疹样型药疹,以及其他各型药疹初期,皮疹以风团、红斑、瘙痒为主要表现者,药物毒热入于体内,燔灼营血,他热生风,泛溢肌肤,而成风团及红斑,瘙痒无度。此证虽以风团为主,但其病机为药毒化热生风,与寻常之荨麻疹有所不同,因此皮疹常常灼热鲜红,伴有发热恶寒。治疗时亦应在消风清热基础上加入凉血解毒之品。消风散加入丹皮凉血,金银花解毒,增强消斑凉血解毒之功。

湿热壅盛证临床表现:皮损处呈红斑、水疱,甚则表皮剥脱,湿烂浸渍,脂水频流,剧烈瘙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使黄赤,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利湿。处方:清热除湿汤化裁。药物组成:泽泻10g,六一散10g(包煎),车前子10g(包煎),牡丹皮10g,赤芍10g,茯苓皮12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黄30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

本证多见于湿疹皮炎样药疹、多形性红斑样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固定性药疹,以渗出、肿胀为主要表现者。此类患者往往素体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湿阻中焦,复感药物热毒,强热相合而生。湿热相合,如油入面,虽不急骤,但极难化解,本证的治疗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分消走泄,切忌大剂苦寒之品内服,否则冰伏中焦,湿遏热阻,更难祛除。清热除湿汤是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教授创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方中以黄芩。栀子等药物清热解毒,泽泻、六一散、车前子、茯苓皮等药物健脾利湿,配合丹皮、赤芍、生地等药物清热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功。

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肌肤红赤肿,粟疹水疱累累,伴壮热神昏,口干唇焦,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质红绛,苔少或镜面舌,脉象细数。治法:清热凉营,解毒化斑,处方;化斑汤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粉6g(冲服),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玄参12g,连翘10g,莲子心魄,生甘草10g,牡丹皮10g,生地黄30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

本证多见于麻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形性红斑样药疹、剥脱性皮炎样药疹中以鲜红发疹,高热神昏为表现的药疹患者。患者素体为血热体质,复感药物毒邪,两热相合,化火成毒,内不得疏,外不得泄,窜溢肌肤,燔灼气营,故起病急骤,肌肤红赤肿。热扰神明,故壮热神昏。大便干结,小溲短赤均为热毒内盛的表现。化斑汤是清代吴鞠通所创,“阳明主肌肉,斑家遍体皆赤”,因此以白虎汤清阳明之热,犀角咸寒(以水牛角粉代替)“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玄参清热凉营。并加连翘、莲子心清心火,利小便,使邪热随小便而解。

热盛伤阴型临床表现:周身皮肤潮红,层层脱屑,如糠似秕,隐隐作痒,肌肤干燥,伴口渴欲饮,便干溲赤。舌绛少苔,甚则龟裂,脉象细数。治法:养阴解毒,益气凉血。处方:益胃汤化裁。药物组成:生地黄30g,石斛10g,麦冬10g,北沙参12g,连翘10g,玄参10g,牡丹皮10g,赤芍10g,地骨皮10g,太子参10g,生山药15g。水煎服,1剂/日,分2次口服。

本证多为疾病后期,热毒未除,阴血已伤,阴血不能荣润肌肤,则肌肤干燥,层层脱屑。疾病后期,舌象辨证极为关键。舌红少苔,是阴液已伤,正气难复的表现.此时“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古人造字,“舌”有“水”则为“活”。观舌有无津液,常可预见转归。此时宜以大剂甘寒之品滋养胃阴;若用咸寒之品常滋腻碍胃,适得其反;亦不可以大剂苦寒之品,否则伤伐脾胃,更损正气。本证治疗时,当酌加活血凉血之品,如丹参、赤芍、丹皮等,以活血化瘀,兼清血中余热,所谓“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

上一篇:救护车接诊途中受阻 患者死亡谁之责 下一篇: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