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药致药疹误诊为性病1例报告

时间:2022-05-02 04:17:00

磺胺药致药疹误诊为性病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县实验中学教师。既往体健,很少服药和输液,自己对药物过敏史不详。

因患扁桃体肿大服用复方新诺明,2片/次,2次/天,第二天出现红肿,包皮有两处直径约1cm的暗红色斑疹,冠状沟有一处锥形溃疡,界限清楚,有痒感。第三天红肿加剧,出现两个直径约2cm的水疱,内容物微浑,冠状沟处的锥形溃疡面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口少许粘性分泌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和私营门诊,拟诊:淋病,软下疳。给予抗淋病治疗无效而转诊我院。

追问病史,患者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和婚外。取尿道分泌物及水疱内容物涂片,均未找到Gˉ双球菌。考虑患者系新诺明致固定型药疹,嘱其立即停药(复方新诺明),给予抗组胺、激素等治疗1周,水疱吸收,包皮、黏膜红肿消退,留有褐素沉着。

2 讨论

磺胺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出现固定型药疹较为常见[1,2]。皮疹多见于口唇、口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处亦可发生。但该例药疹仅发生于外生殖器,有一定的特殊性,若不详细追问病史及细菌学检查易造成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警惕。磺胺药是常用兽药,多用于鱼类养殖业[3],尤其是长效磺胺药可在动物体内残留,人类可因食用这类食物而致药物过敏,且常误以为食物过敏,不易引起患者与医生的足够重视,患者更不易警惕。

有的患者因羞于到正规医院就医或医生不负责无医德,很容易引起家庭失和、夫妻感情破裂。因此,当出现食用养殖的动物过敏时,尤其是特殊部位、敏感区域,医生更要慎重诊断,详细询问病情,不要轻易下诊断。要仔细分析、检查追问查找病症起因,否则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和伤害。

磺胺药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严重者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常见皮肤反应为皮疹,也偶致剥脱性皮炎或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以及重症多型性红斑、光过敏皮炎等。此病案是特殊病例。临床上应注意患者直接或间接服药病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

2 杨继章,杨树民,刘瑞琴.固定型药疹58例文献分析[J].河北医药.

3 陈锦富,胡玫主编.淡水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4-186.

上一篇:北京市丰台区歌厅坐台小姐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