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院外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7 12:49:08

积极心理学在院外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院外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改善病情,减轻伤病员痛苦,尽可能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全民普及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尤为重要。在急救培训过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分挖掘、激发救护师及学员内心爱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勇于面对的能力,使急救培训工作更加有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积极心理学院外急救培训应用1引言

对院外急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为在更短的时间内救助紧急情况的患者,在社区开展有效的院外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院外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尽可能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如能在发病4分钟的“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施救,则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全民普及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尤为重要。2013年5月至10月,温岭市红十字会联合温岭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针对乡村医生、公交司机、教师、企业职工、青年志愿者、在校学生等人群开展了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为主的救护理论、技能培训,将温岭的院前救护意识、参与意识和救护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培训情况及培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历时六个月的公民院外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有2027人获得了由温岭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书,另有1348人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救护知识及技能,使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次培训中在问及青年志愿者、企业职工是否愿意学习急救知识时,100%的人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其余岗位工作人员有84.7%认为开展急救知识相关培训很有必要,可使居民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但也有15.3%的人认为:救护是医护人员的事,离我们很远,学习这个没有必要;即使学习了也担心在施救时反遭到冤枉,到了关键时刻也不一定敢出手相救。极少一部分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

针对现状,组织者及救护师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理论,推动了培训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积极心理学普及推广救护知识

3.1积极心理学概述

3.1.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建议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创造快乐、幸福,获得人生积极意义的心理学科学。

3.1.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积极心理学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三个基本点”是:(1)积极情绪:包括个体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2)积极人格特质:爱和胜任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同情心、好奇心、自知力、自我控制和智慧。(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是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3.2积极心理学在救护培训中的应用

3.2.1提高救护师群体的使命感

培训选派的救护师都是各医疗单位精挑细选,有高度责任心且通过国家或省红十字会统一培训、技能熟练的医护人员。起初,大家本着严谨教学的态度,认为只要按照授课大纲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就可以了。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救护师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不单纯是教学,而是要同时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公民的道德感贯穿始终,既要明确自己肩负的重担,也要不断挖掘个人身上迫切为公众服务、奉献的潜质,使救护师团队更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3.2.2培养参训人员的优秀品质,提高培训效果

针对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程度不高,态度不积极的状态,授课时不急于进入主题,先通过案例引入:美国威斯康星州10岁的麦迪逊,在妈妈昏倒后,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给妈妈实施了心肺复苏,并进行人工呼吸,重击妈妈心脏部位,4分钟后,妈妈醒了过来……听到这里,不少学员注意力集中起来,甚至第一次感受到:救护就在我们身边,急救知识普及、技能掌握非常必要。有效地激发了内心爱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勇于面对的能力。接着又播放了一段洪水吞噬生命和对溺水者施救手法不当,造成死亡的视频,并和学员交流观后感,让学员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了解急救的重要性,急救时间的关键性和救护手法的严谨性。通过调动积极心理因素,普遍提高了学员学习理论知识及操作手法的积极性,仔细讨论心肺复苏、创伤包扎分解动作,主动参与模拟心肺复苏练习。

对于那些心存顾虑,担心施救后反遭到冤枉的学员,救护师也通过讲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大妈”“最美保安”的感人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调动学员的公民美德、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利他主义、宽容的品质,减低或消除学员的顾虑心理,让他们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

救护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每一条“命悬一线”的生命,在将来的救护培训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不断进取,不仅要把积极心理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救护培训工作中,还要勇于创新、挖掘资源,利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从主观层面、个人层面、群体层面,全方位提高救护师和学员的综合素质。

救护培训工作也离不开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稳步发展的师资队伍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急救培训工作,才能使此项工作更加有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9.

\[2\]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135-137.

\[3\]金芳.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进展与走向.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4):39-41.

\[4\]刘忠秀,简雪莲,刘红芳.中外医疗,2012,31(7):121.

上一篇:异地上学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下一篇:教师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