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6-26 09:31:23

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路

【摘要】要改善教与学的方法,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还应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创新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58-02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现今的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出教学新思路,那要怎样做呢?以下是我从事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见解。

1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尽快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以前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快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把这种理念真正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其次,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我们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切实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要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熟练的进行教学,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今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去,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多样化、生动化,可以使我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的丰富多彩、津津有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课意向提出适当的参考意见。

4 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须以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民主,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倡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试验、比较、概括、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主探索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数学传统。数学课程应适当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例如数学史,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指出:“知道重大发明特别是那些绝非偶然的、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到的重大发明的真正起源是很有益的。这不仅在于历史可以给每一个发明者以应有的评价,从而鼓舞他人去争取同样的荣誉,而且还在提供一些光辉的范例可以促进发现的艺术,揭示发现的方法。”可见,如果了解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数学史的知识,会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

总之,我们的老师要全面的去贯彻课改的要求,要在课改的全新理念下,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得以延伸。

上一篇: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 下一篇: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