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26 08:47:48

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重点工程,也是一个难点工程。自上而下的重视程度,各个层面的协调运作,保障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稳步发展。但是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步子显得慢了许多。高等教育作为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关键环节,她的德育成果成为影响公民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跟准引子,迈稳步子,走好路子,在进一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国公民整体素质、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跟准引子——全面发展,德育为先

为社会输送人才是高校的一项职能,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则是高校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报告中也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形势压力下,高校容易形成单一的按需培养方式,培养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就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由于短暂的应聘时间里,很难对“德”作出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更加看重既得利益或者眼前利益,所以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中更注重学生的“才”能,放松了对“德”的要求。受此影响,学校在学生的培养中,对“才”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更大,容易走上重“才”轻“德”的误区[2]。其实,党和国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选拔标准早有准确的表述,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高等教育理应以此为指引,在加强学生智商、情商、逆商等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商的培养。现实中也不难看到,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规模、实力较大的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逐渐提高了对学生诚信、责任等道德层面素质的要求,社会中对人才“德能”的要求可见一斑。高等教育应该以“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为指引,并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迈稳步子——勇于担当,敢为人先

影响公民道德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家庭、个人、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层面,但是高等教育应该勇于担负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重担。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高级形式,是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关键环节,高校的德育成果是影响公民道德水平的关键。高等教育对学生德能的要求,影响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的质量,影响着社会、家庭、个人。在公民道德水平下降的趋势下,在全国上下倡导“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有勇挑大旗的担当和气魄,应从自身出发,并协调教育体制内、外的各个方面,推动我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各个阶段的教育,对于最终育人成果的影响都很大。但是高等教育自开办以来,就具有了引领时代前沿思潮,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尖端人才等一些列的创新职责。对于“立德树人”这一对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新的思路,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敢为人先,率先开展相关工作,引领我国的德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进而实现国民整体道德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走好路子——回归本位,科学践行

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很多期望,同时也意味着大学要承担更多的职责。众所周知,大学的主要职能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四个方面。面对如此多的职能,高校的发展之路难免会有些偏颇,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难免有所侧重。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如果人才培养质量上不去,其他方面又从何谈起?当今社会关于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大学怎么了、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的议论、吐槽很多,这些言论刺痛了我们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究其根源,是我们职能定位、培养目标、育人体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我们唯有回归大学本位,抓住“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这一人才培养的主旋,才有可能真正改善育人质量,实现国民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保证教育质量,需要我们制定四年的教育计划,为保障教育成果延续性,需要制定更长时间段的教育规划;德育教育是一项体统工程,不仅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还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德育教育还是一项复杂工程,品德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的水平差异比智育教育更为复杂,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加科学、具体的工作。

应该或者不应该,是责任问题;做或者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好或者做不好,是能力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等教育有责任,同时也有态度、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跟准引子是要求目标的明确性,迈开步子是要求行动的时效性,走好路子是要求方法的科学性。高等教育唯有做到目标明确性、行动时效性和方法科学性的有机结合、高效统一,方能实现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推进我国以德治国的进程。

作者:刘海 单位: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上一篇:医院人才继续医学教育论文 下一篇: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