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探析

时间:2022-06-26 06:20:16

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探析

摘要: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阻碍了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旅游环境是当务之急,也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困境;出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795-03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Ethnic Village Tourism

LIAO Jun-hua1,2

(1.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iyang 550025,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Ethnic village tourism had great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play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role to build a harmonious new countryside.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ulted could not be ignored, it was bound to hi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village tourism. Therefore, adopting practical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 priority, but was also the key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thnic village tourism.

Key words: ethnic village tourism; environment issues; plight; outl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源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特殊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增进城乡文化交流,巩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民族村寨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如旅游资源遭到破坏、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使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受到威胁,如不予以重视,势必会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现状

1.1盲目开发致使资源破坏

旅游要发展,规划需先行。但是,目前大多数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还没有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即使有旅游规划,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进行开发,由于缺乏规划和指导,造成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同时,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有些村寨进行道路、宾馆、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保持与原有景观协调,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这些都阻碍了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生态环境破坏趋重

由于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部分村寨旅游目的地居民随地堆放农业及生活废弃物,污水随地排放,游客乱扔垃圾,这些行为造成民族村寨水体、大气、土壤严重污染,给游客留下民族村寨旅游环境“脏、乱、差”的印象[1]。此外,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旅游娱乐设施运行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生态质量。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3民族文化被商品化和庸俗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为迎合游客的需要,民族传统文化常常被商品化,随时被搬上“舞台”,向游客演示,使其失去了民族传统的价值和意义[2]。一些代表民族特色的东西被任意改头换面或大肆仿造,似乎其存在的基础不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一些落后的文化,如鬼文化、占卜文化等被刻意渲染;一些与本地文化无丝毫联系的“景观”或活动内容凭空出现,如此等等。所有这些,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真性和独特性而被商品化和庸俗化。

1.4城市化倾向破坏自然景观

许多发展旅游的民族村寨,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往往忽视对村寨特有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过分依赖现代技术手段,向游客展现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包括农舍铺瓷砖、路面水泥化、建筑现代化等方方面面,不仅使游客感觉到乡风民俗荡然无存,而且还破坏了民族村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民族村寨的城市化倾向破坏了自然景观,阻碍了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

2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探因

2.1旅游活动的负外部性――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经济根源

在民族村寨旅游的经济活动中,开发商或经营旅游的村民作为市场微观主体,其追求的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略环境成本问题。这种环境问题是旅游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一种负外部性的后果,是开发商或经营旅游的村民的经济活动对不直接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的其他方所带来的利益损害[3]。生活垃圾、污染物等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花费较多资源,增加成本。因此,受利益的驱使,开发商或经营旅游的村民往往消极对待环境问题,将污染物等直接排入当地环境中,从而对村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使村寨其他居民利益受损。旅游活动的负外部性是民族村寨旅游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2.2旅游环境的公共产品性――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根本原因

民族村寨旅游公共产品有生活和生产两大类。生活性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活用电、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生产性公共产品主要包括村寨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由于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排斥不承担成本方的消费,即使个体不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承担任何成本,也能为自己带来收益。因此,开发商和村民可以免费使用旅游环境这一公共产品,而且会刺激利益主体对旅游环境的超负荷利用和消费,将自己的获益建立在牺牲资源环境和社会其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同时,公共产品的产权往往不明晰,这就注定了村寨居民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和行为。一方面,村寨居民经营旅游带来的收益归自己所得,而环境成本却由村寨全体居民来承担,造成单个利益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和社会成本与收益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村寨居民的有限理性,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较少关注集体利益,很少有人愿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治理旅游环境而做出努力。因此,旅游环境的公共产品性是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根本原因。

2.3忽视村寨居民利益――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关键因素

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忽视村寨居民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容易导致当地管理部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危害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村民利益被忽视,无法参与村寨旅游开发与管理,因而对发展旅游往往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予合作,有时甚至进行破坏或阻止旅游发展,致使村寨公共秩序混乱,公共事务管理出现危机。每户村民都希望尽可能多地招揽客源,如贵州西江苗寨,部分村民想法绕开旅游公司的门票收费,私自到村口拉客,甚至抢客,不仅破坏了村寨公共秩序,也使苗寨人文生态环境一度失调。在村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其不会主动参与保护环境。因此,忽视村寨居民利益是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关键因素。

2.4利益相关者行为与目标各异――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深层原因

民族村寨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开发商和村寨居民。目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各种制度不健全,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忽视公共利益[4]。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村寨居民很难全面掌握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必要信息,因而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旅游资源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也很难获得,也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介入企业经营活动。村寨居民对政府营利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权力“寻租”行为深感不满,因此,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常常采取漠不关心或者不予合作的态度[3]。同时,旅游开发商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常常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其他利益,例如过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占用村民耕地建设旅游设施、忽视环境保护与生态效益、忽视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等,使民族村寨旅游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2.5旅游资源超负荷开发和利用――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直接原因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资源超负荷开发和利用现象严重,给民族村寨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由于对环境治理不及时,村寨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带来水流量减少、水质变坏、环境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等负面影响。同时,客流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使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人文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例如丽江纳西族村寨,由于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当地纳西语、传统服饰等文化元素仅存在于老年人身上,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障碍,不利于纳西旅游人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的解决途径

3.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引导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坚持资源的市场配置,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更大发展。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村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村民收入水平较低,村寨或村民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和环境治理的财力。另一方面,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负外部性问题需要通过旅游市场机制以外的途径来解决。因此,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政策、资金、信息和教育等方面引导和扶持村寨旅游发展成为必然。同时,为了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和利益相关者的“搭便车”行为,需要明晰旅游资源的产权,切实保护参与方对旅游资源的合法权益[5]。为了有效解决环境困境,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旅游相关立法,特别是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规范和制约不良旅游经济行为,防范负外部性产生。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开发商和村民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规划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区域旅游总体发展情况和旅游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使规划既切合当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在规划之前要进行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强化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6]。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不仅要与当地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而且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建设规划、村寨环境建设规划相衔接,规划要突出民族村寨旅游的特色,防止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脱节,避免破坏当地资源和环境。

3.3建立村民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村寨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和载体,对旅游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利益得不到保障,其获利有限,因而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动力不足,阻碍了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如明晰旅游资源产权、建立高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制度、建立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等,赋权让村民参与旅游,让村民获得剩余索取权或额外的收益(如奖金、红利等),在利益得到保障后,村民将主动参与旅游活动,努力保护旅游环境。例如贵州西江苗寨,采取“分红制”的办法,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大部分,按照村寨民居建筑保存的完好程度对村民实施奖励,提高了村民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3.4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

民族村寨旅游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行为与目标各异是村寨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因此,平衡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努力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机制,是突破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环境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各利益相关者在民族村寨社区中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有序分工,同时又要强调合作与协调。其次,对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带来的利益,要在各利益相关者中合理分配。再次,应强调民族村寨社区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应该以各利益相关者的私利为重。最后,制定包括利益分配制度在内的各种规则,并由专门的部门来监督执行。

3.5努力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

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教育计划。环保教育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方,即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地人员,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经营业主、旅游从业人员和村寨居民;第二是客体方,即针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包括采取用书面材料如门票、宣传册、导游册等宣传教育方式,在景区(点)树立警示牌、挂宣传条幅等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当然,通过村寨居民的言行来激发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7]。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环境保护将大有裨益。

4结语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其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新农村起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必将影响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也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廖军华.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8):2042-2045.

[2] 廖军华.旅游人口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09(9):124-125.

[3] 吴志才.旅游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初探[J].经济地理,2005(5):411.

[4] 马德明.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公共性弱化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0(7):99-103.

[5] 湛志伟.“公地悲剧”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评论,2004(3):94.

[6] 廖军华.浅析当前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9):2322-2324.

[7] 廖军华.水利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0(10):301-307.

上一篇: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下一篇: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