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族节事旅游探析

时间:2022-05-05 07:01:10

大理白族民族节事旅游探析

作者简介:黄昱坤(1985-),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经济。

摘要:通过对民族节事旅游的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节事旅游的现状,运用民族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营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大理民族节事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族节事旅游;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26-02

1 民族节事旅游的内涵

1.1 民族节事

民族节事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深深蕴含了文明以及对历史与价值的特殊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接受我国古代传统节日节事的同时,又都有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节事。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农历清明后十天)、彝族的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七八月间)、回族的开斋节(十月一日)等。

1.2 节事旅游

对于节事旅游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赵睿(2001)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庆典活动的总和。陈文君(2002)认为,旅游节庆是指以各种节庆活动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旅游开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旅游产品。而章平(2000)研究的经济活动主要指“经济文化节”,即以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项旅游活动。李力和崔卫华(1999)认为,旅游节庆是指一些内涵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或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李玉新(2003)明确提出由节庆引起的旅游为节庆旅游(二者不应混为一谈)。此外,兰铁民、何放对特色节庆、李布和文晴对节庆文化、张伦书对节庆、史铁华、何玲、王子新和樊中红(2003)对旅游节庆都作了定义。从以上定义可总结出,节事旅游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强调以某地特有的节庆作为旅游资源,并以之为依托的旅游活动或事件。

节事旅游的分类,学术界采用的分类方法不同,内容也不同。从主题性质分析,可分为商业类、文化类、体育类、政治类和科教类等;从商业性上分析,可分为“以旅游促旅游的节庆”和“旅游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庆”;从文化特征上分析,可分为政治类活动、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传统的地方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地方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以及专业性较强而民众参与性较差的节庆活动;从城市的节事活动上分析,可分为传统节庆型、商务型、博览型和体育型;从“命名物”这一形象载体分析,可分为工业性产品节、物产节、自然景观节、人文景观节、历史文化节、生产经营活动节、休闲娱乐活动节等七类。此外,从主办者身份来看可以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的节庆;从组织形式来看又分为独办与联办的节庆;从举办地点来看还分为本地节与异地节。

1.3 民族节事旅游

民族节事旅游是以“地方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民族的某一文化为主题,通过民族服饰、音乐、歌舞、体育、、民间工艺以及民俗来表现主题,烘托主题,在固定地点或区域周期性举办,有特定主题,主要目的是在于加强外界对于该旅游目的地的认同,融旅游、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庆典活动。

民族节事旅游“凝聚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民俗风情精华,是该地区或民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旅游者参与其中,不仅能便捷地了解和考察异域他乡的民俗文化,而且在大众性的狂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情感的共鸣、交流,身心的愉悦”。它还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游者观赏或参与当地民俗节庆活动,可以直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获得丰富的旅游经历和知识。

民族节事旅游以其主题的鲜明性、内容的丰富性、场地的灵活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产品的文化性而赢得市场。许多具有文化内涵,主题突出,注重民族文化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节庆都能举办得很好,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大理的“三月街”、南宁的“民歌节”等等。

民族节事旅游主要的特点有:地域性、多样性、多元一体化、节律性、迁移性、模式性、神秘性、敏感性、稳定性、群众性、传统性等等。

2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现状分析

2.1 大理旅游背景概述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澜沧江以东、金沙江以南,是滇中、滇西北、滇西交通枢纽,目前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大理自古就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是云南省北进川、藏,南通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要塞。首府下关东距昆明市338km,西距中缅边界瑞丽市580km,为滇西的经济、交通、信息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白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大理繁衍生息。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了南诏国、大理国。大理白族先民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本主文化,而且还吸收了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具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美誉。

大理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历史遗迹,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此外,还有羊苴咩城遗址、大理城遗址、喜洲民居建筑、周城等古代建筑遗迹。

大理神秘的异质文化、迥异的自然风光对国内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已形成了华南市场、华东市场、华北市场和西南市场等几大国内客源市场。经多年的发展,大理已开拓了一定规模的东南亚市场、港澳台市场、东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等国际客源市场,是云南省对海外游客最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2.2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发展现状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可谓丰富,但在当前,大理白族节事旅游中,除了“三月街民族节”、“绕三灵”和“三道茶”这几个比较大型的节事活动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他一些白族独有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事活动,但并不为人所知。而这几个大型的节事活动,由于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多具有满足游客猎奇心理的商业表演性质,失去原本丰富的社会含义。过度商业化,导致游客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片面理解。在开发过程中,一方面促进民俗风情与民间工艺的发展,为民俗注入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传统民俗和民间工艺的沦落与异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族社会文化形式遭到过于商品化的开发。那些特有的民族节事活动,也因受到商业化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民族色彩和风情。许多需要在特定时间、地点以传统规定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却为迎合游客的心理而加入过多现代内容,成为随时都可能搬上舞台表演的旅游项目,从而失去了其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文化价值。

3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从当前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发展现状可见,大理白族节事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首先,大理白族重要节事的旅游资源开发,除了现有的比较大型的节事活动“三月街”外,其他民族节事活动鲜为人知。大多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事旅游活动,只能在特定戏院或广场看到,且大多是以商业性质的晚会、展会形式出现,游客只是一个旁观者,很难融入到活动中去,缺乏特色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广大游客的眼球。

其次,大理白族的其他本土化节事,在开发力度上也十分欠缺。如“绕三灵”,作为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歌舞节日,远远比不上南宁的“国际民歌节”。白族“火把节”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火把节”更是少人问津;“朝鸡节”、“耍海会”、“石宝山歌会”、“葛根会”等节日,很多游客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用说前来参加和参与了。

再次,节事活动相关旅游衍生品开发不足。民族节事的相关衍生品作为增加旅游收入,提高旅游品位的重要手段,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云南米线全国著名,而既有当地特色的大理凉鸡米线、饵块、乳扇等却并没有打出应有的名气,纠其原因,不在味道,而在于其民族节事活动的结合点和磨合点有问题。

最后,节事活动与著名景点的组合和配合不足,导致节事旅游资源的浪费。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历史遗迹和苍山洱海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已经成为大理旅游的重中之重和依靠。但在与各类民族节事活动的配合中却略显不足。游客往往是更喜欢这些景点而忽略了民族节事活动。

3.2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开发过于商业化

对民族节事旅游开发过于商业化,对民族节事旅游资源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使得大理白族民族节事旅游没有树立起一个特别优秀的品牌和榜样。

在大理的各类民族节事活动中,由于开发者对民族节事旅游资源的认识不足,只是看到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的模仿其他旅游开发形式,商业化模式严重,从而呈现出当前大理白族民族节事旅游表面化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缺乏展现大理白族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内容,只注重节事活动的场面和形式,忽略了本身的内涵;活动过程中,形式过于程序化,简单化,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失去节事活动的互动互乐的本质。

3.3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不到位

民族节事活动是民族节事旅游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民族节事旅游发展的基础。民族节事旅游开发模式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地区民族节事旅游的成败。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限制,没有很好的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而是盲目的模仿其他旅游形式和旅游开发模式,使得大理白族节事旅游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特色不够明显、缺乏整体规划、商业化性质严重。另一方面,大理白族的节事活动,普遍依托风景名胜的旅游资源和客源,没有形成自身稳定的客源。

其次,大理白族节事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过度的遵循原有模式,自唱自合,没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整体效应。

再次,大理白族节事活动的开发应着力在整体策划、主题不够鲜明、互动性差等方面进行改善,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3.4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开发营销宣传不足

节事活动的宣传、包装和促销是促进民族节事旅游十分重要的环节。大多数的节事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地的游客,但目前我国参加节事旅游的往往是散客,团队很少,这说明在宣传促销力度上有待提高。要使民族节事旅游走出“地方”,拉动中远距离的游客,还需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大理白族节事旅游在宣传方面远远不如很多其他地方:如南宁“国际民歌节”、内蒙古“那达慕节”等。“三月街”虽然是大理白族最大的节事活动,但是其宣传面也只是局限本地,对于外地游客尤其是东部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的游客,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三月街”。而很多外地游客来大理旅游,主要是冲着大理的崇圣寺三塔、南诏国古城、蝴蝶泉等风景名胜的牌子,却鲜有人了解大理白族节事活动。这说明在民族节事活动的宣传上还有很大的存在。

另一方面,参与重要节事旅游活动的大都是大理本地人,对于大理当地旅游效益收入来说,主要的旅游收入都来自于外地游客甚至是海外游客。因此,不做宣传,不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民族节事活动对促进大理白族旅游经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洁,黄远水.我国节庆旅游研究综述[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

[2]刘扬武.火红的大理白族三月街[N].云南政协报,2001,(3).

[3]李水凤.浅析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云南财贸经济研究院院报,2002,19(3).

上一篇:钻石饰品市场调研与SWOT分析 下一篇:基于农村市场的体验营销组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