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颌骨囊肿瘘口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26 12:30:06

封闭颌骨囊肿瘘口方法探讨

【摘要】 目的 对35例上下颌骨囊肿术前术中与口腔相通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能彻底关闭囊肿与口腔相通的瘘口方法。方法 囊肿刮治术后咬除部分牙槽骨,术中分别采用褥式缝合,切断骨膜减张,切除瘘口重新缝合后将之移位于有骨壁支持的地方外用碘仿纱条覆盖的方法。结果 35例中,33例能很好愈合,2例裂开,治愈率94.2%。结论 瘘口组织的厚度和切口处是否有骨壁支持是封闭瘘口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 颌骨囊肿;刮治术;瘘口(切口)封闭

颌骨囊肿[1]是口腔颌面部较多发的疾病,对之多采用口内口外切口的刮治术,对于可保留的牙齿多行根管治疗术后截根,对于不能保留的牙齿多需术中拔除,造成与口腔相通。术后易造成刮治后囊腔与口腔相通,进食时食物进入囊腔不易保持口腔卫生,同时易造成患者的恐惧感。本文通过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3年来行颌骨囊肿刮治术35例的临床分析探讨一种能很好封闭瘘口的方法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颌骨囊肿24例,下颌骨囊肿11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5~61岁,平均36.5岁。

1.2 治疗方法 位于下颌角及升支者采用颌下切口,上颌骨及下颌骨体部、颏部的均采用口内切口。自牙龈缘切开,采用角形或梯形切口,切口下方有骨壁支持。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齿。刮治术后烧灼、冲洗再填塞碘仿纱条。口外切口从外部引流,口内切口分别自角形或梯形切口的侧缘引出,3~5 d拔除。拔牙处分别咬除部分牙槽骨,必要时可切断骨膜,采用褥式缝合。上部使用反包扎覆盖碘仿纱条。术前已形成的瘘口切除瘘口边缘形成新鲜创口,同时将瘘口的合方切除稍多一些,切断牙龈粘骨膜瓣的骨膜,使翻起的粘骨膜瓣复位缝合后,瘘口边缘重新缝合处滑向合方位于骨壁支持处[2]。外部使用四头带加压包扎3~5 d,同时给以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35例中33例均很好愈合,未形成囊腔与口腔相通。2例失败病例中1例位于上颌骨,1例是颏部巨大囊肿。

3 讨论

3.1 颌骨囊肿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刮治术。当囊肿巨大及治疗后反复复发的以往采用颌骨的部分切除,其往往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及面部畸形。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造瘘术,使囊肿逐渐减小,待囊肿减小及畸形减轻后再行刮治术,也有报道部分囊肿行造瘘术后囊肿消失,不需再行手术的病例但极少。因此刮治术是治疗颌骨囊肿最基本的方法。

3.2 颌骨囊肿采用刮治术治疗时,术中能保留的牙齿多于术前行根管治疗然后术中截根。而对于过于松动不能保留的牙齿多于术中拔除。在手术时,缝合处的下方是否有骨壁支持是其能否很好愈合的关键。在术前设计切口时多已考虑到骨壁支持,因此切口的缝合多不是问题,而拔牙处伤口的缝合常常需咬除部分牙槽骨才能使两侧的创面接触,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保留牙槽骨以便于后期的修复治疗。造成缝合后张力过大。此时需切断粘骨膜瓣的骨膜。以增加其延展度,便于在较小的张力下行褥式缝合,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此时较大的接触面积及缝合处的组织厚度、较小的张力是伤口成功愈合的关键。同时在缝合处反包扎碘仿纱条有利于保护创口免受进食时外力的作用,也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对创口的愈合是有利的。

3.3 有时术前囊肿部分已经形成瘘口,可能是感染所致[3],也有的是误认为脓肿而行切开引流后不愈合。有1例患者囊肿内含牙齿,在当地疑为多生牙,拔除牙齿后伤口不愈合。对于感染的患者首先行局部换药,待其无脓液后再行手术治疗。此种病例的瘘口下方往往无骨壁支持。以往是局部切除瘘口边缘形成新鲜创面后重新缝合。但由于下方无骨壁支持,最终不能很好愈合,重新形成瘘口。而笔者采用多切除合方的一些组织,同时切断骨膜减少组织的张力。当瘘口重新缝合后,缝合处会向合方移位至有骨壁支持的地方,提供了创口愈合的良好基础,使之能正常愈合。

3.4 2例失败的病例,1例由于原有拔牙造成瘘口过大,切除瘘口后翻起的粘骨膜瓣复位后由于蒂部的血供受到影响,不能很好的愈合,结果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瘘口。1例由于原有感染没有得到彻底控制,术后感染伤口裂开。

颌骨囊肿术后形成瘘口无过大的妨碍,但由于囊腔的愈合期较长,于患者较不方便。故手术时完好的封闭瘘口不仅能减少患者进食的不便,更能减少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本文所述封闭瘘口的方法不适为一较好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7.

[2] 孙树平,韩荣红. 误入上颌窦牙根取出及穿孔修复的体会.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2(4):437.

[3] 樊明文. 口腔医学新进展.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270-275.

上一篇: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除113例喉部肿物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