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浮躁”情绪的形成原因及矫正对策

时间:2022-06-26 11:15:56

高中生“浮躁”情绪的形成原因及矫正对策

在心理辅导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 “浮躁”情绪是造成部分高中生学习困惑、成绩后进的主要症结。这种“浮躁”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听课时精力涣散;自习时间胡思乱想;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活动和习惯动作,甚至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学习努力刻苦,但是学习进步缓慢;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焦虑;等等。

情绪是影响人们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采取有效策略及时转化不良情绪,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对青少年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就高中生“浮躁”情绪的成因及调整对策做如下分析,和广大读者朋友分享。

一、学习目标空洞概括,缺乏心理上的力量感

同学们经常说,“我很想精力集中,也经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诸如‘一定要专心听讲,一定要精力集中’的话也经常和自己说,可就是不管用,学不进去,效率很低”。看到同学们对我这样倾诉时一脸困惑和无辜的神态,我总要跟上似乎不客气的一句话:“你是有目标,可是没力量。你这目标太空洞概括了,没有具体的内容,就跟没有一样,在学习心理上形成不了力量感。”

努力学习,精力集中,不要总是胡思乱想,这的确是高中生最应该做到的。但是,你只说努力学习,到底要学习哪个具体的知识点;精力集中,又集中在什么地方;不要胡思乱想,具体该想哪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呢?心理上没有具体的指向性,怎么会有实际效果?其实,如果套用一句古话就是“思而不学”。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人的心理能量同样是守恒的,你指向了具体的学习内容、投入了精力,自然就收获了具体的知识,情绪自然就是充实的、积极的,自然就没有了胡思乱想的空隙。所以,我们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有确切的指向性,才能产生心理上的动力感,真正投入地高效学习。

二、心在理想与现实中间“悬浮”着,缺乏进步的支撑力

同学们为自己不良的学习状态感到困惑和焦虑,从某个角度我们可以认同他们强烈的学习进取心。但是,在大量的学习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焦虑和困惑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虚荣”,当然,我在这里所指的绝非人格品质中的虚荣,而是学习心理上的“虚荣”,也就是说对待学习不够实在踏实。

形象地解释一下,一个同学,内心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错,成绩也应该很好或者说应该在90分以上,可是在作业和小测中,总是出现错误和答不上来的问题,如果打分也只能得70分,为此他心情烦躁,学习起来难以专心,成绩后进。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90分是他对自己的期望,或说是他理想中自己的水平;而现实中,他的实际学习水平是70分。可是,他既不愿意承认自己这70分的水平,也达不到90分的理想状态,那他的心不就是在二者之间“悬浮”着吗?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很难静下心来寻找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漏洞和欠缺,学习起来也会感觉很累、效率低、进步慢。在学习和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句话说“无欲则刚”。学习同样如此,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是什么水平,总想着要进步多快,关键是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接受它。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找到自己进步的突破点,心实在了,效果自然就有了。只有将精力和努力落在实处,进步才有了支撑力。

三、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盲目性,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校园里总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每天晚睡早起,学习起来争分夺秒,可就是无论怎么用功成绩也上不去。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是很好的,只是他们忘记了成功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方法,在疲于赶路的过程中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有位教育心理专家曾说:“没有方法的学习,将是一塌糊涂的,到头来收获寥寥。”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一段路而感觉收获甚微的话,那就说明我们曾经的方法不利于我们取得成绩,我们就应该思考探寻新的学习方法。在这里,我简要介绍几种方法,或许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首先,就是听课要听“懂”。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讲时一边听一边给自己讲,只有会讲的内容才真正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在练习运用的时候遇到问题,你就不再背诵上课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哪句话是怎么说的,而是在思考自己对这类问题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这样,解答起问题来就好像从自己的大脑中抽取答案。

再就是做好课堂“旁记”。这是我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创造的一个词语,暂不论这种叫法是否科学。所谓“旁记”,就是在听课时随意准备一个记录本放在课本的旁边,如果老师讲到的知识我们不能及时理解,就把它快速记在旁边,不要为此耽误时间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如果老师在讲解新知识时用到了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而自己对此掌握的不牢固而感到迷惑,赶紧把它记录在旁边,等下课后把这些知识彻底搞懂。这种做“旁记”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事半功倍的学习。有时老师强调的重点并不是所有同学要学习的重点,而同学们最需要掌握的才是自己学习的重点。

总之,学习方法是具体的,因人而异。高中生应该相信一点:回顾曾经走过的一段路你充实了、收获了,那其中就蕴涵着适合你的方法。

四、夸大自己的失落情绪,思想上表现出懒惰性

科学证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是有周期性的。同时,我们都生活在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短期的失落和低谷是难免的。在生活中不能客观看待和分析各种机遇和挑战,主观夸大自己感觉的现象在高中生中屡见不鲜。

一次小测成绩不理想,有的同学就开始怨恨“为什么现在学习不好呢,这样下去怎么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呢……”,因此烦躁不安,觉得自己无可救药,连续好多天情绪低落。小测成绩不理想,静下心来客观分析一下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弥补过错就可以了。教育学上有一句话“学生无错”,我是这样理解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不经意间走弯路的时候,发现过错,揣着自己的过错不放而为此遗憾消沉甚至肆意夸大自己的消极情绪是不可取的。关键是寻找和尝试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善现状。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习惯让学生思考对“想开”这个词语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想开”这个词语有两层含义:一是想;二是开。有的人只是在那里想了,把问题想很复杂,由一件事联想到与此有关无关的诸多事情,让自己想得很烦躁,这同时也在夸大着自己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没有“想”,他真的想得很累,但是他真的没有想“开”。聪明的人不仅思考问题,更注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在“想”的过程中豁然开朗,达到“开”的境界,这就是人的大智所在。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叫“精神对话法”,通俗地讲也就是跟自己说话的意思。怎样跟自己说话,决定着自己有怎样的人生。消极抱怨的语言带给人的是无力的感觉,伴随着的是学习和工作的低迷期;镇定积极的语言给人带来方法和希望,伴随的是充实快乐的人生阶段。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能力和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这是高中生面对的重大课题。

上一篇:那些奇葩新物种,你中招了吗 下一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