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分析

时间:2022-06-26 11:11:50

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以及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这样一来对电力配网的可靠性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提升供配电系统工作效率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就必须降低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因此本文对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词:电力配网 可靠性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26-01

1 电力配网的现状

电力配网的主要作用是分配电能,即通过配电网将电能输送给广大的电力用户,因此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就成为了电力部门和用户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运行以及维护等各个方面,通过可靠性来衡量电力企业对用户供电的能力,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进行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下就对电力配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1 电网设计不合理

由于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使得电网的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电力负荷的转移以及转供,从而降低了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1.2 配电网的过电压

任何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以及一些特殊环境的影响,造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但是一些早期的电网建设,由于技术水平、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例如早期的电网建设当中,线路与塔架之间的绝缘常采用一个针式瓷瓶,这种低等级的绝缘措施无法承受雷击作用,而且感应过电压也会引发闪络。

1.3 供配电设备更新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中的总电流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就促使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电器设备以及导线等元件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且用户端电器启动控制设备、电量测量仪器的规格以及尺寸也要随之增大,所以也就使初期的投成本相应升高。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会造成负荷端的供电电压降低,但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过盛,则会使供电电压过高。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如果用电额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增加,电网频率将会明显降低,导致供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供配电系统的频率得到有效地恢复。

1.4 设备维护管理有待提高

电力配网的维护以及管理水平也是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设备的检修以及试验;电力配网维修的带电作业;停电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通信联络方式;科学、合理的计划停电安排;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培训工作。

2 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由于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电网稳定以及供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线路损耗以及用户等都有直接影响。以下就对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2.1 完善电力配网结构规划

电力配网结构规划是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电网建设、线路设计、站址选择以及变电容量配置等问题。用电负荷是进行电力配网结构规划的主要依据,负荷预测需要以当地用电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进行电力配网结构的规划,即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既要满足当前的用电需求,又能够照顾到长远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增强电力配网之间的供电能力,保证电能供给的质量。

2.2 用现代化的技术优化电力配网

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具体通过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电力配网的运行情况及时的传输到控制中心,使电力配网运行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利用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以及电网结构进行信息集成,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测保护以及控制进而确保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电力配电网智能监控系统是由电力配电网自动监控系统的主站端或者称为调度端、监控系统的通信端、监控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或者称为现场执行端、监控系统的现场执行驱动接口及执行设备几个部分组成,控制中心则可以借助现场监控的方式随时掌握电力配网各元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电网运行的故障,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隔离,以确保其他部分能过正常使用,从而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2.3 加强电力配网的维护与管理

建立系统完善的电力配网可靠性管理体系,重视电力配网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即根据电力设备状态以及分析诊断结果,安排具体的检修项目以及检修时间,并且主动实施的检修。在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加强常规测试手段下积累各类运行数据,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设备实施在线检测,通过对运行设备的各参数的检测,识别现有的和即将会出现的缺陷,判断是否需要停电,从而有效地降低由于停电对设备造成的损伤,并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带电作业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2.4 简化供电电压等级

电力的输送是由各种电压等级的网络通过逐级降压传输给各个用户,如果使用较多的降压环节,不仅会增加设备的数量,而且还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具体通过合理减小系统的阻抗以及变压级数;尽量确保系统三相电压的平衡度;使高压线路延伸到负荷中心;采用多回路并联的方式进行供电以及设置无功补偿装置等。然后是合理选择变压器和电压分接接头,通过对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以及技术进行加强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损耗。

2.5 提高配电变容载比

加强配变总保护以及末级漏电保安器的安装和日常维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单个用户或者单台配变故障引发的主线停线、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是影响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变电站变压器台数和容量时,必须要根据当地负荷的大小以及增长趋势进行综合判断。其中配变的容载比是反映电力配网供电性能的经济指标,如果配电变容载比过大,将会增加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如果配电变容载比过小,则会降低电力配网的适应性,无法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供配电系统在进行电能传输的过程中,会生产各种形式的电能损耗,这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供配电系统在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运行,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相晓鹏,邵玉槐.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力学报,2006(2).

[2]郭慧敏.应用最小路—广度优先搜索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07.

上一篇:矿用大功率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正确使用及科学... 下一篇:浅谈我国林业更新造林的现状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