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

时间:2022-06-26 09:56:58

【前言】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独立性 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难理解,这有一定的道理。我们阅读文言文,有两大不利因素,一是语言的隔阂,二是思想内容的隔阂。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有它特殊的表达形式,从表...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进入初中之后,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部分内容。一看到文言文阅读初中生就头疼,他们一看见文言文,就像看见仇人,恨不得躲得远远的。而实际上,文言文阅读,又是中考中无法躲避的必然障碍,要想跨越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的畏难情绪,提升阅读能力。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避免硬碰硬,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的教师以为,既然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差,那就让学生多做题好了,只有大量的多做古文题,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其实这样的想法很功利,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学生们从心底里排斥古文,哪怕天天做很多古文题,也只是流于形式,转化不成学生的能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弄得适得其反。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从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入手。课本上的古文选得都是名篇,题材上,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他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但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热情。为此,我领着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古文的同时,也让学生接触他们感兴趣的一些古文。例如古文神话,古文笑话。由于他们有猎奇的心理,我向他们介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先从短小篇幅入手。最适合的篇目是《狼三则》。我先把一则发给学生,上面是古文形式,不带翻译,只有一些必备的古文词汇解释。我让他们分小组看,共同讨论,抛开原先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自己独立解读。然后再由每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更确切地说是讲故事。这种讲故事的形式突破了古文课的死板,形式更自由活泼,一M讲完,另一组可以补充,说的有没有道理,学生自会分辨。因为这样的形式学生不排斥。当学生讲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再查漏补缺。重点讲解里面突出的文学现象。这里面真是快乐多多,其中有这样一句“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学生看见了里面的“姑”,就理解成了“不如让姑姑悬挂在树上”,这一句讲出来,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讲的学生也觉得怪怪的,怎么平白的就出来一位姑姑?我只好等学生笑够了,再给学生补充说应该理解成姑且。我想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死死的记住这个词的解释。经过这样自由的探索,学生们开始慢慢觉得原来古文也是有点意思的。

二、专项训练,逐层深入。

当有了课内和课外一定的文言基础和文言积累之后,我把目标缩小,课堂教学的目标缩小为小篇幅、题型明确、知识点明确的专项训练。我选择的是中考古文题,当然还是先得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一般选择内容诙谐、轻松的小古文,不会从篇幅上吓到学生,再一个,内容上不是小神话,就是小笑话。例如《赵人乞猫》,我让学生找出里面的状语后置句。学生先讨论状语后置的根本现象。谓语在前,介词为首的修饰语在后面。明确了这一点,我就开始让学生独立的去找。有一位学生很快的找了出来,但我没让他说,我怕他的答案影响别人思考,我赶紧悄悄的向他竖了一下大拇指,以示表扬。我让大家找出来之后举手让我看,很快,学生们大多都找了出来,我这才公布答案。并公布相应的分值。就是这句“乞猫于中山。”第二个知识点是“去”的一词多义。“去饥寒犹远”和“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中的“去”有什么意思?请学生结合语境思考。其实帮助学生调动相关知识链接,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离开,一个是距离。请大家结合语境思考并选择,学生们很快就分辨了出来,在第一个里面,应该选距离,因为里面有一个“远”字。第二个句子,对猫怎么处理,又用到“去”,这里应该是除了以上两个意思之外的另一个意思,学生们说了好几个,最终确定为“驱赶”,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去”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我一项一项的结合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提升了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独立性

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难理解,这有一定的道理。我们阅读文言文,有两大不利因素,一是语言的隔阂,二是思想内容的隔阂。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有它特殊的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很生僻,实际上古今汉语是相通的,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只要多读、多记,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课内的读通、读顺、读懂,加强翻译能力的训练。做好对150个左右文言实词和文学常识、文化传统等在内的必要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多地记诵名家、名篇,这些都是学习课内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搭建课堂内外的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多角度的深人分析,明确阅读思路,训练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游刃有余,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与文言文学习,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詹树兴:宗教慈善需要新元素,更要融入大众生活 下一篇: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