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时间:2022-06-26 06:19:30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摘要: 本文通过目前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对建筑领域项目工程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传统工程管理方式下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后果和我国现状的阐述,从而揭示推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实现项目信息化后所带来的作用,接着通过对项目信息资源的有效规划,信息标准的建立管理来论述如何实现项目工程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project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illustrated the problems,consequenc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under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ways,which revealing the necessary of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further discussed the roles of realization of project information,and then explained how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rough effective planning to proje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 信息技术;项目工程;信息化建设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ject engineering;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48-02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各部门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领域,虽然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但技术进步对效率影响的结果并不理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统计表明,从1964-2003年的40年间,美国除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生产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而同期,建筑行业的效率指数反而有所下降。尽管这一数据是反映美国的情况,但如果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也将是相似的。产生这种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程建设中各阶段之间的知识和信息的断裂和丢失是建设领域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就将成为建设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值的解决方案。我国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之一,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1工程项目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工程项目是指投入较大数额的资金,经过决策、实施等一系列程序,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一次性过程,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三个项目周期。而工程项目信息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内产生的反映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所有组织、管理、经济、技术信息,其形式为各种数字、文本、报表、图像等。是投资项目建设生产的依据,是决策的基础,是组织要素之间联系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过程之间逻辑关系的桥梁,除具备一般信息的特点外,还存在自身的特性。

1.1 数量庞大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项目信息的数量出现加速递增的趋势,在大型项目中,完全用手工对工程项目中的海量信息进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

1.2 类型复杂从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的角度,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化的信息,一般是指数据信息,如投资数据和进度数据等。在工程项目中,这些数据一般被保存在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表中,管理和利用都十分方便。另一类信息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由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占工程项目信息的80%以上,内容管理在工程信息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 来源广泛、存储分散由于建设项目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往往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如何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项目信息以及合理地整理项目信息是建设项目信息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各方都可能成为项目信息的提供者、大量的项目信息存储在信息提供者自己的信息系统中,不少学者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已经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项目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的障碍。

1.4 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和其它应用环境中的信息一样,都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加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工程项目的信息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也说明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信息进行动态的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

1.5 系统性以及时空上的不一致性建设项目信息是在一定时空内形成的,与建设项目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建设项目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及反馈是一个连续的闭合环路,具有明显的系统性。时空上的不一致性体现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地点都将发生、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

2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交流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项目建设中的信息交流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对项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交流是协调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有效性对于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2.1 传统工程管理方式信息交流问题由于传统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分离性,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沟通基本上是以纸质媒介为主进行的点对点式的沟通,这种点对点式的信息沟通方式使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沟通存在以下问题:①信息沟通手段落后。②信息沟通方式上的缺陷。③缺乏业主的参与和控制。④信息流失大。⑤信息加工利用的深度不够。⑥ “信息孤岛”问题。

2.2 传统工程信息交流方式引起的后果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传统工程管理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三分之一与信息交流的问题有交;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交;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

2.3 我国工程信息交流方式的现状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多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另外还反映在有关技术的应用方面。

因此,以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潮流为大背景,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推动下,工程项目信息化势在必行。只有实行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才能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3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工程项目信息化对于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降低造价、积累信息财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辅助决策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大量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跨地域的同步交流与管理。

3.2 提高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工具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管理,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电子邮件等信息化手段,可以把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紧密联系起来,利用项目管理数据提供的各种项目信息,实现异地协调与控制。

3.3 再造管理流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把各项投入变成最终产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对项目管理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及变革,将有效地促进项目组织管理的优化。

3.4 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文件、资料的传送和查询,节约了沟通成本。

3.5 提高管理创新能力成熟的信息系统,都是某种先进管理理念的体现。通过信息化可以借鉴这些理念,规范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广泛地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信息,为创优质工程提供了条件。

4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引进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的大型或特大型项目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但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并没有在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上述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和项目中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体制、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则源于MIS软件的盲目选型以及软件本身的集成度不高。具体到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而言,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软件系统集成度和推广应用深度不够。

4.1 有效规划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项目资源规划,是确认项目信息流程的关键。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输出到实用的全面规划。最终目的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台集成系统。①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需求分析和数据流分析。②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表标准。③建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

4.2 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标准目前,就工程项目而言,信息化还限于部分工程的部分方面,但实际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的规范标准不到位。

4.2.1 标准化的对象标准的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标准化的对象是活动或其结果。具体到工程项目信息化、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信息交换。主要考虑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交换。②信息的综合利用。对应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信息的综合利用。③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工程项目某一参与方内部的信息处理,可能要同时使用若干个不同的系统。

4.2.2 标准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标准进行分类。例如,从标准的使用范围分、从标准化的方面分、从标准的特征分等。按标准化的方面对主要标准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下:①用于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②用于多方信息综合利用的标准。③用于系统集成的标准。这部分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数据模型标准和接口标准。

总之,工程项目信息化将为建筑业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改善工程项目中的有效沟通和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契机,通过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全过程、全方位有效开发和利用,建筑业将迎来真正的信息时代,并为自己创造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站在高起点上发挥后发优势,跨越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王要武.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2]丁士昭.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上一篇: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优化配... 下一篇:房地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策略风险管理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