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7 11:43:12

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我军装备保障体制中存在保障力量不足和高新技术装备维修效率不高的情况。精益六西格玛采用 “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流程,并在实施中加入了精益的哲理、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流程的分析与改进能显著提高质量和效率,本文对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能够减少装备维修过程中的浪费与变异,从而提高装备维修效率,保障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circs in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guarantee system of our army, the circs includ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support force and the low efficiency in the maintenance of high new technical equipment. Lean Six Sigma adopts the flow “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 and joins the philosophic theory, means, tools of Lean into the implemen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amelioration, it can enhanc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produce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ean Six Sigma in Equipment Maintenance Guarantee, it can reduce the waste and variation, then enhance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efficiency, ensure the task accomplishment of campaign (discipline).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装备维修保障;流程

Key words: lean six sigma;equipment maintenance guarantee;process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67-02

0引言

精益和六西格玛两者作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正在为各行业所广泛应用,二者在管理方法上优势互补,二者协同所形成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通过提高质量、增加速度、减少缺陷、改进流程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交货速度的目的[1]。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是恢复装备战斗力最直接的工具和手段,对装备的战备完好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率,增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为目标,对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什么是精益六西格玛[2][3]

精益(Lean)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它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专注于消除整个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即浪费,其核心理念是利用最少的成本,在合适的时候生产合适数量的合适产品,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六西格玛(Six Sigma)由Motorola公司首先执行,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者则是GE。它是一种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实现系统优化的工具,其核心在于控制波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则是将精益和六西格玛两种方法有机组合在一起,既从整体上了解整个价值流如何流动,消除其中的非增值活动,也关注于某个特定增值活动的流程能力,减少其波动性。其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管理模式的不足,提高整个方法论的有效性,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成功实现精益六西格玛的关键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共同基础的让顾客满意和不断改进过程/流程。前者包括质量和速度两个方面,后者包括处理的过程流/流程流与缺陷和变异两个方面。这四个关键方面构成精益六西格玛大厦的四个支柱,在大厦内开展生龙活虎的团队合作。

目前,精益六西格玛已经被GE、Motorola、诺基亚、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中2/3的企业广泛应用,国内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精益六西格玛对自身发展的价值,精益六西格玛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装备维修保障现状分析

未来战争节奏快、强度高、消耗大、战损多,保障需求量大,保障任务繁重,作战行动对装备保障依赖性大大增强。增强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时效性,提高战损装备的快速再生能力,保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需要一个结构科学、功能完备、灵活高效、衔接配套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这就对装备维修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编制体制调整变化后,我军仍然沿用原有的装备保障体制和保障等级,据测算,一次战斗按三天计算,目前师、旅装备保障力量职能完成40-50%的保障任务,需要得到上级很大加强才能完成保障任务,保障力量明显不足,尤其作为军、旅、营体制的部队,上述矛盾更加突出;第二,随着我军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一些高技术装备逐渐登场并装备部队,机械化装备逐渐成为部队装备的主体,装备本身结构复杂,技术含量增大,合成化程度提高,对这些装备的维修效率不高,因此这些装备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也给装备的维修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

因此,在现行装备结构和装备维修保障体制下,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率,提高装备维修质量,增加装备维修速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能从整体上消除非增值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精益六西格玛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3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实施

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流程把精益生产思想和六西格玛的DMAIC模式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协同运作,其实施流程模式如图1所示。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主要是针对于复杂问题,它把精益生产的方法和工具与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实施流程采用新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流程,称为DMAICⅡ,它与传统的DMAIC过程的区别是它在实施中加入了精益的哲理、方法和工具[4][5]。如图1所示,在装备维修保障中应用的精益六西格玛各阶段内容为:

定义阶段:用精益思想定义价值,根据作战(训练)任务,确定装备维修的任务量,定义装备维修保障需求,对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即装备维修任务分工、装备维修机构设置、装备维修业务流程、装备维修资源配置和装备专业训练进行分析,寻找装备维修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和非增值部分,提出流程框架,在此框架下,结合六西格玛工具,定义装备维修保障中需要改进的项目。

测量阶段:把精益生产时间分析技术与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结合,测量整个装备维修过程中管理的现状,定义维修过程的特性,测量装备维修过程现状(包括各装备维修环节或维修动作需要的时间),分析测量系统,评价装备维修过程的能力。

分析阶段:运用六西格玛技术与精益流动原则结合,分析装备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和浪费①的现象,例如,装备排队等待维修力量的时间浪费以及装备在后送过程中的时间浪费等。并对装备维修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浪费根源或变异源,确定流程及关键输入因素。

改进阶段:以流动和拉动为原则,运用两种模式中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对流程进行优化、重排、删除、简化、合并,同时改进具体装备维修流程的稳健性和过程能力。

控制阶段:建立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装备维修保障活动运作规范,实施装备维修流程控制,验证测量系统,验证过程及其能力;除了完成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内容外,还要对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总结,以便在下一个循环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保障实施的流程中各阶段用到的工具说明表1所示[6][7]。

以价值为中心,以流程管理为立足点,关注整个系统,装备维修保障中的精益六西格玛研究还要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管理理念,使装备维修能力呈渐进式、螺旋式上升[8]。

4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是现行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流程的分析与改进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目前我军的装备维修保障中存在的保障力量不足和高新技术装备维修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精益六西格玛在装备维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精益六西格玛对装备维修流程中的浪费和变异的情况可以进行控制,从而能提高装备维修效率,保障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

注释:①按精益生产理论,浪费分为两类,1)不增值但目前的技术或社会环境下仍不可缺少的活动;2)不增值可以立即消除掉的活动。在精益六西格玛理论中,可以用传统的精益工具消除第二类浪费,可以用精益或六西格玛的工具减小、控制第一类浪费,从而提高活动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33-49.

[2]顾继光.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41-54.

[3]皱峰.公理化六西格玛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12):10-14.

[4]徐壮.M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作管理体系设计[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4-33.

[5]王刘平.精益生产和6sigma管理理论在F半导体公司的应用[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13-17.

[6]林冰玉.基于6sigma和KM的流程自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1):6-12.

[7]余锋,张冬,徐佳盈.从战略到执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践[M].鹭江出版社,2009年3月:1-13.

[8]迈克尔・L・乔治编著,方海萍,魏青江译.精益六西格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81-87.

上一篇:战略网络城市竞合的演化博弈分析 下一篇:浅谈企业如何做好商品条码的管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