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水平

时间:2022-06-26 05:53:24

论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水平

摘要:搜集了我国历年通货膨胀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商业银行信贷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说明信贷、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效率和声誉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规模;CPI;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14-02

1引言

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物价稳定是我国政府货币政策必须兼顾的两大目标,而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水平,通过紧缩或扩大银根来促进经济繁荣和无价的稳定,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的通货膨胀率数据(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指标)来看,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频频出现。

2文献综述

目前的国外相关文献中,专门研究价格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稿并不多。大多是在研究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找出价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一些联系。古典经济学家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分析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说明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来看,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方案要优于按预先宣布的规则加以实施的货币政策。因为“聪明”的政府总是能够利用公众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信息的缺乏来实施货币政策方案。凯兰德—普莱斯考特在货币政策的单阶段博弈模型中认为当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依赖于公众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时,一个可信的预先宣布的稳定的货币政策总是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国内学者刘勇,王伟和易法海利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对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长的研究发现:GDP受CPI的影响非常小,而CPI受GDP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过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以偏高的CPI为代价的。张学叶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银行信贷、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促使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将会抬高整体物价水平,从而引起通货膨胀预期。

本文将总结前人的理论,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为基础,从我国信贷规模角度出发,深入研究银行信贷、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体制的相关建议。

3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物价水平

信贷规模(Credit Scale)又称“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它包含两层含义:(1)指一定时点上的贷款总余额,也就是总存量;(2)指一定时期内的贷款增量。这里所讲的贷款规模,主要是指后一层含义,它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目标而确定的新投放贷款的最高限额,又称贷款总限额。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资本资产头寸的迅速膨胀,中国经济的货币化不断加快,信贷总额迅速膨胀。从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体内的货币和准货币从2001年的15.8万亿快速膨胀到83.1万亿,M2与GDP的比重也由1.4上升到目前的2.0,信贷总额从2001的11.2万亿迅速扩张到54.8万亿。尽管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9次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进行宏观调控,但面对这样巨量的主要由储蓄存款所构筑起来的货币和准货币,并且信贷规模的总量随之不断被扩大,货币流动性存量的积累使全社会倍感物价上涨的压力。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尤其是国际食品价格不断走高,以及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而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继续推动石油、食品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通胀管理”看来难度不大,实际情况却容不得乐观。

事实上,在目前这样一个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格局中,单凭央行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并不能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多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已导致对冲外汇的央票高达5万亿,尽管这近五万亿的央票在过去数年减少基础货币增发上起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到期后央行将赎回,因而最终还是要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据央行2012年12月11日的数据显示,在当前信贷投放节奏下,全年信贷增量有望突破8万亿元,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正进一步增强。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四季度以来,银行信贷投放量有所收敛,在8、9两月贷款分别增加7039亿元和6232亿元后,10月份新增贷款量进一步收窄,滑至5000亿元水平。不过,尽管11月份贷款量仅保持微幅增长状态,但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量已累计达7.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近万亿元,整体来看,全年贷款增量并不低,与去年底相比,流动性呈现出略微宽松的状态。

此外,2012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信贷资源紧张,当月信托贷款增加较多,达1995亿元。总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成的当今中国经济社会体制中,如果政府越来越是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和最大投资主体,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就很难抑制,随之广义货币存量的继续膨胀就似乎是不可控的,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不容觑。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理解中国模式,认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以及把握目前乃至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治理,都必须放在当前中国的独特体制安排中来认识。目前乃至可见未来的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决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问题,而在根本上是一个政府体制和基本制度安排问题。

作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货币和信贷增长状况往往可以提前传递出企业经营活力和社会总需求的强弱变化。当前货币和信贷增速回落的背后,显示出的是企业贷款需求有所减弱的现实,正是基于这一复杂形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要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4相关建议和结语

由于货币政策具有连贯性和内生性,政府制定、公布以及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政府通过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同时在实施策略时力图实现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分析得出,银行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会促使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在长期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将会抬高整体物价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通货膨胀预期。如果没有相应的举措来维持银行信贷的合理规模,未来我国在维持物价稳定方面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即使公众理性预期的存在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动态选择具有一致性,可以有以下举措:

(1)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减少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合理利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加强制度保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

(2)推动国有企业银行改革,建立“以利润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责、权、利密切结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3)加强信贷监察和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合理利用信贷资金,综合发挥各项政策的配套作用。

(4)增加国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日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强民富的宏伟目标。

政府的策略选择反映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过去两年的物价上涨、数年来房价的节节攀升等,“国进民退”的局面显而易见,政府在使用经济政策时要兼顾人民利益,不然一旦公众对政策的制定者失去信任,政策的实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总而言之,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信贷监查的力度、保险机制、监管力度等方面上,调整和优化我国信贷结构,建立建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着力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重点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叶.银行信贷、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1,(5).

[2]朱殊洋.物价参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考察[J].当代经济研究,2008,(7):8-13.

[3]哈磊.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16-18.

[4]刘丽,任保平.工资、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社会科学研究,2008,(1):72-76.

[5]秦晓磊.论当今CPI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潜在影响[J].科技资讯,2008,(1):242.

[6]刘勇,王伟.我国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J].前沿论坛,2009,(2).

上一篇:阿勒泰市牧民定居现状分析 下一篇:论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进一步做好销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