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范文

时间:2024-02-22 16:50:06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绩效;典型相关分析

一、引言

当今社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内容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公共性及社会性特质。这种公共性与社会性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承担有着更迫切的期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和实际表现对其所服务的客户或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具有一种较强的“辐射”效应,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低碳信贷”发放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将社会责任纳入银行经营战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国际银行业实现战略接轨,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对社会责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上海银监局于2007年4月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第一次将银行的社会责任纳入监管范围内。银行方面,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6年国内银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各大银行纷纷定期其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兴业银行作为我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①”的商业银行,更是在2010年3月4日国内银行业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社会责任报告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指标,标志着我国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实证分析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商业银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经营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

商业银行的高负债经营特性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导致其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并形成了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乃至他国的经济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商业银行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应主动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与实践中。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既依赖于股东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付出的努力,因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对各利益相关者负责。

三、实证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容量和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采用的样本为中国目前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来源渠道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各家上市银行网站的上市银行2007―2011年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各评价指标数据及典型相关分析法的操作原理,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典型相关系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对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717,因此,第一、第二对典型变量解释能力较强。两个典型相关系数值都比较高,表明相应典型变量之间密切相关,但要确定典型变量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尚需要进行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4对典型变量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是显著的(0.004

由于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显著,因而这里只提取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建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相关模型。

(三)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最近三年的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高达0.991),这一结论与国外学者Simpson的研究结论相符。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可以揭示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和经营业绩之间各因素变动的作用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银行业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正确处理承担社会责任与增进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客观尺度。从长期来看,为商业银行更加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能促进制度化的社会责任运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Griffin J. And Mathon J.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and society,March 1997.

[2]Simpson G W. and Kohers T.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an 2002,35(2):97~110.

[3]乔海曙,谭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17-21.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2

关键词:中国 商业银行 社会责任 品牌竞争力

商业银行作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活动主体,比一般企业负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我国由于银行业长期依赖政府的支持,加上我国正处在经济起飞的特殊情况中,银行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已不仅仅于经济层面上的影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与外国商业银行相比较,目前更是在刚起步阶段。然而社会大众对于银行机构的社会责任确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明确提出“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要求 (穆丽娟,2008)。2008年7月20日,在广东考察的国务院总理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商业银行在各国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在调整自身运营中,应客观履行了其特殊的社会责任。花旗集团和汇丰集团分别从2000年和2003年开始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明确阐释自己对于社会责任的观点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我国浦东发展银行也在2006年6月23日在我国银行业界率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发展的一大步,之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陆续定期社会责任报告,中国银行协会更在2008年首次了《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同年12月,中国金融网第一次以媒体的角度了《社会责任・赢未来2008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这些企业和媒体等自发性的行为说明了我国上市银行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并积极付诸于行动 (宋继水,2010)。

在倡导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国外商业银行起步较早,成效显着。大部份知名国际银行具有较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它们将社会责任列入银行的战略目标管理,主动的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以约束银行自身的经营活动,按照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经营业务主动定期的对外公布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至2010年底,已有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集团、花旗银行集团、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等68家国际大银行加入“赤道原则”,而我国目前只有兴业银行在2008年10月加入了赤道银行的活动(银行家杂志举办2010年中国银行家论坛)。这些国外知名商业银行中都具有实实在在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举措和成效,例如汇丰银行2005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全球最佳银行”,其创始人称这一荣誉得益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和股东的利益”;德意志银行在2003年和2004年,每年的慈善捐款均超过6 000万欧元,并建立“微观信贷发展基金”,支持投资者向非赢利事业部门发展,还建立“亚洲基金”,援助泰国和越南感染艾滋病的儿童;花旗集团作为企业公民的典范,在社区服务、投资建设中低收入社区、全球教育计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非常好的成效,对于银行的自身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 (曹涌涛、王建萍,2008)。银行的客户对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会影响客户对银行的品牌形象,同时也会综合自身和外界对银行的评价而影响对银行的信任感,这些感知互动都对银行的品牌持续发展策略是重要的。

徐君(2008)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提升对于银行的品牌形象有正面积极的效益,然而国内银行在社会责任上的广度与深度远远不及国外的银行。目前银行业大多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但内容大多较为空洞,大部份集中在企业的慈善活动与捐款。因此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的提升中首要的任务是加强银行人员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与实质意义的认识与倡导,加强社会责任的培训,由其是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社会责任的涵养与意义内涵及其意义, 逐步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融入社会责任的观念。

我国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并无法完全取信于社会大众,这中间存在社会大众对银行社会责任中捐赠款项信任感缺乏,银行财务的不透明化很难取信于社会大众。对于社会责任的定义与揭露皆为银行董事会等人员,有球员兼裁判的作法,难以信服大众。因此在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的建设中,银行需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必须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董事会、管理层、监管机构等各利益相关者制定明确的与之相匹配的具体责任。根据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立即进行严厉查处。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及时公布银行的重大决策信息,确保财务和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以使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处于严密的公众监督之中,从而有效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外我国还需建立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有效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有效引导,以提升银行和社会间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穆丽娟.论现代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26-28

[2]宋继水.对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12):99-100

[3]曹涌涛、王建萍.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金融论坛.2008(07):53-57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3

【关键词】 上市银行; 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0.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10-04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持续增长,由2011年的771份增至2014年的1 526份,3年间累计增长98%。由于银行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200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上市银行必须按规定社会责任报告,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披露状况到底怎样呢?

二、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况昕[1]认为我国上市银行在社会责任披露和履行方面缺乏硬性约束和外部监管,处于无序状态。郝景熙[2]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银行调查发现,其社会责任披露较为成熟,内容较为固定,但可信度有待提高。罗琳[3]通过对2008―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存在回避负面信息、可信度不高的情况。黄芬[4]认为,审计等鉴证制度的缺乏严重降低了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的可信度。王彤彤等[5]通过对三家上市银行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缺乏统一的标准,证据的获取多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可信度。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一些学者建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引进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是必要的[6]。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为在中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研究期间为2010―2014年。相关数据以上市银行5年来披露的80份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内容分析而取得。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着重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现状及其变动趋势。16家上市银行可以分为三类: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

四、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一)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

1.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

从2009年起,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银行业上市公司必须按规定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因此2010―2014年的5年间,所有16家上市银行均按期以非财务报告的形式了本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在披露的时间、形式方面呈现稳定、良好的态势。

2.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充实程度

通过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0―2014年度每年所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平均页数,作为报告内容充实程度的参考依据。

由图1可见,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页数在2010―2014年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以认为报告内容在不断充实。由此可见,我国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态度积极,报告内容不断完善;相信随着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报告的内容会进一步丰富。

3.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

本文统计了2010―2014年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并做了相关分析。由于大部分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多种依据,因此表1的统计结果存在交叉情况。

表2为字母A―M所代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其中A―E为国际机构撰写的编制依据,F―M为国内机构撰写的编制依据。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上市银行采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依据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未在报告中明确说明编制依据的银行,在2010年有3家(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2011和2012年只有1家(南京银行);从2013年起,所有上市银行均在报告中明确说明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据,整体表现良好且呈现不断进步趋势。作为编制依据最多的是《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F)和《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G),2013、2014年只有平安银行一家未采用这两份文件,这表明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仍然是上市银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依据。随着多家上市银行在港沪两地实现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在编制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K)的编制依据,以满足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银行对国际标准的采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特别是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及金融服务业相关补充指引(A)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2010)》(B)的采用,体现了上市银行越来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规范能否与国际接轨,对前者(GRI)的采用率甚至超过80%。此外,多家银行之前的社会责任报告采用中英文对照版以及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分别对外提供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社会责任报告,也都说明了我国上市银行对报告国际规范性的重视,进一步体现了上市银行对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但是,也要注意到,在所有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兴业银行明确表示接受并采用赤道原则,形成相应的执行体系,定期执行报告。

总之,我国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所采用的主要编制依据在2010―2014年间呈现整体上升并趋稳的态势,这体现了上市银行对非财务报告规范性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但是,也应该意识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跟国际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程度

与年报不同,社会责任报告并不强制要求进行第三方审计。尽管有关规定要求上市银行必须披露真实可靠的社会责任信息,而且上市银行的报告中也明确阐述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报告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但这也很难保证披露信息的绝对真实。因此,上市银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国际审验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或审验,有利于提高银行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程度。本文统计了2010―2014年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或审验的披露情况,其中第三方鉴证单位均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审验单位是必维国际检验验证集团。一般认为,第三方鉴证比审验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可信度。

从图2可以看出,出具鉴证报告的上市银行越来越多,2010年只有6家(中信银行和全部5家国有上市银行)披露了第三方鉴证报告,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7家和10家,2013年以后稳定在11家,5年间数量增长接近一倍。但聘请必维国际检验验证集团(Bureau Verities)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的上市银行数量却呈下降趋势,2013年后只有招商银行披露了必维集团的第三方审验报告。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银行由审验改为了鉴证的方式。

不过,未披露第三方鉴证或审验报告的银行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8家和6家银行,包括全部3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以后数量稳定在4家,包括全部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银行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报告整体可信度逐年提高。此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要高于城市商业银行。

(二)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1.结构框架

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要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总体看来,16家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基本包含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披露质量比较高。

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包括报告编制说明、公司基本信息、领导致辞、关键绩效、责任实践与绩效、未来展望、独立鉴证报告、附录、意见反馈等内容,其中责任实践与绩效为关键内容。2010―2014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结构相对完整,其中2014年度最为完整,绝大多数报告基本上包含了上述内容。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构内容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要更为完整。

2.主体内容

本文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的指标体系,将报告分为报告前言、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报告后记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明细项目。表3呈现的是对我国上市银行2010年度与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分析的结果。

对比2010年与2014年的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首先,报告对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为完整,绝大多数银行用较大篇幅报告了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其次,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有80%左右的上市银行已经将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到公司治理层面,60%左右的上市银行在2014年披露了责任治理方面的信息,较2010年有了大幅提升。此外,一半以上的上市银行在报告中提及公司对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说明大部分银行重视自身风险管理工作。最后,在报告可信度方面,2010年有50%的上市银行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第三方鉴证,到2014年该比例提升至75%。

当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市场绩效信息披露中,大多数银行对同业伙伴的责任意识较差,有关该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其次,2014年仅有50%(2013年仅为37.5%)的银行在报告最后提供了利益相关者意见反馈表,这说明我国部分上市银行不够重视与利益相关者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沟通。最后,几乎所有银行均未披露负面信息,似乎有故意回避之嫌。

总体而言,上市银行2014年报告在内容完整性上要明显优于2010年,这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来越详细,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报告的不足之处也应当给予充分关注。

五、结论

上市银行积极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更是自身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16家上市银行2010―2014年度8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形式上看,报告的时间相对固定,报告的内容不断充实,而且越来越注重与国际编制规范接轨;其次,对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报告内容可信度有所提高,但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表现较差;最后,从结构框架与披露内容来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已较为成熟,但缺乏对负面信息的披露。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它们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并积极推进与国际准则(GRI)接轨;第二,有关监管部门应统一披露口径及关键责任绩效指标界定方法,增加不同银行信息可比性;第三,相关部门应强制要求上市银行如实披露负面责任信息,提高报告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 况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财经科学,2012(11):20-29.

[2] 郝景熙.我国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履责情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罗琳.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黄芬.我国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王彤彤,郭新,范博思.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问题探究――以三家银行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5(4):58-60.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经济形势;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文献简述及其内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目的的道德银行,主要为环境、社会、文化和扶贫项目发放贷款,如荷兰的特里奥多斯银行和孟加拉乡村银行。道德银行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但未提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概念。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的兴起,商业银行信贷项目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和引发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此后,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渐深入。从长期来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品牌价值、增加收益。[1](170-182)意大利、尼日利亚等国的实践表明,外部管理与内部管制并重,相关利益者参与以改进公司治理,可使银行业善尽其社会责任。[2](471-475)在2006年浦发银行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前,我国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随着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推出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也逐步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国内最早提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概念的是康国华,他认为银行有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水平、促进企业转制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3]朱文忠则把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按对象归纳为五大类型: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小型竞争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4]曹涌涛、王建萍认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按性质可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5]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年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指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是银行对其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为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责任。

截至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股东利益方面的经济责任,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已基本认同,只是在具体细节上有些差异。结合Carroll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和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点,本文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概括为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四个方面,以及由此细化延伸出的若干个子项目。商业银行经济责任是其承担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包括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保护公众资产安全、增进税收、维护金融稳定等。为避免商业银行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忽视和逃避其他应尽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政府监督社会资金,依法照章纳税,保护客户权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以及遵循环境保护条律等;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自觉遵守社会成员期望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道德规范,包括保护股东权利、关爱员工、保护环境和帮助普及金融知识等;另外,银行也需承担一定的慈善责任,从而促进社区、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正逐渐形成,国家不再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企业也更多地受到国家政策、法律的限制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流动的中枢,是金融产业的支柱,作为一种高负债性和高外部性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爆发了多起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由美国次贷问题衍生的金融危机等。危机的巨大破坏性和迅速传播的特点使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更加悲观,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遭受严重打击,区域内货币大幅贬值,经济总量和规模缩减,经济增长放缓,而且往往还伴随着企业的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等,使社会经济陷入萧条状态甚至出现社会动荡。产生这些危机的原因都直接或间接与商业银行有关。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8%,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内,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波折,市场预期不稳,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震荡。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且大幅波动,外贸形势异常严峻;产能过剩突出,库存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物价涨幅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8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通胀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物价仍然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下滑,扩大内需依旧困难重重;房地产的高产业关联性使得房地产去“泡沫化”给当前经济增长形成压力;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长下滑使得这些环节的脆弱性增加。

显然,上述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包括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贯彻中央的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加大贸易金融的支持力度,调整贸易金融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贸易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改变外贸的不利局面;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沿边开放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境;支持和配合国家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积极发展信用消费和消费信贷,扩大内需。商业银行在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中应遵循审慎原则,追求收益率的同时要关注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推进资产负债业务平衡协调发展,持续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改变目前信贷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现状,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发展状况及国家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指导意见,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并防控风险向关联行业传递和转移;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已经显现,银行要注意控制不良贷款余额,预防不良贷款风险;重视研究投入,以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走势、产业结构动向以及客户的经济状况。商业银行通过履行上述责任,不仅可以保障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还能有效扭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利形势,保证经济的积极复苏,从而避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二)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引导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相对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低碳经济具有环保、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特征,因而是避免气候变暖,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国际趋势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在我国逐渐丧失劳动力、出口和环境优势的今天,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力提升和国家安全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大力扶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贷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环保信贷政策,实施“绿色信贷”标准,坚持授信“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加快绿色信贷评审、流程和方法的构建。具体而言,要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及时清退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信贷项目;加大对清洁能源、环保节能、新能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处理等减排效益突出的产业;重视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治理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类项目的贷款。商业银行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倡导并实施绿色、低碳的金融发展战略,有利于引导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进公众福祉

社会进步和人的需求层次提高,也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银行要坚持合规诚信的经营方针,治理商业贿赂,遵守国家有关反洗钱的法律法规,规范中间业务发展,杜绝各种违规操作;推进互利合作,切实保护客户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客户来说包括推动服务流程优化,提升行业服务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保证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推广普及金融知识,及时合理解决客户诉求。对员工来说,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帮助员工成长;帮助困难职工促进工作生活平衡,缓解其工作压力。同时,银行也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包括赞助文化教育事业,扶贫帮困,支援灾区建设和发展,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继续发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支持希望工程等。在打造民生金融工程方面,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扶持个人创业,加快发展消费信贷,关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商业银行的上述行为,可引导其他企业走出只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误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并由此产生良好的公众效应和良好的示范作用,促使社会责任公民化,提升整体社会责任水平,增加社会福利,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四)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国际银行业竞争以及国内同行竞争的程度明显增加。就国际上来说,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之门逐渐打开,外资银行稳步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使所有商业银行处于同一竞争平台,我国商业银行必然面临着国际银行业的直接竞争。国外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遵循很多标准,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跨国公司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宣言、SA8000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等;同时,国际上也一系列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卡尔弗特社会指数”和“金融时报道德指数”等,借以规范和引导其承担社会责任。可见,国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上升到社会责任以及商业伦理、道德水准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层面。在国内,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布局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以客户为主的买方市场转变,这让客户和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多地考虑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服务品质及附加值;另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使国内金融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上这些因素都使银行业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三、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现状

1.经济责任。面对现阶段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我国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并有所提高(见表1)。商业银行的高杠杆率、高负债和高外部性的特点要求银行始终坚持审慎原则和支持实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现前阶段主要包括对所持外币债券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全面评估自身及客户的海外并购风险,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及其向关联产业的传递等。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同比增加2093亿元。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支农力度方面,到201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7%,同比增加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还积极助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3634.6亿元,同比增加36.6%,截至2011年末,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465.9亿元,同比增长近20%。2011年各省(市、区)贷款同比增速前10名的西部省份有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分别为26.7%、25.3%、22.2%和20.1%;2011年,西部地区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54万亿,同比增长19.3%;中部地区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92万亿,同比增加1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在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扩展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稳健良好的营运形势不仅确保了自身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相对稳定,较好地履行了对股东、客户和政府等相关利益者的经济责任。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情况单位:亿元资产总额税后利润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国所占数量截至2010年末95.3万8991124372.4%218%12.2%84家截至2011年末113.3万12518105331.8%278%12.7%101家2012上半年126.8万661645640.9%290%12.9%—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

2.法律道德责任。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能够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纳税,积极承担法律道德方面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信贷管理中,严控“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支持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需求,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2011年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7932个,较2010年增加1773个;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1.47万亿,较上年增加25.6%;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1.15万亿,比上年增加9.5%;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重2.82%,同比减少0.1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还积极倡导低碳运营机制,打造绿色办公环境,支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1年人均耗水量和耗电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改进银行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包括拓宽服务渠道、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软硬件环境等,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总数为20.09万家,自助银行总计73477个,自助设备总计426237台,从业人员3197913人,服务能力和便利性都得以增强;升级客户服务平台、征求客户意见建议,努力打造友好、智能和高效的意见反馈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同时,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构建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员工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员工关怀制度,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平等的职业机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3.公益慈善责任。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教育、文化、扶贫和赈灾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捐助活动,回馈社会。积极支持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扩大助学、助业贷款投放,促进民生金融普惠,为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2011年,安居保障性住房工程贷款余额4852亿元,同比增长66.2%。截至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助学贷款553亿元,全国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累计约700万人次;发放个人创业贷款5945.1亿元,支持462.7万人自主创业;医疗卫生贷款余额750.67亿元,医疗覆盖面和就医环境及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和改善。普及金融知识,通过公益活动、财富讲堂、教育短片的形式加强风险提示,开展包括反假币、反洗钱、理财教育等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抗灾救灾、扶贫帮困,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志愿者队伍,发扬企业公民的人文关怀精神,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二)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建立起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硬约束机制,并且从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履行和银行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水平与银行绩效

1.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我国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看,社会责任尚未引起银行的战略重视,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至今为止,很多银行都没有制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制度和实施计划,对履行社会责任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社会责任是银行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自身的成本,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也能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即对银行绩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很多银行尚未真正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致使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单一,多强调对股东的责任和支持公益事业,而对金融消费者、员工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履行较少。事实上,长期看来,银行效益与社会责任履行是一致的,银行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增加收入,并且提升商业银行的品牌和竞争力,此时,其收入必然加速增长(I);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初期,银行的费用会有所增加,但随着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其他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下降会大大多于为履行社会责任增加的花费,所以,银行的费用是先上升后下降的(C),由此可以看出,其绩效会呈现递增的趋势(R)(见上图)。

2.银行实际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问题。(1)国外多数银行成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以此来保障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中普遍没有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制度和机构,必然缺失有关社会责任的战略和实施计划,其社会责任水平也将大受影响。(2)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金融创新不足,尤其是兼顾银行利润和社会责任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不足。比如欧美国家开展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既可以缓解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又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3)没能兼顾好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某些商业银行对利润的过度追逐而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结构不加控制,继续支持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导致一些产业发展过热过剩,而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建设仍然面临“资金饥渴”问题。另外,一些商业银行缺乏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意识,排斥市场竞争,试图继续控制市场赚取“垄断”利润,其“暴利”程度使社会产生较大歧义;一些银行采取回扣、请客等非正当方式争夺客户资源,破坏公平竞争原则。(4)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信息不够全面充分。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每年都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指标,并且每一项下面还设有若干子栏目,基本包含了所有的社会责任信息。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载体和格式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披露的内容也不完整,选择性披露的动机明显,多回避负面消息的披露,对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等内容披露较少或披露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5)由于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和强势地位,致使其服务意识相对淡漠,在公平公正地对待存款人、金融消费者和雇员等利益相关者方面尚感欠缺。

3.外部引导监督机制有待强化,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欠缺法律保障和社会监督。在国外,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及自律组织等积极推动银行社会责任制度建设,颁布了相关的社会责任法制和标准,银行也主动承诺履行赤道准则,①并将其作为行业基准。另外,银行的外部审计可以确保资金投向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也要监督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向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雇员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从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来看,相关立法与政策等监督机制很不完善,具体包括:(1)《商业银行法》没有把社会责任嵌入到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流程之中,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义务不明确。(2)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处于无序状态。一方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银行社会责任指引或意见,但其内容相对简单,较少涉及详细的操作指引,对如何落实也缺乏具体规定;另一方面,这些指引或意见的强制力不够,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具有选择性或随意性。(3)国家环保总局、央行、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但现阶段银行的信贷投向仍然盲目,多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绿色信贷”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民间力量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没有到位,包括中国银行业协会、工会组织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等关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软性”政策指引和“民间立法”严重滞后。

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1.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经营管理中融入社会责任理念。银行要改变以往经营绩效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矛盾的错误认识,在经营管理中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1)由于商业银行绩效与社会责任具有一致性,并可以相互促进,银行完全可以把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和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等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2)要积极承担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社会责任,因为商业银行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3)应认识到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尤其是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必然体现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责任,对银行自身发展和国民经济都有直接的影响。

2.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改变消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必须完善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一般来说,银行的社会责任就是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就是要关注和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或者成立由员工、客户等组成的与董事会平行的利益相关者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他们干预决策,而是让利益相关者了解决策过程,解决决策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也可督促银行关注决策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外,还要在董事会治理战略中将社会责任目标具体化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监事会监督权的独立性,健全事后问责机制,一旦出现违背社会责任的问题,立即进行严厉查处。

3.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推动银行承担社会责任。(1)要在《商业银行法》中提出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建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标准;细化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让其具有可操作性;强化、规范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督促商业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纳入银行文化建设。(2)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让商业银行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3)注重发挥银行业协会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引领、推动和监督作用,定期公示各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4)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水平的最终评价主体应当是银行各利益相关主体,即包括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金融消费者、雇员、所在社区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只有“硬法”和“软法”相配合,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的分工协调,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监管机制,切实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水平。

注释:

① 赤道原则是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

主要参考文献:

[1]McDonald, L.M. and S.Rundle-Thiele,2008,“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Bank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26(3).

[2]Zappi,G.,2007,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Industry: Creating Value Through Listening to Stakeholders", Corporate Governance,7(4).

[3]康国华.刍议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J].前沿,1995(11).

[4]朱文忠. 国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表现与借鉴[J].国际贸易探索,2006(4).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5

内容提要: 伴随着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全球兴起,我国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在这种情势下,国内银行纷纷采取行动回应这个问题。不过,从实践来看,在这场已略显“喧嚣”的国内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中,“督促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始终制约着运动的实际效果。为此,建立“硬法”与“软法”并施、外部督促力量与内控督促制度相结合的“督促机制”是提升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之效果的重要方面。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主要成员,既是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参与者,也是社会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它承担着对股东、员工、金融服务消费者、社区、社会的责任,承担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公平竞争市场、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无疑,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注释1:参见《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银监办发〔2007〕252号)。)。鉴于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都是一种必然,而督促机制的完善与否影响着这个运动的效果优劣。

一、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

以劳工运动、人权运动、消费者运动、环保运动等的高涨为背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各国政府以及众多重要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NGOs)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动,从而获得蓬勃发展。近年来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西方社会在企业业绩评估时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如《财富》和《福布斯》等也均在企业排名评比时加上了“社会责任”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诸如“SA8000标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多米尼道德指数”等一系列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标准相继推出,银行业也积极参与其中。[1](P75)

在2003年6月,一些世界著名银行在华盛顿宣布了“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一套管理与开发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保问题的自愿指导准则),这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作为“软法”的“赤道原则”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在国际层面开展的典范,对全球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之作用。目前,包括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瑞穗银行等国际著名银行和部分新兴市场地区的银行在内的62家银行已宣布接受“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注释2:关于“赤道原则”的资料整理是根据中国价值网与互动百科的两个网页介绍进行整理加工的。具体参见http://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 titleid=229916; http://hud-ong.com/w iki/%E8%B5%A4%E9%81%93%E5%8E%9F%E5%88%99,访问时间2009年9月16日。)。同时,包括世界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组织也在积极酝酿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标准。而且,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甚至也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如国际银行业中影响最大的杂志即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在每年度的“全球最佳银行”评比中,也将“社会责任”作为主要评分标准之一。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不过,近年来,由于以往商业银行只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有损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以及在全球范围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冲击下,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银行业在此问题上不得不面对着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2007年4月,上海银监局制定与了我国银行业第一个社会责任指引,即《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央行、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将建立“绿色信贷”机制作为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07年12月,中国银监会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首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作出明确要求。福建省银监局也把2008年定为“福建省银行业社会责任年”,要求辖区内银行业法人机构必须公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这一年,山西、四川等省份的银监局也纷纷出台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了首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压力下,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采取各种行动予以回应。2006年5月,上海浦发银行了国内首次的银行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了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2007年8月28日,交行在其召开的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决定在董事会下增设社会责任委员会,这在所有的上市中资公司中是首家,显示出交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实现从公司治理架构上完善社会责任机制的实质跨越。在2008年,这一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包括工行、中行、交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也相继了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且,银行作为重要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投资基金也在国内获得零的突破。2008年3月,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只社会责任投资(SRI)产品——兴业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并通过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八家银行及其他各大券商正式发行。兴业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将集中投资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上市公司。该基金除了考察传统的企业财务、业绩等指标外,还关注对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等事项,以便综合、全面地考察企业。2009年5月,东亚(中国)银行也了《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在华外资银行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之先河。同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了《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宣示了整个银行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势。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这代表着中国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尤其是在发展“绿色银行”领域实现了一项重大突破,有力支持了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环境保护部共同倡导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滞涨”危机,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并把“新自由主义”推上舞台。自此,国家权力不断从市场与社会中收缩,资本的权利实现史无前例的恶性膨胀。在立法方面,各国与国际社会陷入一场赋予资本权利的“自由化”为中心的造法运动,“放松管制”成为国内与国际经济立法的重点。这些立法所强调的内容几乎都是在尽可能与尽量多的取消对投资者、服务商与商品的限制与管制措施,最大限度地赋予资本广泛的权利,从而达到有助于它们攫取最大化利润之目标。在这种全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产生的包括单边、双边、区域及多边等层次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立法、条约或国际文件,打上了强烈的维护公司利益的烙印。[2]然而,法律在扩大投资者权利的同时可能就是缩小一般民众的权利范围,从而造成市场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严重失衡。例如,立法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严重不足。“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置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国际立法的进展缓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没有努力推动这个议题。”[3]正如一位西方学者对这场自由化立法的实质作出的入木三分的总结:“为了吸引投资者及资本,世界各国展开一场围绕低税率、消减社会福利和简化经济管理的无情竞争,这场竞争只对资本的拥有者有利,根本说不上全球民众富裕的源泉……人类尊严生存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和一个完好无损的环境权利成为自由主义祭坛上的牺牲品。”[4](P43-44)

这种立法失衡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问题的激烈冲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激烈对抗,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引起了全球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也使得在国内与国际层面构建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体系具有了可能性。在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主导下陆续推出的“赤道原则”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政策和绩效标准”等正是迎合这种潮流的产物。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法理基础

从法理的角度看,包括法律经济学、“个人利益”到“社会利益”观念的变迁、所有权社会化思潮、经济法权利论等,都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法律经济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负外部性”的问题,包括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入侵、劳动者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足等等。而商业银行的趋利本性决定它们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弥补“经济负外部性”的责任,从而使负外部性的弥补成本“社会化”,让社会机制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需要法律机制来纠正这种矛盾,用法律干预的方式使得商业银行的“经济负外部性”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从而最有效地节约社会成本。在传统上,私法坚持个人本位,注重保护个人利益,公法注重保护国家利益,它们对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利益持着“消极不作为”之态度,这与高度一体化的现代风险社会并不相容。这时,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社会责任立法,以主动作为、积极追求的姿态,以供给具体制度之方式,来维护与实现“社会利益”。[5](P20)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个人利益”的观念下,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用考虑其他问题。但在社会利益的观念下,商业银行在赚取利润之余还必须考虑法律责任、道义责任等,为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兴起的政策诱因

商业银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政策诱因来自它们所面临的内外双重压力。从内部来看,面对反全球化的趋势,银行高层逐渐认识到,践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形象的打造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与社会风险,并以此降低金融风险。由此,他们逐渐将银行践行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发展战略乃至经营环节。从外部来说,压力主要来自于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多边金融组织、社会责任融资基金以及NGOs等,它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向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时必须有责任评估、监督其对环境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政策诱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单个的银行来说,践行社会责任有利于获取或维持好的声誉,保护市场份额,也有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对金融风险科学、准确的评估,同时也能减少项目的政治风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以使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注释3:详见《赤道原则》,http://hudong.com/wiki/%E8%B5%A4%E9%81%93%E5%8E%9F%E5% 88%99,2009-09-16。)。当然,从根本上说,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政策诱因源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大气候。

在国内,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也跟近年执政党与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之战略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也积蓄了诸如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贫富分化、劳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危及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执政党和政府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之战略。无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的践行。而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特殊企业,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又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杠杆。这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应注重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充分利用其处于社会资金供应者的优势,承担起对其他社会组织践行社会责任问题上进行引导、鼓励、约束的特殊功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风气的形成。无疑,通过发挥金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可以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达到真正的和谐,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运动中“制度”的角色定位与国内督促机制的不足

从范围上讲,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雇员、消费者、环境、社区乃至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政策的责任。从性质上讲,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乃至道义责任等。无论何种性质以及哪个范围的社会责任,都与包括“硬法”与“软法”在内的制度建设紧密相关。例如,经济责任的实现要求商业银行合法经营,努力创造利润与财富回报股东与社会;而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法以及相关政策,规定了商业银行对股东、雇员、消费者、环境、社区乃至对国家的金融调控与监管最低限度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同样,公司法、税法及相关政策所构建的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对于商业银行承担道义责任的态度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此外,行业自律、NGOs推行的“民间立法”、银行本身的内控机制等,在督促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按照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对象范围,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硬法”与“软法”在内的“制度”的角色定位。包括:其一,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责任:相关立法与政策必须对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做出良好的界定;其二,商业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劳工、人权保护方面的立法与政策必须构建出一个良好的用工制度,保护雇员的权益;其三,商业银行对环境、社区的社会责任:环保及其相关方面的立法与政策必须引导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效用;其四,商业银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必须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监管立法以及政策能够承担起必要的监管责任;其五,商业银行对股东与政府的社会责任:立法与相关政策必须引导商业银行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遵守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等。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由相关立法与政策所构建出的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的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法》与《公司法》都没有把社会责任嵌入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流程之中,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律义务不明确。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法》第2条对其所作的界定是:“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从这个条款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法》并没有将践行社会责任当做商业银行的一种法律义务。虽然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中增加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性条款,即其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与商业道德,诚实守信,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商业银行法》与《公司法》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只有《商业银行法》没有规定的,才使用后法。而且,新《公司法》除了规定这个宣示性条款外,并没有把这个义务条款嵌入到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经营流程之中,更不用说推至商业银行。在实践中,除了交通银行在董事会下成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之外,其他银行在公司治理架构上尚未对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除一些银行已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外,其他社会责任方面并没有成为银行经营流程中的一个考虑环节。

第二,缺乏一个具有强制力的监管体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标准,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处于无序状态。虽然国内银行监管机构与行业组织制定或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引或意见。然而,这些指引或意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这些指引或意见内容相对简单,基本停留在抽象意义上的道义呼唤,很少涉及详细的操作指引。它们一般都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容作出了明确界定,也对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大书特书,但对如何落实之问题却往往缺乏具体规定,包括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融资指引、社会和环境绩效标准等关键性的东西,尚告阙如。例如,目前作为这些指引或意见中最权威的,即由中国银监会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为“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跟具体操作都毫无关系;第三部分为“切实采取措施履行社会责任”,除罗列了银行社会责任的一些内容外,也无任何操作指引或标准等(注释4:参见《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银监办发〔2007〕252号)。)。另一方面,这些指引或意见的强制力不够,它们均没有对违反者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经济责任做出制裁性的规定,即使是在目前最权威的、由中国银监会的《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中,除了倡导与呼吁的语句外,也找不到任何构成法律义务或法律责任的规定。这样,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履行这些指引或意见所强调的社会责任变成一种选择性与随意性的行为。从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激烈的业务竞争之压力,大多数银行都将践行社会责任视为一种功利性的、赶时髦的东西。多数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内容,追求广告与公关之效果,却忽视它们能否产生真正的社会效应。

第三,定期公布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为尚不普遍,选择性披露动机强烈,立法对此问题尚处于盲区,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监督。虽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和社会压力下,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相继了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法人机构5634家(注释5:参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第32页。),已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数与这个庞大数字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从报告的内容来看,诸如汇丰、花旗等国际知名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都是非常详尽,一般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每一方面还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栏目。例如,在汇丰银行2006年公布的银行社会责任报告中,分成纳税、雇员、企业慈善捐款、雇员参与义务工作小时、环境保护等多个栏目。而且,在每一个具体栏目又进一步细分,如“环境保护”栏目又分成“废气排放和资源耗费的业务占全球业务的比例”、“每名员工耗用能源和公干旅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子栏目(注释6:HSB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2005. hsbc.com/1/PA_1_1_S5/.../csr/hsbc_cs r_report_ 2005.pdf, 2008-07-16。)。在各个栏目中,不仅有当年的详细数字,也列出与往年的变化比较,有的栏目还比较全球排名等。相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则简化得多,内容极其简单,选择性披露的动机明显。例如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分为“经济转型的推动者”、“价值银行”、“绿色银行”、“爱心银行”、“和谐银行”、“诚信银行”、“品牌银行”等七个部分,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其不是在“披露事实”,而是“变相广告”。无疑,以上对比也透露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对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视,更多只是在敷衍监管部门或银行协会、社会民众的要求而已。

第四,银行信贷投向盲目,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得不到有效执行。在国家环保总局、央行、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将建立绿色信贷机制作为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后,一些银行在此方面做出了表率作用。如兴业银行以“绿色金融”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市场品牌形象,服务范畴也由最初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升华到绿色信贷,直至当今与国际接轨的碳金融服务。不过,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绿色信贷”更多是停留在一种口号,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动机远超出其社会责任之意识。例如,在国家环保总局所掀起的一场场“环保风暴”中所指的企业与项目建设,其资金来源多是来自银行贷款,但即使在曝光这些项目后,并没有看到来自银行监管部门对违背“绿色信贷”的银行任何处罚或引导措施。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与环保执法方面的软弱性是相关部门不得不面临的尴尬。

第五,侵害雇员利益的现象屡屡发生,相关劳工保护立法可操作性差、执行力度差。单从立法技术与标准来说,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工保护立法已经处于比较先进的状态,但它们的执行力度与效果却不得不让人担忧。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夜,国内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甚至发生多起大规模辞退员工并将他们强行转成派遣制等事件。而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劳动合同法》的生效与执行不仅没有嵌入多数银行运转的内在意识,却往往成为它们努力规避之对象。在目前国内银行业,长时间的强制加班,加班不付加班费,同工不同酬,性别歧视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使得《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与政策处于空置之状态。

第六,支持慈善事业力度不够,现有税法与公司法及相关政策都没有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支持慈善事业在中国银行业一直没有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更多是一种充满功利色彩的“作秀”行为。从资产规模来讲,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几大国有银行始终都排在前十名,但远如胡润百富在中国大陆推出的“2005年中国慈善企业排行榜”、“2006中国慈善企业排行榜”的前十名慈善企业名次,近如新近公布的《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企业》等,始终都没有这些中资银行的身影(注释7:《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企业》, http://bwenw.cn/qiyebangwen/20090426/qy bw23 16.html,2009-09-16。)。在号称“全球市值第一”与“亚洲最赚钱的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度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该银行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向国家缴纳税款(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3089亿元,并累计向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款物近2.5亿元(注释8:《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度)》, http://big5. icbc. com. cn/icbc/html/download/nb/2008/she-huizerenbaogao_2007.pdf,2009年9月16日访问。)。以上数据表明,中资商业银行仅就支持慈善事业这个方面的表现,与其自身实力极不相称,与其它行业的企业相比更是远远落在后面。当然,中资银行慈善捐助的积极性缺乏,跟当前公司法与税法及其相关政策所提供的激励机制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前立法对企业捐助的减免比例偏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而且目前只有对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半官方性质慈善公益组织捐赠,才允许在税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机构严重地影响了商业银行捐赠的积极性。当然,在同样的激励机制之下,为什么商业银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捐赠额如此之低,那就不得不追究中资银行在社会责任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了。

最后,与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紧密相关的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增长不如人意。实际上,银行业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创建、发行以及运作是国外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社会投资基金在海外资本市场已经蔚然成风,在过去十年,美国社会责任投资资产的增长速度比整个管理资产发展速度高4%,目前美国市场已有近70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在过去三年共有18只新的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发行(注释9:梁锐汉:《如何构建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组合》,http://stock315.cn/paper_new/html/2007-12/03/content_59874486.htm,2009-09-16。)。2008年3月推出的兴业社会投资基金是国内首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是基金业的创新之举,不仅有望在资本市场上引导资源配置,让更多的资源流向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不过,在国内,社会责任投资基金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部分的银行参与并不积极,首只基金仍然处于“形单影吊”之状态。

四、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之完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道义责任在内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推行,一些方面需要法律与政策的强制力保障,另一些方面却只能通过法律或政策的引导,靠其自律进行。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之完善,不仅需要修改“硬性”的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完善“软性”的政策指引、行业自律、NGOs推行的“民间立法”等;不仅需要提高官方监管的有效性,也要来自行业组织、NGOs等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更是需要完善银行本身的内控机制来配合。因此,只有“硬法”与“软法”的相互配合,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的分工协调,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以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之能力,才能建立一个高效、持久的推动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首先,必须关注法律层面的制度完善。“立法先行”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力。具体包括:第一,必须修改《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界定,明确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为法律上的义务,并将商业银行的性质界定为“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社会责任”的独立法人实体。第二,必须修改《公司法》的相应条款,将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律义务嵌入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与经营流程,缔造良好的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环境。这些条款涉及:建立与完善董事会结构与监事会制度、明确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应尽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法律义务、明确社会责任目标、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设立内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定期社会责任报告等。

第三,为了促使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商业银行法》的修改还必须考虑将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纳入立法体系,尤其是对于环境保护、反洗钱、配合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等基础责任,对于股东、员工、消费者等利益攸关者的权益保护的具体责任,须以法律义务的形式加以规定。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道义责任,包括慈善捐赠、帮助社区建设等,也可以以倡导性条款形式纳入其中。同时,为了不流于形式,能促使商业银行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对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条款的执行与监督、奖励与惩罚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第四,除修改《商业银行法》与《公司法》外,包括竞争法、税法、财税法、破产法、劳动法、环保法、证券法等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形成以《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系列保障与激励措施。例如,在税收立法中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激励商业银行从事慈善事业的有效机制,对于改变目前商业银行在这个问题上的消极状态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践行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系重大,其推进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立法的革新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督促渠道。从完善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外部督促渠道来讲,政府、行业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在促进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及其相关监管机构必须尽早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规章和监管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同时也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比如,政府部门在评价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业绩时,不仅要关注经营业绩,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关注对社会福利的贡献,将劳动保护、公平用工制度、环境保护和支持慈善事业等纳入评价范围;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引导商业银行为社会多做贡献;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社会责任指数或可持续发展指数,发挥市场机制调解作用,调动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1](P77)另一方面,与银行业有关的各种行业组织必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里的行业组织主要是指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行为可以产生制约和影响或提供服务的一些组织,如银行业协会、工会组织、国际多边社会责任协会、消费者组织等。例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09年1月制定和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积极倡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中,对于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要使行业组织真正发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作用,就应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机构的督导作用,包括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内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数或可持续发展指数,对银行高管与从业人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与能力进行培训与考核,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以及加入诸如“赤道原则”般的国际社会责任组织等。

再次,在推动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中,NGOs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实际上,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的SA8000标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多米尼道德指数”等一系列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标准基本上是NGOs的贡献。对全球银行业产生广泛影响的“赤道原则”,也是一个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有关环保指导方针起草、确立的“民间标准”。对这个民间标准产生极大影响的又是非政府组织在2003年1月所的另一个“民间标准”——《关于金融机构和可持续性的科勒维科什俄宣言》。该宣言提出了NGOs希望金融机构遵守的6条原则,即可持续性、不伤害、负责任、问责制、透明度以及可持续市场和管理等,这个宣言实际上成了NGOs衡量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问题的一个参考标准(注释10:详见“赤道原则”,http://hudong.com/wiki/%E8%B5%A4%E9%81%93%E5%8E% 9F%E5% 88%99,2009-09-16.)。无疑,NGOs积极倡导的“民间立法”,弥补了国家公权力以及“硬法”的不足,对于包含着很大的伦理、道德色彩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维护劳工权利、环境与生态保护、消除贫困等方面,NGOs不仅是各种民间标准的倡导者,也是这些领域具体的身体力行者,同时还是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企业践行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监督者。即使在国内,“胡润百富”以及《南方周末》等报刊定期推出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慈善排名等,也已极大地调动了国内企业与个人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最后,除完善外部督促机制外,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以及发挥监事会的功效,加强对股东利益与员工权利的保护;将社会责任的内容嵌入经营环节,强化其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升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认识,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建立倡导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内部督促机制”,提高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是完善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讲,内部督促机制的完善甚至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外部督促机制的价值正在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督促机制,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自主、积极、能动地践行社会责任。

注释:

[1]朱文忠.国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表现与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 2006,(4).

[2]ALVAREZ, JOSE E, Critical Theor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s Chapter Eleven,University of Mi-ami Inter-American Law Review, 1996, Vol.28,p.308.

[3]KOEN DE FEYTER, World Development Law: Sharing Responsibility for Development, Antwerp: Intersentia,2001,p.207.

[4]〔德〕格拉德博克斯贝格,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胡善君,许建东,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6

2008年,当一场自1933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全球一些著名的国际大银行纷纷深陷困境之时,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却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无论从净利润还是市值排名均位列全球第一,其出色表现再次引来全球的强烈关注。

工商银行逆势而上强劲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在责任银行的热浪席卷全球的当下,工商银行如何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成就“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商业银行”的梦想?

本月做客会客厅的嘉宾是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他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工商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实践,以及工商银行带领全球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领航”之路。

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WTO经济导刊》:您曾经说,“全球最受尊敬的银行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忠实履行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我们该如何理解工商银行的社会责任?

姜建清: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处于中国银行业成长、发展和转型的前沿。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将工商银行建设成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和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金融企业。其中,成为最盈利银行就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不仅要努力保持净利润总量在全球银行业的领先,而且要力争使资产回报、资本回报以及人均净利润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最优秀的银行是指努力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公司治理完善、经营结构合理、服务创新能力强、风险管理水平高、员工队伍素质优秀的银行。成为最受尊重的银行是指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同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领导地位,市场品牌影响力大;美誉度高,市场声誉卓著,企业文化先进。这些都是良好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WTO经济导刊》:工商银行坚持把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最大的社会责任,然而对于股东而言,既希望赢得收益的最大化,又希望减少投资风险。对此,工商银行如何权衡、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姜建清:工商银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保持盈利、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是最基本也是首要的社会责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才可能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

上市以来,工商银行每年都向股东分派利润,派息率平均达到50%以上,在世界银行中都是比较高的,仅2008年的分红就达到551.13亿元。此外,工商银行还通过纳税的方式为国家财政做出贡献。2004-2008年,工商银行累计纳税额达到1840.12亿元,多次获得“中国所得税纳税百强”和“纳税信用A级企业”称号。

你提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控制的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一方面,工商银行深入推进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将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了与全行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全程、量化的全面风险管理,努力构建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机制和技术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工商银行还不断提高资产质量,目前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81%,已连续9年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确保了股东权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另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广大投资者的公平信息披露,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原则,努力提高透明度。

打造一家“绿色信贷”模范银行

《WTO经济导刊》:随着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控制融资方向,支持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您如何看待银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近年来工商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今年6月5日本刊主办的“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的上,以“绿色信贷,成就绿色银行”的优秀实践赢得了领袖型“金蜜蜂企业”的大奖。您怎样看待工商银行在“绿色信贷”上所做出的成绩?

姜建清:关于绿色信贷,我认为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环境资源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制衡作用,在银行的信贷配置活动中,把符合国家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标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的损耗,增加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的健康发展,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近年来,工商银行大力增加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尝试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截至2009年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3888亿元。同时,我们还在计算机系统内启用了“绿色信贷项目标识”,对全行所有项目贷款都据此进行了分类,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目前工行所有贷款企业中属于环保友好和环保合格的企业为98.6%,涉及贷款金额占99%。

支持环保、节能领域的“绿色信贷”战略不仅体现着工商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引导我们业务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因。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是工商银行长期经营发展的战略,我们希望把工商银行打造成为“绿色信贷”模范银行。

《WTO经济导刊》:由于绿色信贷支持了很多新兴企业,所以很多人会对信贷质量产生疑虑,新兴行业的信贷会不会增加信贷风险?绿色信贷作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走向,是否对增强工商银行的企业竞争力有所促进?

姜建清:工商银行的绿色信贷的不良贷款比率在0.5%左右,远低于全部项目贷款和普通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水平,可以说绿色信贷的贷款质量非常好。现在,绿色信贷已经成为工商银行新的信贷增长点,使我们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以金融支持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和传统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的新路子,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工商银行肩负的光荣使命

《WTO经济导刊》:工商银行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者”,这种“推动者”的角色是如何体现的?

姜建清:近年来,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自身的行业信贷政策,持续优化贷款投向,大力支持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投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工商银行还大力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决策,为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7

一年前的6月5日,在本刊主办的“第五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09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典礼现场,7家“金蜜蜂银行”向社会《金蜜蜂银行宣言》,那一刻,掌声雷动。

“以有力的金融服务扶持负责任的中小企业,金蜜蜂银行责无旁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渣打银行做出的庄严承诺,言之切切,而行动更具意义。

这是一份充满责任的宣言。其意在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一年以后,在现实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金蜜蜂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又积累了哪些实践经验?本期封面文章回访金蜜蜂银行,展现他们责任承诺的实现、探索和思考(详见本期封面文章)。

一年后的6月15日,在本刊主办的“第六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0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典礼现场,一个来自中国本土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倡议即将诞生。

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今年是我国八世十周年之期,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如何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并在未来十年通过社会责任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将是我国企业目前需要深思的。

因此,“我们在今年提出‘金蜜蜂2020’,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是适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深化发展的需要。”本刊副社长殷格非说。

“金蜜蜂2020”倡议是诞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内涵丰富、理想远大的行动纲领,将是全球社会责任领域的重要行动,“金蜜蜂2020”将力促参与各方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交流、共享、提升,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传播和深化“金蜜蜂”的理念,并构建一个新平台,系统探索提升责任竞争力的路径,让更多作为中国社会责任标签的“金蜜蜂”企业走向世界,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

在本期杂志中,英特尔CRO杨钟仁提出了“社会责任生态圈”的理念,作为“金蜜蜂2020”倡议“社会责任生态圈建设”项目的发起企业,英特尔用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的经验和方法推广社会责任,携手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伙伴,搭建跨界合作平台和生态系统。同样作为“金蜜蜂2020'’倡议“创新管理”议题的发起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继续和读者分享他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深入思考,亲历者回顾了我国首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指南》的创新点再创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详见本期专栏)。

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篇8

关键词:国家开发银行;环境责任;绿色金融

一、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落实环保政策方面成效比较

1、落实环保政策的出发点不同

国家开发银行在我国的初始定位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概念是舶来品,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配合国家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实施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所设立的银行。[1]保护环境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更多的时候国家是以保护环境的“管理者”身份出现的,它制定保护环境的政策或者建立节能减排的项目,但真正要落实政策或实施项目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它的金融业务的选择更多会从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它主要是支持“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国家开发银行秉承其社会责任感,对于承担环境责任也是义不容辞。国家开发银行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控制贷款投向;支持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流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开发银行不仅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同时在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还制定了《国家开发银行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以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确定的污染减排项目为工作重点,为国家“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融资支持。[2]商业银行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盈利性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往往不会选择一些投资回报率低的绿色产业,这也导致了很多商业银行往往会忽视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2、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程度不同

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同时积极谋求与环保部的合作。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与环境保护部签订新一轮《开发金融性合作协议》,承诺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的融资额度,支持国家“扩内需”优先支持的环保项目,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环保重点工程等。兴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环保先锋的代表成为我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其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正式落地。[ 3 ]虽然其实施绿色金融的目的是好的,但其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和相关行政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模式,不利于我国环保政策的整体规划。

3、队伍专业化有所差异

环保项目涉及较深层次的技术领域,发展绿色金融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人才储备、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和环保部、企业在环保项目方面进行过多年合作,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同时队伍相对专业,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这块的人才的储备和团队的专业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

二、转制后国家开发银行仍应落实环保政策的必然性

1、目前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并不是道德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们天生使命,然而让它们背负环境责任必将会增加运行成本,这是有违他们初衷的,因此,造成很多商业银行不履行环境责任。首先,一些商业银行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统筹兼顾不力。部分商业银行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支持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对信贷盲目增加不加控制,导致一些产业明显发展过热。[4]环保项目具有时间长、投资大、收益慢的特点,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对于符合环保政策的绿色产业和新能源项目设置过高门槛。污染企业的利润高,能够及时还款,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总是向其倾斜,这是完全有悖于我国环保政策的。其次,商业银行承担环境责任主要是通过绿色信贷的模式,但是我们目前绿色信贷政策的操作性有待加强。由于技术原因,绿色信贷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同时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还有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机制尚未建立,如何更好的操作还在摸索中。还有,绿色信贷政策的监管也未形成。目前我国关于银行业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更多的是从银行业的经济利益出发,没有关于环境责任的内容,没有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对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进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更多的是像在进行公益事业,没有将绿色信贷写入内部章程。

以上原因,并不构成商业银行不承担环境责任的借口,转制后的国家开发银行应该努力克服上述困难,坚持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

2、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需要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义务,它是对企业营利性原则的修正。2005年10月我国修订的《公司法》在总则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与商业道德,诚实守信,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开发银行转制成为商业银行,必然也应承担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特殊企业、既是现代经济核心和枢纽,又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杠杆。这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应注重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充分利用其处于社会资金供应者的优势。承担起对其他社会组织践行社会责任问题上进行引导、鼓励、约束的特殊功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风气的形成。[5]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不能再停留在扮演“索取者”的角色,不断的从社会吸取财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履行环境责任的必然性

国家开发银行转制成为商业性银行,预示着商业性银行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它不但要承担经济责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且要秉承以往切实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优良传统,带领商业银行承担必要的环境责任。这不仅关系到银行业务的开展还关系到可持续的发展。它在落实环保政策方面与相关行政部门有过多次合作,签署了多份关于环保政策或项目的协议,具备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对我国环境政策和银行政策也相当熟悉。对于其落实环保政策也得到了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业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自然应该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支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转制后的国家开发银行必然会利用这些优势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国的环保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重点扶持国家环保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在落实环保政策,加大环保项目投资方面如果能取得瞩目的成就,会使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看到绿色金融的可操作性,它们必将更多的履行环境责任,减少环境风险,也可提高它们的商业信誉。

4、存在绿色经济增长点

商业性银行落实环保政策的力度和深化环境责任的意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业对于绿色金融理念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国家开发银行将按照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运营,为了对股东负责,必然会更多的考虑盈利性,这时的国家开发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绿色经济的契机,配合我国环保政策,开发绿色金融的产品,以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扩大利润空间,形成新的业务增资点。

三、国家开发银行落实环境法律的制度设计

1、绿色信贷制度

绿色信贷制度是银行直接承担环境责任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资金的流向来控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开发银行制定绿色信贷制度要从银行的审慎审核调查义务、完善的银行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环境信息对银行的披露、信贷中的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进行。[7]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还必须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进行细化的规定,更有利于国家开发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对政策进行落实。同时,绿色信贷制度的建立还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必须尽快承诺采取赤道原则。赤道原则(EPs),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它于2003年6月有花旗银行(Citi-group)、巴莱克银行(Barclays)、荷兰银行(ABN AMRO)和西德意志州银行(West LB)等7个国家的10家国际性大银行率先宣布实行。[8]赤道原则有一整套完整的绿色信贷程序,增加了贷款人的环境责任,必定会促使接受该原则的银行更加严格的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还将在项目的实行中和项目实行后对其做跟踪审查。国家开发银行如果采纳赤道原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其获得和保持良好的声誉,促进市场份额,更多的参加国际间金融机构的合作,而且有利于我国环保政策的落实,加强环保力度,在公众健康、生态平衡方面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也能在同一原则下更多的与国际性银行在环保项目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更能为我绿色信贷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保障。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将会是各国商业银行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国家开发银行也应该尽快承诺接受赤道原则,更完善的给予国家环保项目资金支持。

2、绿色基金制度

美国的超级基金是为了保护被污染土壤所设置的一个官方性质的基金,根据超级基金法的有关规定,只有责任主体不能确定,或无力或不愿承担治理费用时,超级基金才可被用来支付治理费用。[9]

国家开发银行为承担环境责任,进行体制创新,可以制订类似超级基金的制度――绿色基金制度。绿色基金主要用于两个部分,一是对于农村乡镇中小企业改善环保设备提供政策优惠的贷款,二是对于由于农村乡镇中小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或无力承担治理费用时,支付治理费用。由于美国超级基金法是联邦政府颁布的,因此它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征收来获得。但绿色基金完全是国家开发银行设立的基金,所以它的资金来源将是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拨款,环境保护毕竟是政府需要积极发展的公益性事业,政府的财政投入才是对于国家开发银行落实环保政策的实质支持,这也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二是通过企业的募捐,银行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于募捐过的企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和贷款程序给予一定的支持。三是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募捐。有限制的允许基金的管理组织对基金进行稳定的投资,从基金的内部挖掘,解决基金自身的运营和存续问题。基金独立性的特点使得国家开发银行的绿色基金需要接受环保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其监督的范围包括基金资金的来源,每个项目资金的流向及其是否符合程序等各个方面,同时也为环保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预警机制提供了“练习场”。 基金的设立使得国家开发银行在落实环保政策方面不仅在对环保项目的深度进行跟踪审查,更考虑到环保政策实施的广度,大大解决我国农村乡镇中小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3、监督激励机制

环保政策想要真正的落实到位需要监督机制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的促进。监督机制主要是指法律的约束。 中国商业银行业要履行环境责任,仅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助于法律的约束,只有两者适度的结合,中国商业银行业才能真正承担起履行环境责任的担子。[10]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要接受赤道原则,就更加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大其执行的力度,尤其是关于环境保护,可能还要接受更高的国际标准,譬如某一项目可能要符合美国环境标准,完善我国金融法中环境保护的内容是相当有必要的。我国应制定《国家银行开发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全法,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环境责任同等重要不分先后,成为我国第一部真正的绿色金融之法,充分监督国家开发银行在践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所要承担的义务。激励机制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国家开发银行为了落实环保政策而实施的利润相对较小的环保项目给予政策的扶持,例如提高再贷款的额度,降低贷款的利率等等。这些措施都显示了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转制后的国家开发银行更应加强社会责任感,把承担环境责任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在对国家开发银行进行立法中,也应把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突出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开发银行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发扬鼓励、扶持绿色产业和传统产业绿色化的转变,带领其他商业银行认识到自身的环境责任,同时也降低和防范自身的风险,为我国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国家开发银行市场化的法制保障[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 期

[2]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社会责任 2010年11月27日

[3]money.省略/10/0120/14/5TFQ408T00253G87.省略/jrpl/2008-06/20/content_3431278.htm 2010年11月30日

[ 5 ]刘志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兴起及其督促机制的完善[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 6 ]梁洋熙,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7 ]陈振兴,绿色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新领域[D]福建,厦门大学,2008

[ 8 ]张国华,国家开发银行市场化的法制保障[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 期

[ 9 ]孟春阳,美国超级基金法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9.8.3-6.昆明)论文集

[ 10 ]张卉聪:《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环境责任激励机制的法律分析》,《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第05期,第224页。

上一篇:财务新会计准则范文 下一篇: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