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班”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26 12:58:28

“易班”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的教育引导?“易班”(E—class),一个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师生实名制网络互动社区平台由此应运而生。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既是对传统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又是对利用网络所进行的新型教育方式的实践探索,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又最大限度地屏蔽了其劣势,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时代探索创新。本文从“易班”的网络功能特性出发,阐述了利用“易班”平台所进行的引导教育工作相比传统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对“易班”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易班” 教育功能 实践探索

网络时代,学生之间交流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常态。这不仅对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孕育着创新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易班”——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师生网络互动平台,随着它的诞生、运行和不断完善,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被广大学生热捧。因此,利用“易班”平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是一项重要命题,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不容忽视。

一、“易班”的网络功能特性

“易班”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具有可支持的、成熟先进的技术系统,以自身强大的功能和独有的网络功能特性吸引着广大师生。其内在功能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丰富性

“易班”设有互动社区、IM即时通讯、新闻、相册、校园应用、论坛、邮箱、网盘、博客、掌上“易班”、微博、通讯录等丰富多彩的功能板块,方便师生进行网络互动活动。

2.集成性

“易班”整合了BBS功能,吸收了人人网、微博、QQ等社交网络的优势,集各家网站所长,具有丰富的个人空间,实现相册上线,增加个人收藏、侧面动态导航、视频分享、信息举报、贴文转发功能,针对信息量繁杂的网络现状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满足学生青睐分享的心理,紧跟并引领当代学子的新潮与时尚。

3.便捷性

“易班”开通博客系统、手机短信功能,推出微博、手机“易班”,使得师生进入“易班”简单快捷,便于学生娱乐、交流、浏览或工作。

4.时代性

“易班”应用云计算技术、即时通讯工具,使资源共享更加开放,更加迅捷,可以将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与分享,满足学生网上轻松学习。

5.独特性

“易班”所实现的无缝对接的窜台互动,满足了同学们在“易班”上寻找老同学、认识新朋友、结交知己的人性化需求。尤其,在“易班”平台,可以创建完善的班级管理系统,使师生交流更有意义;还可通过“设立班级群组”功能,使“易班”成为第二课堂,成为师生的另一个共同的家。

6.纯洁性

“易班”采用后台实名制注册,线上显示昵称,能对学生发帖、转帖中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易班”平台只针对师生,人员构成单一,素质修养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沟通者之间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操守,使得师生在虚拟世界畅游中减退防卫心态。

7.朋辈性

“易班”既是教师工作的依托平台,借此能够更了解并亲近学生群体的喜好,也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平台,共同的年代与相似的经历,更容易激发心灵共鸣,更能做到彼此安慰与激励。这些特性集中反映了建设者的定位与目标,就是要把“易班”建设成为师生网络互动社区和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易班”教育功能的独特优势

引入“易班”网络互动平台,通过深入宣传和努力推进,学生对“易班”从最开始的“接受”到现在的“热衷”,他们活跃在“易班”平台上,开展大量的线上线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日常事务、管理信息的传递,还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易班”正逐渐发展成为以人的关系为核心的社交互动社区、师生群体思想情感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生群体思想情感交流场所的网络化转移,我们的教育工作必然需要及时跟进,才能与时俱进,做出实效。从上海市初建,出沪后在一些教育单位开展试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易班”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在西华大学,已近四万人注册,每天线上的各种网络行为(发帖、博文、图片、评论、下载等)数以万计,“易班”已成为一个极受欢迎的师生网络互动交流社区。在“易班”平台上,如何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对学生的言论进行正确引导,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立场、态度去占领“易班”阵地,掌握话语权,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面对的新挑战。

“易班”作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师生网络互动社区,带给师生丰富便捷的沟通方式、表达渠道以及创意舞台,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网络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与网络时代接轨。正因如此,利用“易班”开展的学生教育,促进学生品性养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强化阵地意识

“易班”建设,以其明确的价值功能——师生网络互动社区,彻底改变传统网络阵地意识不强的特点。建设“易班”的目的,就是要为数字化成长的学生带着对网络的部分嵌入、黏着、依赖,提供一个既可靠便捷、又能充分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网络阵地。可见,“易班”强大的教育阵地功能,能引导学生人格的不断成熟。

2.组织监管给力

“易班”建设、运作及完善,需要依靠强大的组织力量来推动,引入“易班”的教学单位,不仅需要成立组织工作机构,还需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设“易班”工作站和班级管理员,负责抓“易班”的建设和维护。这样不仅确保了专门人员对教育情报信息的搜集,还提高了对“易班”网络的控制力,对有害信息的屏蔽力。管理者牢牢掌握对“易班”的“制网权”,促进“易班”上活跃的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去芜存菁,在保留原则性容忍度的基础上,使“易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相关的资讯交流平台,以其贴切性和权威性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性需求。

3.互动交流活跃

启动“易班”试点后,“发状态”、“刷微博”、“留言”、“私信”、“@我”成为校园师生之间流行的网络用语。他们在“易班”平台上,更愿意去发现生活中的风景,并乐于分享,享受围观。他们通过发日志、发状态、贴照片,记录生活感悟、阐发观点见解、反映情绪状态,并深切地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回复。而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同时在线,因为彼此熟知,及时给予回应,交流体会,这种自我叙述和他人阅读之间的秒速链接与反馈,使学生的渴望和期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满足。这些活跃的交流互动,不仅促使学生迸发探索自身潜力的勇气,还会激发其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探索与思考后,学生在“易班”上所做的自我叙述,既对自己是一种自审,又给同龄的阅读者带来启迪。

三、“易班”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易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以往“点对面”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和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精神和心理各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最具活力和时尚感的青年学生,我们必须关注时代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1]。利用“易班”平台对学生进行的引导教育,就是要研究怎样将学生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及控制融入“易班”建设实践中,借助“易班”平台强大功能的发挥,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熏陶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使之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探索。

1.发挥“易班”强大功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引导学生

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就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优势,来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即规定性和指向性。就是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中,有一种事物或现象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起着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作用,规定着其他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规定着由这些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性质和走向”[2]。

师生在“易班”上发帖、写博客、上传日记、发表讨论、交流信息等网络行为呈现多样化,涉及内容广泛。但是,经过分析和归纳,学生在“易班”上的网络行为所涉及的内容大致分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职业生涯、心理情感、公共事务、时政要闻评述等方面。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在“易班”上的网络行为及内容,要遵循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的行为、内容,发挥教育的主导性,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引领学生积极上进和健康发展。

2.发挥“易班”理论阵地作用,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学生

“易班”作为师生互动社区,不仅是学生事物管理平台,也是管理者理论与探讨的阵地。“易班”各级管理者要利用对“易班”平台信息的控制权,适时地引进先进的政治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的学习与传播,目的就是要把政治理论形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方法。在“易班”上理论,必须转变传统单向模式,建立线上互动和线下交流机制。理论要择机而行,要能增进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要熟悉网络技术、“易班”及其功能,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和网络洞察力,善于从学生的网络活动和网络表达中洞悉学生的政治诉求与价值取向,科学的政治理论去引导,并用贴近学生的网络语言解读科学理论,从而启迪思考,引发讨论,产生共鸣。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线下交流,对在线交流进行强化。通过网上互动和线下交流,变说教为引导、建议、提醒,帮助学生坦然正确应对网络世界多元化思想与价值的冲击,确保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及清晰度,促使学生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共生中逐步探索自我,平衡自我,完善自我。

3.建立“易班”的“诉求—回应”反馈机制,引导学生正确网络表达

网络打通了学生网络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政治的渠道。学生在“易班”平台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政治中所呈现出的网络表达特征为批判性、从众性和自我矮化性等。对于未步入社会、思想相对片面的学生群体,集体性批评往往可以引发共识,也容易导致盲从并发表有失偏颇的言论。从众情绪往往会造成对事件当事人过分质疑和调侃,形成网络“软暴力”,给当事人的生活和精神造成多层面冲击,甚至打破道德的底线。自我矮化是学生对社会发出无奈的叹息与灰色的调侃。“这类现代阿Q式的表达往往很吸引眼球,容易被认同并传播,而发起者又得到一种畸形的自我满足感。”[3]要消除网络行为的负面影响,引领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表达,也是依托“易班”平台进行的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易班”班级模块,召开班会,开展社团活动、讲座等,开展经常性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商”,引导学生共享信息并理性判断,在理解学生在社会主流文化容忍度内抒绪的基础上,加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解读,避免学生将恶搞当成真相,将泄愤当成正义。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表达,在公共事务、社会热点、国际焦点等讨论中“建立‘诉求—回应’的反馈机制”[4]。以平等的沟通取代单向灌输,用透明的真相诚恳回应学生的围观与质疑,利用“易班”及时信息,从而获得理解,建立信任。

依托互联网应用而诞生的“易班”交流互动平台,使教育始终保持吸引力、感染力,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开创了网络时代教育探索的新局面。

————————

参考文献

[1] 魏占玲.私媒体与公教育.高校辅导员,2012(6).

[2]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夏雅敏.大学生网络表达特征及引导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13(1).

[4] 王海波,王文生,刘龙材.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作者:曾国勇(1969-),男,四川合江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上一篇: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探讨 下一篇:网络课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