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堵为疏,化弊为利

时间:2022-06-25 11:28:5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366—02

摘要:如何看待中职学生使用手机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禁止中职学生带手机入校,否则给予警告、代为保管,甚至开除学籍;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手机本身没有错,它只是一种工具。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实质不是手机的原因,是我们教育的片面和缺失。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行为背后,有我们教育本身的种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是符合我们传统中医的"标本结合,辩证施治"的原则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变得更富有青春活力与朝气。本文拟理出中职生使用手机的弊端,挖出其本质,然后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手机弊端 解决办法 中职生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1983年世界首款手机——Motorola DynaTAC 8000X正式问世,到我们国家大概是1992年。手机是科技发明带给人类的福利,为人类方便联系提供了便利。可是有一段时间,我校学生带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分析学生携带手机的利弊,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子女不带手机入校;通过班会课,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带手机入校,传达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的规定;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较多学生还是偷偷摸摸携带手机,并做违规事情。那时,我真的对手机非常生气,是它“惹了”我们的学生。学生使用手机做了许多坏事,学校严厉处分了不少学生,但情况没有根本好转,学生只是转入“地下”,做起了“潜伏”工作。教育的失败引起了我的再度反思:如何看待中职学生使用手机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禁止中职学生带手机入校,否则给予警告、代为保管,甚至开除学籍;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手机本身没有错,它只是一种工具。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实质不是手机的原因,是我们教育的片面和缺失。本文拟理出中职生使用手机的弊端,挖出其本质,然后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手机的“弊端”及实质

本人通过向师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座谈和资料查询,总结出了9种中职生大量频繁使用手机的“弊端”——这些所谓的“弊端”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千真万确的,手机已经到了万恶不赦的地步!

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有些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2.丧志,学生整天拿着手机上网,患上网瘾。

3.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利用手机网络查看或无意间看到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严重影响未成年的心灵、道德和健康。

4.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部分学生利用手机频繁发送甜言蜜语、互相约会,从而避开家长和老师的干预而进行非正常交往。

5.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有无手机、拥有手机的好坏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

6.额外增加父母负担。虽然现在手机越来越便宜,但是一年的费用对低收入家庭来讲也是一种负担。

7.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8.影响校园治安。部分学生偷窃甚至卖掉手机,容易造成未成年违法。

9.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礼仪教育。

笔者发现,这些“弊端”的实质原因大多不是手机本身造成的。

第一条短信聊天,影响学业,哪道没有手机,学生就没有其它因素不影响学业了?第二条丧志,没了手机,学生如果不听话,也可以玩别物丧志。实际上,造成一二两条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学生的空闲时间教育的不足或缺失。

第三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不健康的报刊杂志、光盘、网络也影响学生的身心,难道我们就不用书籍网络了吗?第四条为男女生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没有手机,学生可以用其他方式联系。对于不良信息和男女交往的弊端,我觉得是由于我们对学生手机媒体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和不够造成的。

第五条助长攀比之风,没有手机,学生照样可以比衣服、鞋帽等;第六条手机消费额外加重父母负担,其实,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金钱价值观和理财能力,孩子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消费使父母加重负担。

第七条为考试作弊提供条件。其实是诚信教育的缺失和作弊成本的低廉。

第八条学生偷手机和利用手机违纪,影响校园治安,没有手机,如果管理不善,学生照样可以用其它方式违法乱纪,其实是法纪教育不够。

第九条影响教育秩序,没有手机,后进学生用其它方式也可以扰乱课堂秩序;我觉得是礼仪教育不够或不完善的缘故。

三、解决办法:变堵为疏,化弊为利

我们查找出了手机危害背后的真正原因后,破解的办法也就清楚了: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教孩子学会休闲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每年寒暑假、双休日,再加上各种长假,中小学生处于休闲状态的时间总共有170天之多。家长可以在双休日带子女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在青山绿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

暑假期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喜好和特长,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学习一些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等,自主地从事许多上学时不能从事的有益的实践活动,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使个性、知识、人格、情操、体质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与学校生活中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孩子在空闲时间学会休闲,“忙于”有益身心的活动,他们还会长时间玩手机吗?

(2)手机媒体教育

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阅读报纸、看电视、游戏娱乐、手机博客以及支付等业务。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业的代表,越来越成为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而且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我们不妨称之为手机媒体。

未来手机媒体将作为获取信息的终端,因此提高从手机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利用好手机媒体的关键。有效利用媒体资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媒介知识,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的同时,对媒体的利用不能单纯停留在娱乐消遣、社交方面,要全方位利用好手机媒体,真正使其为自己学习生活所用。手机、网络、报纸、 电视都是媒体,我们的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事物,但是,从来没人教会他们如何跟媒体打交道。这才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媒体教育还应该包含基本的行为习惯和媒体道德方面的教育。例如,课堂教学是一个安静、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场合,上课期间手机铃响、接听电话,既不符合基本行为规范,也不道德。同样,在剧场、会议、展览、医院等特殊场合或仪式上,手机铃响、大声接听电话也不符合基本道德要求。所有这些,都应该在媒体教育中一点一点地完成。手机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自治力的道具,可以成为培养他们关心公德、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工具。

(3)青春期教育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该有所准备,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征,尊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中职生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青春期教育,家长要对孩子开展科学的性知识教育,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指导,帮助孩子认识及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对子女进行性心理指导,进行青春期异性间情感的疏导;对子女加强性道德观念教育,引导发展健康的性道德情感,指导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并注意控制家庭微环境的性刺激。

(4)理财教育

关键还是教育孩子如何认识财富,认识自身的外在与内在,认识社会的现状,让孩子认识到通向幸福未来的途径是现实的、多样的。我的总体感觉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应该是通过多种手段让人们思考不平等且能在接受现存不平等的状态下奋起改变,在不影响他人生存的情况下逐渐成长。现在,很多职校生都拥有手机,有事没事都常打电话、狂发短信,甚至于煲电话粥,上QQ聊天,根本不去考虑费用的问题。等到月底的时候一算账才发觉一个月竞用去200多元,有时甚至超过300元。而班主任就可以利用手机消费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财教育。首先是在选择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有相应功能的手机,同时考虑自己用的是家里的钱以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手机应定位在经济实用、适合自己上。其次,在网络以及套餐的选择上,也要从个人喜好和经济的角度作慎重考虑,不要多花冤枉钱,尽量做到钱尽其用。另外,对自己手机的费用一定要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不要有事没事乱打电话、滥发短信,而真到有事的时候却欠费停机。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手机理财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从以上所述进行宏观指导,还可进行一些细节技术上的微观引导。

(5)安全法纪教育

要教育学生安全使用手机,增强对手机不良信息(包括色情、恐怖、凶杀、诈骗之类的短信和一些陌生电话)的安全防范意识。当前,这方面的不良影响对学生身心损害最大,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信息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6)礼仪教育

平时,在教室里、集会上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在校园的路上不时走过拿着手机大声对话的学生,真的有事要联系学生时却得到关机或欠费停机的回答。手机是一个与人接触交往非常重要的媒介,学会很得体地用好它,能帮助学生提升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貌修养。

班主任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遵守公共秩序,通话语言、态度文明;维护手机正常使用;了解手机的话费情况以免停机,关注手机的电量以免关机,换了手机号码要及早告知手要的交往对象等等。

(7)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活动

学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于中职生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压缩理论知识讲述.应倡导“做中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课堂上应采用交流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学习技能上去。

学校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有计划地举办技能比赛,开设有意义的选修课,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举行体育比赛等。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有事可做,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刮教育活动上,使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不再有厌学的情绪,在快乐中成长,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2.联合教育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能合理正确看待和使用手机;建立正确人际交往观、择友观;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防止荣誉观错位;强化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思想教育的管理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提高教育技巧,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和心理教育水平,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3.爱严结合:对屡教不改学生的手机可暂代保管

教育的力量在于爱学生,搜身、没收、当众摔毁、暂扣等,显然是违法的、不可取的,但是按照《教育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我们可以通过行使游走于律法的边缘,可以改“暂扣”为“暂代保管”,暂扣的做法带有惩罚的性质,而代管不是处罚而是救助,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暂时远离诱惑,它遵循了“出于善意,着眼于学生更好发展”、“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的教育性原则,同时也符合“目的与手段合乎比例”的比例性原则以及“不过度处罚”的相称性原则的法治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暂代保管应是可行的做法。

四、结语

如今手机已由普通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网络、游戏、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终端。手机的便捷性、多功能等特点使其广受人们的欢迎。手机在校园的普遍使用真是一种泛滥成灾吗?上文的讨论已经说明了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隐藏在中学生内心的和我们教育制度内部的原因,从而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行为背后,有我们教育本身的种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是符合我们传统中医的“标本结合,辩证施治”的原则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变得更富有青春活力与朝气。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浅析中职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动因[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2]孙彦川.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该堵还是疏[J].中国教师,2012,(1).

[3]《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上海市教委,2009年6月26日.

[4]赵忠心.中小学生的“休闲教育”[J].中华家教,2002,(1).

上一篇:新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