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研究

时间:2022-06-25 09:40:48

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研究

摘 要:生命教育对于初中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涉及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实践思路

目前,对于学校的教育,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明确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第二,明确生命教育的目的。

第三,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

第四,注重对生命教学的研究。

由此可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涉及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门强调: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素质的主要方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本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生命和法则原理。一些初中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外界万物的评价和自身的评价比较迟缓,而这种迟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消息,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一些暴力信息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事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推行生命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

二、实践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主要方法

1.在教材中挖掘生命的意义

语文课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具有生命意义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重新审视教材,会发现在教材中不缺乏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通过课文的讲解,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指导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现价值的内涵。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背影》一文中,要让年纪轻轻的初中生感受到文中父亲浓浓的深情是非常不易的,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父爱的图片、画作、小故事,让学生将《背影》一文画成一幅画,使学生对亲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了解爸爸妈妈的爱好,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等。通过对文章的细节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巴金先生写的《繁星》,文中抒发了“我”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通过对繁星的描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描写繁星,让我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描写给学生非常真实的感受,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创作的《热爱生命》,对身陷绝境的淘金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情景方面的描写,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生命可贵”的思想,教会他们如何在绝境之后面对“生”与“死”。

2.在课堂角色扮演中体会各色人物的情感生命

角色扮演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角色扮演,以角色将学生引入实际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索,体会课文中各色人物的各种感情,去感受不同生命个体的生命内涵。

角色扮演的类型主要包括两种:(1)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2)师生互换角色,让教师参与角色扮演。其中,第一种方式,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了解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动态变化,包括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戏剧、小说等课文,通过不同的对话,了解到戏剧或小说表达的思想和内涵。第二种方法则是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上台进行演讲,通过这样的演讲,学生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因此,会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对“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必须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能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运用角色扮演能确定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通过体现学生的主角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讲授《威尼斯商人》时,我把课文教学设计分成“理解文章、排练、小组表演、效果评价”四个阶段进行。在开始的5~8分钟内,让学生对《威尼斯商人》中的节选部分进行阅读和理解。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彼此分组,并进行排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自身的理解,在朗读的时候要了解人物当时的心情、语气,并进行模仿,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

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角色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人性的善良和丑恶,体会到主角团的正义,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体会,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各色人物的情感。

3.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生命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关于生命奇迹课文讲解,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述《谈生命》和《人生》的时候,着重讲述了大自然的奇迹,作者通过对自然奇迹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的赞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融入课文中,让他们感受到在茫茫的宇宙生命中,人类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然而即使是微小,生命中也存在着欢乐和痛苦,彼此相辅相成。通过在课文中展现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学生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不断奋发向上。

4.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结合起来,收获更多情真意切的作文。强化学生的作文生命观,引导学生去感悟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在写作的过程中明白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呵护关爱的。比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之后,引导学生要关爱生命,让学生去假想如果自己只有三天光明,要去做哪些事。完成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创作,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灵感,引导学生去看待死亡和生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5.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

课外阅读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个比方来说,让学生去阅读保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主人公默默奉献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小集子,文章不多,但内容都是以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为主,描写了各种场景和现象,是一本回忆的集子。引导学生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绝望和愤怒,引导学生去看待个人与社会。除了这些感情基调比较深沉的课外书籍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是初中生比较喜欢看的小说,其中所涉及的友情、人性都是沟通学生灵魂的桥梁。在课堂上开展小型读书讨论会,让学生自由地探讨书中的人、事、物,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另外,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看新闻,使学生学会触摸生活,在生活中去体验生命的意义,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水平。

6.在文学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怀

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读名著能够了解作者的情怀,感受人的心灵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还能让学生爱上博大精深的语言。因此,在课文教学中必须要挖掘生命的价值。

学会敬畏、学会尊重、学会爱,是对生命价值、对社会有清醒认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渗透这样的思想,指导学生在说话前、行动前必须想好,思考好。在阅读《林中小溪》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文章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文中领悟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在读《最后一课》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老师还应该通过课文的讲解,将爱国精神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经过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教师不仅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还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语文教学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语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相结合,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教育的同时,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不断完善自身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赵金岭.生命王国的奥秘[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7.

[2]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M].商务印书馆,1999.

[3]李斌辉.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的现实责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2(01).

[4]叶继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高要市金利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学好中学英语语法的“现在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