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麦克米伦缺欠现象的政府扶持行为研究

时间:2022-06-25 06:53:48

我国麦克米伦缺欠现象的政府扶持行为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麦克米伦缺欠”现象,是金融领域里的一个较普遍现象。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麦克米伦缺欠”现象的原因,着重讨论了政府行为的介入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扶持行为具体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麦克米伦缺欠;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扶持

一、引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支生力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上,许多国家中小企业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足,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对它们的“规模歧视”现象,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成为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也不仅仅是中国才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 重振经济,英国政府曾指派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对该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业进行了调查。完成调查之后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被称为麦克米伦报告。该报告指出,在英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象。 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麦克米伦缺欠”现象。 实际上,麦克米伦缺欠现象所反映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在世界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使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也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尤其当前,由于要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化,以及要积极解决社会劳动就业等问题的迫切性,通过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困难瓶颈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宏伟的中国梦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领域 “麦克米伦缺欠”现象存在的理论解释

1.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所谓“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当交易双方各自据有的信息不对等时,或者说一方据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相关信息,或者据有的相关信息相对少一些,就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尤其小企业,还无法获得具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更不具备公开上市资格,因而,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它与融资相关的企业信息无法向金融机构进行有效传递,于是,银行与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交易双方的信息传递与信息掌握问题上,银行处于信息劣势。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只好对这样的企业少发放贷款,甚至不发放贷款,从而导致出现贷款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2.根据信贷配给理论的解释。信贷配给理论认为,贷款发放者发放贷款时,需要综合考察贷款的利润空间大小和贷款的风险度,利率机制不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唯一因素。于是,信贷市场上就会出现信贷配给现象,银行综合考虑风险水平和利率水平后,对特定企业通过配给的方式完成信贷交易,有一些企业即使愿意支付高的贷款利率也可能无法获得贷款。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更不用说小微企业了。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与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在我国,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除了要靠中小企业自身建设的加强以外,必须有强有力的外界因素介入。这里所说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积极扶持与金融机构的主动协作。

三、政府介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分析

1.由政府主导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制度保障。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本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的行政手段,为中小企业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政府不仅应当在稳定企业资金链条上发挥积极作用,还应当大力帮助建设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大环境,以便为中小企业疏通融资渠道。这个大环境既包括企业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还应包括设定一些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规则和具体操作规范等。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如果没有政府力量的积极介入,要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改善融资气候,政府扶持力度至关重要。

2.适度的政策性资金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资金流通。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责不仅仅是要为企业营造大环境,大气候。当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合法社会经济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预期目的存在很大困难时,政府可以,也有责任运用公共资金对特定领域经济主体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这种政策或者说政府性资金扶持有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被扶持的社会经济主体固然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经营,但这时的政府行为是一种必要又有力有效的补充。一定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就属于这样的社会经济主体。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的融资难现状,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速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存在和经营,从而变相阻碍了社会财富的增加。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政府责无旁贷,应当采取更有力措施,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资金扶持,帮助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政府的作用下,通过政策性资金扶持,除了可以有效弥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提高中小企业资金的流通与运作效率,直接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性信用的保障作用,降低相关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还能通过这种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来改变投资的风险收益分布,吸引金融与商业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与投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

3.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仅在资金上进行扶持还不够,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这项工作是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的。这种支持体系不但包括前面所述的为中小企业制定各种制度保障大环境,还应包括一些具体操作措施,如信息提供,技术引导,中介咨询等。以信息提供为例,由于在金融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了保证自身收益,处于信息劣势方的金融机构,难免要对中小企业采取收紧放贷量的经营策略。我国目前的企业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仍不健全,信息收集与传递及其保障机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都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传达机制畅通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使借款人信息有效、及时、充分地传递,还需要有政府的合理干预,例如,通过行政力量设立信用规则,帮助建立完备的信息传达体系,健全企业征信系统和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服务系统等,以便促进中小企业信息传递的畅通。除了对中小企业信息支持和信息提供外,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由政府提供创业支持,技术支持及人力资源支持,对中小企业来说也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方式探索

根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应当承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也应当看到,进一步健全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方式,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并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内部功能的改善,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方式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保障制度,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工业化国家,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最通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立法,近年来,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应该说还远远不够。尽管已有了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对于确定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为政府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并促进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法制化、规范化,现有的这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功能是不够的。

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活动涉及到信用问题。目前还并没有一部规范完整的信用法规,使得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还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持。虽然已有的《合同法》、《民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不同形式和程度地涉及到信用问题,但这毕竟不是规范完整性的信用法规,其功能还是不够的。

此外,现有的一些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现有的一些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系的诸如贷款制度、财政投资的配套法规政策等也都要进一步完善,要确保这些制度与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从根本上说,只有具有了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确保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才能确保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相关参与主体的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并进一步明确市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确保政府能有效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

不可否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与其自身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固然,其企业规模不够大对融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企业的管理问题应当说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中小企业中,有不少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决定作用。金融机构对这样的企业有可能发生的非法资产转移的担心和防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为防范企业主非法转移资产,使金融市场上银行的贷款债权得到保证,就必须掌握企业主的资信程度。这就有必要通过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主的资信进行评级,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管理监督,以便于放款银行能够随时了解企业主的资信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企业主通过非法转移资产的手段,使企业破产,达到恶意逃债的目的。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家族企业,并且按照家族式的方法管理,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样的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混乱、产权不清晰、信息不对称、信用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不足为怪。显然,这些企业想从银行获得融资,必然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顺利获得融资,就有必要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其进行适当改制,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规范企业管理方式,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问题在于,只有在政府的强有力监管和监督下,以上这些工作才可能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政府可通过相关政策,制约或激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资金雄厚,网点多,信贷机制健全,金融工具多样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或尝试。第一,进一步完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根据中小企业特点,金融机构可以适当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还可以适当增加基层金融机构和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将风险防范措施与信贷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做到责权明确、赏罚分明。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可以授予有条件的基层金融机构自主审查发放贷款的权限。第二,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可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甚至可试行非全额担保贷款。可允许对信用等级优良的中小企业发放部分信用贷款,甚至在授信额度内允许信用卡透支。银行还可以为这样的企业办理承兑和贴现,帮助加速资金流转。第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科学化,使信用评级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更便于操作。第四,为防范出现贷款中的道德风险,对中小企业可以尝试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第五,为了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简化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程序。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dams D.W.,Canavesi de Sahonero,M.L.,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in Boliva,Saving and Development,1989(03).

[2]Boot.Greenbaum,A.Thakor.Reputation and discretion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08).

[3]Gapen M,D Gray,L Cheng,Y Xiao.Measuring and analyzing sovereign risk with contingent claims.IMF Working Paper,2005(05).

[4]马向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2008(21).

[5]许青,郑明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7(05).

[6]刘平良.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界,2009(06).

[7]谢子远.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以台州商业银行为例[J].创新,2011(01).

上一篇: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 下一篇:论财务控制制度的构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