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审批人制度在农信社运用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11:54:25

对独立审批人制度在农信社运用的思考

信贷审批是银行信贷流程的核心环节,对于防控信贷风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存在由信贷专家组成的信贷审批(查)委员会,具体负责信贷审批决策,这是传统的集体决策模式。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开始运用独立审批人模式实施信贷审批,对独立审批人制度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农村信用社以农户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信贷基本状况表现为金额小、笔数多,客户需求表现为短期、急用。集体决策的弊端之一是效率低、审批周期长,而独立审批人制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一、独立审批人制度简述

独立审批人制度取之于国外,从管理角度看,独立审批实际上就是专家决策。独立审批人是指专门从事信贷业务审批工作,在政策制度约束下被授予一定额度的审批决策权的专业岗位人员。传统的信贷审批体制下,一般都是具有行政级别的联社主任、副主任、信用社主任、信贷管理部经理等人才被授予一定的审批权限,这种情况下审批权被视为等同一定的行政权。在独立审批人制度下,审批权被归入专业职务权限,由具备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的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员承担,他们对某个或某些行业的信贷业务进行独立审批,有信贷业务独断权而无行政权。

独立审批人制度核心是独立性,即审批过程和结果不受外部事件的影响,不受外部干扰;关键是专业性,即审批过程更加专业,不会出现非专业领域人员进行信贷审批的情形;目的是减小交易成本,降低信贷风险,即通过简化流程,规范操作来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减小审批过程中的运行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以专业性的审批结果来降低信贷风险。银行信贷审批业务,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家决策,可以运用独立审批人制度。但对审批人的要求非常高,审批人不但要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还需要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同时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独立审批人制度在农信社运用的具体模式

目前全国农信社绝大部分是以县级联社为法人单位,规模小,除县级联社有信贷审批权外,大部分基层农信社也有信贷审批权。农信社专业人才匮乏,挑选完全符合条件的独立审批人较为困难,因此实施独立审批人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更好地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服务。

(一)基层信用社的独立审批模式

基层信用社规模小,信贷审批靠经验,目前的集体决策模式流于形式,实际是信用社主任或副主任是信贷的实际审批人,信用社主任可以行使否决权,所以实际是一人审批,可以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当然这个独立审批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审批人,因为基层信用社人员少,信贷人员防控风险主要靠经验,要选取专业知识丰富的独立审批人比较困难,所以在基层信用社实施独立审批人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责任、提高效率,避免出现集体决策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集体决策的低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1.低风险、小额信贷的独立审批人模式。对于农户小额贷款或存单质押贷款等小额、低风险业务,可以简化流程,在客户经理调查的基础上,直接实行一人独立审查审批,然后放款。这个独立审批人可以是基层信用社主任,也可以是信用社副主任,信用环境好的地区甚至可以实行客户经理之间的交叉审批,因为对于小额贷款主要防范的是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小额贷款风险程度符合大数法则,有人说小额贷款风险是由上帝决定的也是这个道理。

2.基层信用社的独立审批人模式。对于农户小额贷款等以外的信贷业务,可以在调查岗和独立审批人之间设置风险审查岗,对信贷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审查,提出风险建议,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审批,因为增加了中间环节。这是因为这些信贷业务金额相对较大,涉及行业较多,风险审查岗实际上是独立审批人的臂膀,为独立审批人提供决策参考,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降低信贷风险。风险审查岗可以由信用社副主任担任,独立审批人由信用社主任担任。

笔者认为基层信用社可以取消集体决策模式,完全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根据不同产品或金额大小分别由信用社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独立审批人。

(二)县级联社的独立审批人模式

相对基层信用社来说,县级联社独立审批人制度可以做得比较规范,但就目前农信社实际情况看,县级联社想要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分行业设置独立审批人也不现实,因为专业人才较少。笔者认为在县级联社留存贷审委这样的集体决策机构是有必要的,对于大额贷款、项目准入等仍然采用集体审批模式,独立审批人制度应逐步推广,可以考虑引进外部专业人才。

1.特定产品的独立审批人制度。县级联社规模小、专业人才匮乏,在所有信贷业务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不现实,但对某些特定产品审批实施独立审批人制度是可以的。如在房产按揭贷款审批方面,项目准入之后,单笔贷款采用独立审批人制度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房产按揭贷款主要是合规性审查,风险主要防范假按揭,一人审批更能把握项目的整体情况。如有些农信社推出的公务员贷款、职工贷款等特定产品,也完全可以运用独立审批人制度。

2.独立审批人的交叉审批制度。农信社正处于改革时期,许多县级联社纷纷向商业银行学习,前中后台分开,有些县级联社已经取消了基层信用社的信贷审批权,所有信贷业务需要经联社审批。运用过独立审批人制度的联社在实际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段时间,在某个独立审批人面前,没有通过的信贷业务,后来经这个独立审批人审批的贷款集中出现不良。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独立审批人不是按照行业而是按照区域分配审批权,即某一个或几个基层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由一个独立审批人审批,赋予了他过大的权利,过大的权利引诱独立审批人职业道德的下滑,导致了一些不好的情况。基于农信社目前的人员素质和经营环境等现实情况,建议县级联社设置独立审批人的交叉审批制度,即对同一笔信贷业务需要双人独立审批均通过才行。双人否决的,审批未通过。对于一人通过、一人否决的信贷业务可以考虑在贷审委会上集体决策。

3.参考外部专业人员意见的独立审批制度。受专业人才匮乏的限制,县级联社的许多独立审批人可能对很多行业并不熟悉、不了解,导致许多信贷业务无法审批,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引进外部专业人员意见。联社可以外聘这些行业的专业人才作为我们的咨询专家,独立审批人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再进行审批,但坚决不能把信贷审批权力交给外部人员。

三、独立审批人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独立审批人在信贷审批环节有很大的权利,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要保证独立审批人制度的有效实施,就要处理好独立审批人的权责利。

1.激励措施要到位。独立审批人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激励措施不够,其主观积极性会受到挫伤,无形中会把风险放大,效率和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可以考虑按照独立审批人审批总额度提取一定专项风险奖励金,在信贷业务风险完全消除时兑付。同时实行独立审批人等级管理,可以分别设立初级、中级、高级独立审批人,赋予不同的信贷产品、不同的权限额度审批权,这些级别不要与既定的行政级别挂钩。

2.问责机制要健全。如果对独立审批人的问责机制不够健全,前面所述批量出现不良贷款现象难以杜绝。一方面对独立审批人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如所审批信贷业务出现风险后采取的问责措施,如审批贷款不良率超过一定比例后不得再担任独立审批人。另一方面要有对独立审批人的处罚措施,若独立审批人尽职不到位,甚至出现道德风险等情况要有严厉的处罚措施。

3.审批人独立性要保证。在进入独立审批人岗位之前对其个人品行、业务能力、家庭社会关系等要进行全方位调查,确保其行为不受外界环境的较大影响。在行使独立审批人权利时,主管领导等上级部门、人员不应对其决策施加压力,真正确保独立审批人的独立性。独立审批人是专业的审批人员,业绩直接归联社人力资源部考核,与联社信贷管理部门之间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然独立审批人也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与上下级、前后台的沟通中要做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善于思考,立足于在风险可控、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解决实际问题。

4.知识培训要保障。独立审批制度的关键是专业性,所以要加强对独立审批人的知识培训。独立审批人主观自学能力要强,可以向联社外聘的咨询专家学习,也可以购买有价值的行业分析报告等帮助其提高风险判别能力。另外应该让独立审批人实地考察,到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地区实地了解各行各业实际经营情况,调研了解行业状况,真正掌握行业发展的一手运行资料。

参考文献:

[1]孙镜.关于银行信贷审批制度中的专职审批人制度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4).

[2]何江.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独立审批人[J].贵州农村金融,2011(7).

[3]管述学,庄宇.商业银行信贷群体决策行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1).

[4]马丽萍.试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的防范[J].时代金融,2011(9).

[5]刘华.外资行信贷审批独立审批人制度经验借鉴及其启示[J].时代金融,2011(5).

[6]胡宇清.信贷独立审批人制度亟待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3).

上一篇:台湾作家杨照:在女儿的世界里,我没有主见 下一篇:担保公司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