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展望

时间:2022-06-25 04:49:49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深、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同业竞争的加剧,可以预期到20年后的中国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银行柜面服务向电子渠转移,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创新速度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将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关键词】:银行 利率市场化 资产证券化 混业经营

一、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将带来巨大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价格对存款业务影响凸现出来,抢夺存款使得价格竞争加剧,综合付息成本显著抬升,资金加快在金融机构间流动,存款稳定性下降,存款结构变化较大,定期存款比例提高,但存款成本上升未必得到贷款利率的补偿。在目前中国商业银行80%左右收入来源于利差收入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此前。

其一,市场利率放开后,各大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储蓄资金,将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其二、银行将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面对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的压力,以及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利率上升,商业银行普遍开始将资产结构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结构。工商业贷款可能下降,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比例上升。其三、加快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结构。非息收入将稳步上升,在放贷困难和不良资产率上升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非息业务的收入对稳定银行利润来源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四、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由于利率随市场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多,银行将综合运用大量利率衍生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作为自己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五,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金融脱媒”背景下,由于大客户较少需要间接融资,而中小客户才需要借助金融中介实现间接融资。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银行议价能力强,贷款收益率较高,且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群体。这都将对银行贷款定价能力、精细化定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二、银行资产证券化

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于2005年,201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批给出了500亿元的试点额度。

资产证券化再次开闸意义重大,从经营方式来看,资产证券化建立了信贷资产的二级流通和批发市场,提高了银行经营灵活性,银行既可以在一级市场向企业发放贷款获利,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贷款批发和交易获利,如进行信贷资产证券的承销、交易等。从资产负债管理来看,资产证券化会从多个方面使银行受益。一是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负债的前提下,可以多获得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金周转。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使银行在流动性短缺时获得除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之外的救助手段,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二是获得低成本融资。资产证券化市场筹资一般情况下比股票等其他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相对要低,为发起者增加了筹资渠。三是优化资产负债表管理。资产证券化可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便于银行进行合理的资产负债匹配。

三、银行混业经营、综合化发展

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中国金融业格局。中国银行业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由2007年的约92%下降到2012年的90%;中国银行业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由2007年的77%下降到2012年的69%。伴随着此种改变,中国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正彼此快速深入融合。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入股、参股银行机构,如平安保险控股深圳发展银行,使之与平安银行整合后统一称为平安银行;另一方面,更多的银行跨入非银行金融领域进行综合化经营。

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我国也遵循此发展规律。根据国际经合组织200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资本市场、银行、保险和对冲基金之间的混业经营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市场综合化经营势不可挡。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集团可从事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的业务,这样以银行业务为核心,依托商业银行网络优势,完善多元化业务平台,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实现商业银行、保险、投行联动发展,商业银行就成为一个大型连锁的金融超市。

上一篇:农田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CPI―PPI差值与中国股市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