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育

时间:2022-06-25 03:35:18

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育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面临着高消耗、低效率的困境。语文教学都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起始课、分析课、练习课,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虽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目标化,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既忽视了教材特点,忽视了学生实际,又缺乏变化,显示不出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惜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这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最欠缺的也是创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比其他课更容易创设浓厚的课堂氛围。但如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而追求表面的热闹,或一味放任学生,以投合学生的口味,或抛开课文,搜奇猎异、故弄玄虚,都是不可取的。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有知识的含量和文化的底蕴,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讲述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师生一起唱起了《春天在哪里》,那优美的歌声立即把我们带进一个春天的乐园,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春”上去。于是带着欣喜与向往,带着好奇与乐趣,我们一起顺利描绘了《春》中那几幅优美的画面。

于漪老师说:课堂的起始阶段应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精心设计导语,美化教学语言,穿插名言警句,启发联想,设置悬念。这些都是营造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二、优化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发散,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入手。

知识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是语文之本,课堂则是传授这些知识的主渠道。但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在课堂上就课文讲课文、学课文,长此下去,就形成了一种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听着无趣,教师讲着也无味,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叶圣陶说:“课文只是一些例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例子的作用,是语文教学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在课堂中,注重对课文知识进行发散,并对发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真正让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例如:讲《核舟记》中的“大苏泛赤壁”时,我用投影仪显示了坡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与学生一同欣赏诗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核舟记》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此,由《葫芦僧判葫芦案》,学生进一步领略到古典名著《红楼梦》;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更深刻地接触了《水浒传》;由《我的小桃树》,学生知道了贾平凹;由……总是由此及彼,天长日久,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大有长进。

但是,知识的发散延伸并不是“海阔天空任鸟飞”,我们仍要坚持需要性原则,不能离开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味“放飞”。精心选择和设计发散点是搞好课堂发散的关键。大到主题或论点、人物、情节、构思表达等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到一句能让人联想,给人启示动人心弦的话,只要是精彩闪光处,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文化品味和语文修养的都可作为发散点。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语文教学要焕发生机,提高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开拓学生思维的渠道和空间。

语文课也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关键性问题。教师自己则手握打开问题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让它转动起来。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后,提问:“二十年后我所见到的闰土已经由一个真诚热情的神奇小英雄变成了一个反应迟钝的、受封建等级制度迫害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学生们能根据课文分析做出正确回答)紧接又问:“设想一下,如果是在现在,闰土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他的生活会更好起来”,有的说:“也许……也许……”又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二十年后水生和宏儿相见,会是什么情景?”让同学们以《20年后,水生见到了宏儿》为题,发挥想象进行一个创造性的作文训练,这可以说,是一次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训练。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教学模式以及一些古老的教育观念,也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尤其语文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现在初中语文课本重新进行了崭新的编排,教材内容变得新颖了,越来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做出努力。我们应该努力使课堂适应新形势,向着培养蔚形势需要的人才的目标奋进。

上一篇:互动式课堂教学 下一篇:美术教育创新实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