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

时间:2022-06-25 03:17:17

【前言】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城市新区建设的概述 1.1 城市新区的概念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城市新区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产物,是承接中心城区产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兼具一般开发区的经济属性和城市的空间属性。有以下特点:是为缓解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压力而开发的城市拓展空间;...

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

摘要:本文从城市新区建设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城市新区类型与产城融合,针对加强城市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有效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不少城市通过建设新区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交通等压力。然而多数时候,新区建设带有一种盲目性,盲目开发与盲目乐观,以至于很多新区建成后不但不能解决城市的困境,反而成为另一种新的困境。

1 城市新区建设的概述

1.1 城市新区的概念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城市新区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产物,是承接中心城区产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兼具一般开发区的经济属性和城市的空间属性。有以下特点:是为缓解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压力而开发的城市拓展空间;大多设有一级政府或者准政府机构,是在政府有组织的干预推动下开发的;开发规模较大,位于城乡结合地区;新区和中心城区之间存在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

1.2 我国新区建设历史

从改革开放初始国家设立深圳特区到现在的三十几年间,我国新区发展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新区发展经历的5个主要阶段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6年 2010年 2012年

案例 深圳特区 浦东新区 滨海新区 两江新区 天府新区

路径选择 夹缝中求生存,立足于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走培育孵化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为区域中独一无二的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更趋独立的高端环节,瞄准国际前沿胜于对接区域 处于背离区域主要联系方向的末端,在京津冀地区具有打造高端产业基地的唯一性 创新,文化和消费引领,冲击高端产业,再工业化,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化新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打造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发展模式 产业第一 产业引领

城市 打造高端

产业 创新文化引领,协调经济社会 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这些新区的发展模式先后经历了重视产业、产业带动城市和产城融合发展的阶段,分别响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配合区域甚至国家战略出台而在空间上的落实,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是新区发展模式的探索过程[1]。

2 城市新区类型与产城融合分析

2.1 综合型新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意识到产业型新区功能单一,园区和母城的功能割裂,自身功能又难以完善。因此,在开拓新区时,除了突出产业聚集功能外,还综合规划和考虑了产业布局、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商品房开发等诸多功能,新区就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善和独立的新城区。目前,城市新区的开发主要以此类型为主。

2.2 产业型新区

许多城市的新区都是在原城市一定区域内划定一定范围,以相对聚集有关产业和拓展城市空间为目的发展起来的。如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产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等,均是如此。改革开放后,早期阶段城市新区的扩展多以此类型为主。这类新区的优点是产业优势明显,不足是社会服务功能薄弱[2]。

2.3 产城融合

根据国内新区建设的实践,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新区建设时,政府追求的产城融合一般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成为功能完整的城市新区;二是城市新区产业的甄选和布局与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相吻合,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性质或者代表国内未来一个时期的优势产业;三是城市新区与老城区的有机融合,既希望缓解老城区的拥堵压力,又期盼代表新时期现代都市的特质,最终实现新老城区的共生和新陈代谢。前两个层次产城融合中的“产”主要是产业的概念,包括一、二、三产业,尤其是二产的竞争力及其辐射带动作用和三产的社会服务功能能否达到产业自身与城市新区和整个城市的融合。后一个层次产城融合中的“产”是指产业聚集区,是一个区域概念,主要是新城区与老城区的融合关系。

3、加强城市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有效对策

3.1加强新区社会化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我国大部分城市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欠帐较多,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还要把社会事业的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切入点。在这方面,应重点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3.1.1 高标准创新社会建设理念

城市新区社会事业发展既要强调均衡协调发展理念,更要按照新时期不同居民的现实需求创新社会建设理念。

3.1.2 制订和完善城市新区社会服务功能行动纲领

国内城市可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制订城市新区社会发展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完善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涉及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注重针对性,从细微化服务入手,真正把我国城市新区打造成21世纪最适合人们生活居住的新型城市。

3.1.3 积极培育社会建设多元主体

政府、市场、社会是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同主体,需要各方加强协同合作。一是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除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政府负责提供外,更多地要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向社会(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和私人部门)转移,而政府更多地是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二是要大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培育社会组织,大力扶持城市新区急需的社会组织,并健全其发展机制。在目前“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下,进一步推广“政社合作、政社互动”经验,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公共服务[3]。

3.1.4 完善社会运作机制

良好的社会运作机制是社会事业持续有序发展的关键,城市新区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格局。为此,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要引入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模式,提倡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负责提供公共服务。新区要主动从“政社合作互动”的本土化机制向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融合发展的国际化运行机制转变。二是要结合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完善城乡一体化运作机制。新区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覆盖农村区域财政的投入力度,以统筹均衡发展为原则,完善在社会事业上的城乡一体化运作机制,从而加强社会事业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全区居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3.2 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产业引进和升级战略

城市新区作为21世纪每个城市伸向的战略制高点和与其它城市竞争博弈的拳头,新区在实现城市产业重构和城市转型良性互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大都市的新区理应率先走向节能、减排、降耗、环保、内涵式、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高科技研发、金融保险、国际物流、信息资讯、计算机服务、软件开发、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旅游餐饮、休闲娱乐、房地产业、社会公共服务等,并将“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工业制造”(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纺织、汽车等)迁出这些特大城市,做大服务业GDP、压缩工业GDP,用实际行动促进大都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例如,辽宁省本溪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城市,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性产业已逐步枯竭衰退。近年,该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新的结构调整战略,改变原来围绕本钢“以厂建城”的旧有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推进钢铁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和旅游业,推进了城市的转型。

3.3 构建体系化的新区城市公共等级服务网络

长期以来,我国新区主要是工业园区,从我国工业开发先导型新城的规划与实践来看,大多数新城均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生活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城居民和企业的需求。但是,不少新城的公共服务等级网络不成体系,有的规划范围内仅有一级服务中心,中间等级的生活服务设施缺失,很难为整个城市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完善的服务,特别是在工业区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量少且布局分散不成体系的问题很普遍,阻碍了城市用地功能的多样化与集约化开发。由此提示我们在当前许多城市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强化公共服务等级网络体系的建设,将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按不同等级和服务范围进行布局,如商业设施不仅要有服务于整个城市的中心,而且各个功能小区(如居住区)中也应配置次一级中心或更低一级的商业网点;公园绿地也应按不同等级进行布局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城市功能分区理念,它强调功能与用地布局的复合性,在区内实现职住平衡,提高出行效率。因此,要从整个城市的需求出发,在选址、定位、功能业态和空间布局上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一体化考虑,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01):104-109.

[2]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06):18-22.

[3]沈永明,陈晓华,储金龙.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我国产城融合研究述评[J].池州学院学报,2013(06):77-80.

上一篇:初探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及注意要点 下一篇:道路雨水管道设计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