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6-25 01:52:48

浅谈小学生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予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身心健康又培养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能力。

一、巧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究兴趣。

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进而要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良好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有力保障

首先,良好的讨论习惯从低年级就开始抓,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难以有效地开展讨论学习,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容易忘记对自我的约束,放任自流;又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主角;又或讨论中观点缺乏科学的根据,容易“跑题”。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怀着“听众”的心态参与活动,所有的这些都会影响讨论学习优势的发挥。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教学中实施一些小策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小组讨论活动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小组讨论习惯,为提高讨论质量建筑一个有力的保障。

其次,良好的讨论习惯需在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巩固。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的时候,就请几位小演员分成两组,表演关于礼仪的情景剧,然后让学生评哪个是“明星小组”,在讨论中有哪些礼仪值得学习,哪些行为不可取,为什么?这个活动能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良好的讨论习惯及其重要性。

另外,要求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礼仪记录在书本的第一页,时时提醒自己在活动中遵守共同制定的这些礼仪,并让这些礼仪最终成为一种习惯。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礼仪,如果有小组提出的讨论礼仪通过了班级的审核,这个小组将会得到适当的加分、奖励,而这条礼仪也将被增加到讨论礼仪的条例里。

再次,引用生动活泼的讨论礼仪,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说教式的条例都不“感冒”,常常对它们视而不见,要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这些条例,就得让这些条例接近他们的思想,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沟通,用活泼生动、具有童趣的礼仪条例代替说教式的规定,让学生在实施、培养这些礼仪时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为他们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

三、创建二次交流的平台,强化和提升讨论的质量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间的二次交流,这对促进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明显的帮助。组间的二次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也是展现小组成果的舞台,它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促进组间的竞争和学习;它还能展现不同小组的学习风貌,利于组间的取长补短,利于发挥模范小组的示范作用,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热情,而这些最终使得讨论的质量得到强化和提升。

首先,小组讨论结束后,不同小组讨论的结果会有较大区别,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论。这时,可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选出正反方代表的小组,以组间辩论的形式再次展开讨论。根据情况,正反方可请1~2个小组作为代表,其他学生可做评委,教师作为总裁判,看哪个代表组的理由更充分,能够说服对方及其他小组,最后再请所有小组举手投票,也便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一般来说,证据、论点充足又科学的小组常常在“辩论”中获胜,而这些优秀的小组便成为了小组学习的好榜样,教师的好帮手。通过组间交流会这样的环节,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完全面,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全面和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渐渐提高,而这些素养无疑能使讨论更富成效。

其次,一般情况下,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中等难度的,小组间讨论结果不会相去太远,只存在一定的区别,完全错误的观点不多,不同的小组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有些小组的理由更全面或者更详细些,有些小组的表述更科学些,有些小组的解决方法更灵活或更可行一些,此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请两、三个小组做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和思考,达到小组间互相学习、促进和完善的目的,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促进小组讨论的发展。

总之,精心设置的问题、有效讨论学习对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和优化,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的五美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术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