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2例溶栓救治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25 11:48:5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2例溶栓救治效果观察

摘要: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心肌供血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36-01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近年来我院急诊内科对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0例,女22例,年龄68-84岁,患者临床症状: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随机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2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应用尿激酶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入院距发病时间≥12h或患者拒绝行溶栓治疗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时AMI梗死部位、病情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似。并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时心功能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30天内的病死率等。

3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观察治疗,治疗组临床判断再通30例,血管再通率为72%,14%的患者30天内再梗死,29%的患者心力衰竭,死亡4例;对照组60%的患者心力衰竭,48%患者30天内再梗死,死亡9例。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

4讨论

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 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心肌梗塞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约2/3的死亡发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于心室颤动。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允许转院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应配备心电监护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便在运送途中也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住院前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及时除颤;早期解除疼痛和稳定病人的情绪;降低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本病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监护的意义是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抗凝药物多选用肝素。普通肝素静脉用法为500-1000U/h,3-5天,凝血时间应保持在正常值的1-1.5倍。由于普通肝素用药繁琐,且出血的发生率高,近年来逐渐被低分子量肝素所取代。对高龄患者实施溶栓疗法,尽管死亡率的降低幅度低于75岁以下者,但高龄患者绝对死亡率高,溶栓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在GUSTO研究中[1],50%的高龄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主要原因是随年龄增加脑卒中的并发症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4:28-29

上一篇:牙周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浅析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思路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