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究

时间:2022-06-25 11:36:08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究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数学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服务于生活,这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方向。首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其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探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迫于高考的压力,只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数学题灵活多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阶段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关键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各项活动时所需要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一个具备数学能力的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学通数学这门学科,而在数学能力中数学思维能力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思维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尤其是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活学活用”

高中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大脑的运行比较活泼,但是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挑战性是比较强的。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些高中生已经习惯于固定的解题模式,对数学公式生搬硬套解答习题,而忽略了其中的逻辑性,缺乏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将学生从以往简单解题应试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两个方面,重视对学生主动推理能力的培养,所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活学活用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题型。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运用新型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迫于升学的压力,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重复同类题型,达到考高分的目的,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功效不显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运用新型的学习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脱离传统的解题模式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在学习中分工合作,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是由教师提前备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着重对重、难点进行讲解,运用典型的题型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并对解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演练,最后再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相关解题方法的掌握。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只能在教师提前设定好的范围内进行思考。

总之,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可塑性比较强,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关键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使其更容易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其成长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魏生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85):89-90.

作者简介:陈绪全,男,1973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研究方向:高中数学课教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放手,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