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置入术78例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5 11:15:57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78例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置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因“窦房结病变”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的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1]。

我院心内科于2005年4月~2007年6月对安置心脏起搏器78例患者进行了全程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4月~2007年6月安置临时性心脏起搏器63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5例(VVI6例、DDD9例),男62例,女16例。年龄30~93岁,平均67.7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Ⅲ度)27例,药物中毒致心律失常(交界区逸搏、窦性停搏)11例,外科高危手术保护性心脏起搏19例。

起搏器安置方法:15例永久性起搏器安置部位均选择了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局部常规备皮消毒、麻醉,在右侧锁骨下方靠近大血管部位的上胸部切开1个约2.5cm的切口,穿刺锁骨下静脉,放入起搏器导线,通过静脉进入心脏,在X线下确定位置,并测试好各种参数后,将脉冲发生器放入切口下部的皮下,并将导线与之连接,关上切口并缝合。63例临时性起搏器安置部位,其中15例选择了右侧腹股沟静脉穿刺,48例选择了锁骨下静脉穿刺。

护 理

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安置心脏起搏器前应测量病人体温,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掌握病人全身情况,有无感染及血液系统等方面疾病。如病人心功能差、心力衰竭较重,不能平卧,应先用药物治疗,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做手术。对个别心肌应激性高,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应给予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避免因术中导管刺激心腔而发生意外。停用抗凝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最好术前1周即停服。术前应帮助病人清洁胸部、腹股沟部位皮肤,防止切口感染,特别要注意做好术前晚间护理,如减少探视,用热水泡脚,服用适当的镇静药,保证良好的睡眠。②心理护理:术前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为了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责任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术前宣教工作,给病人讲解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治疗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等,使病人懂得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目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采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常用方法。它可以使病人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请同类手术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术后护理:①严密心电监护:安置起搏器后患者可能出现导管移位与连接松脱,感知障碍以及起搏器值升高。患者术后需严密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并结合患者自觉症状观察起搏器工作状况,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正常。VVI安置患者需观察有无出现交叉感知时的心电图P波或R波,如出现则通过起搏器电生理测定及调整后均得到解决。电极脱落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出现间歇起搏或起搏失效[2]。②切口护理:病人手术完毕,应立即在置起搏器切口部位放置沙袋(或裹以胸带)压迫,防止伤口渗血而发生血肿。一般放置6~12小时即可移去。无菌换药1次/日,保持切口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感染,如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消瘦病人切口护理尤为重要,皮下脂肪少,若保护不当切口感染使起搏器外露,导致二次手术复杂化。③及卧床时间。术后24小时内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在术后6小时内限制病人术侧肩肘关节及手臂的活动度,避免过度伸展,突然牵拉导管致电极脱位,24小时后可向左侧翻身,以减轻腰背部肌肉酸痛、腹胀[3]。术后的前3天一切生活必须在床上进行,并协助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肢体功能锻炼。3天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下床在室内行走,正确指导和协助患者做术侧上肢功能锻炼,注意防止外展外旋过度动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电极脱位。④观察起搏器综合征。术后护理中应仔细观察病情,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常常在术后数天至1个月内出现,表现为起搏器功能正常,但患者出现心悸、头晕、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血管搏动,水肿等不适症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做处理,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相关参数和适当的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

出院指导:①生活指导:低脂低盐饮食,戒酒禁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适度参加运动,切忌过度劳累,预防感冒。②其他注意事项:安装起搏器部位不要频繁触摸,防止碰撞,洗浴时亦不可用力揉搓,以防电极移位,外出时要携带好起搏器置入卡,如遇意外情况需紧急处理时,可给医务人员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及时救治。平时要尽量避免接触移动电位、电焊、汽车发动机、CT、核磁共振检查等。乘机通过安检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应及时出示植入卡。应教会患者触摸脉搏,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通过检测自己的脉搏可以间接地了解起搏器的功能,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4]。

总之,通过对安置起搏器病人的全程护理和指导,可防范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方正,华伟,张澍,等.全国心脏起搏器2000~2001年临床应用调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3):189-191.

2 郑芳,郑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1303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3-34.

3 梁伟,孙华.心脏起搏器安装病人术后卧床时间的探讨.护理研究,2004,18(10):1842.

4 王方正,张澍,曹克将,等.关于心脏起搏器担保年限的建议.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上一篇:科学合理用血浅析 下一篇: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