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6-25 10:49:28

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2010 年广东省启动中高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本文基于该项目试点高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历时一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实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53-02

2010 年3 月,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0 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的试点高职,主要对口招收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校的毕业生。笔者拟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创新的方向是: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省从2010年启动中高职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重点是“三二”分段,即中职三年和高职两年进行对接。学生经过中职学习三年后,会有一个转段考核,用中高职合作开发的核心课程来考核学生的技能,学生技能考核合格、文化基础达到一定标准,就能升入高职继续学习。广东省在选择试点中高职院校方面非常慎重,组织了11个专家组和60位专家考察了147所中职,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只有国家级重点学校、省重点专业才有资格参加。15所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拥有国家和省级示范校的最好专业。对参与中高职协调发展试点的院校,广东省给予了大力支持,拨给每所高职院校10万元、中职5万元的配套教育经费,在各项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广东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至27所高职院校,对应中职学校也放宽至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并明确了对口自主招生为三二分段试点。对培养目标要求、对接方式、教育和教学管理都提出了更多的具体指导意见,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高职衔接有效性评价

根据对中山地区多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中职学校对中高职衔接招生持欢迎态度。中山市小榄镇一家职业中学负责人表示,该举措使学生不仅增加了一条读大学的途径,也构建了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会鼓励学生参加考试。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和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都在2011招生章程中专门注出关于对接高校自主招生的专业。2010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自主招生的第一轮考试中有290人选择报考该院,占中山考生总人数的70%以上;广东省共有321名考生报考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报考人数在全省位居第五。本届考生多为中职应届毕业生,主要来自沙溪、东凤、三乡、南朗、坦洲、港口、横栏、火炬开发区八所理工学校以及中山中专、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

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外部因素使一些高职院校生源不足,数量和质量有所下降,中高职衔接招生对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困境有一定的缓和作用。职业中学通过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学历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衔接招生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学生、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连接之桥,形成四方共赢的局面。

中高职衔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对策

(一)招生门槛高,社会人员报名人数少

自主招生章程中对报名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要求必须有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而中等职校的应届生大多是在五六月份考证,报名时拥有证书的学生只有少数。因此,建议中职学校组织学生二年级时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考证,确保报名时已有技能证书。

目前,中高职衔接招生仅仅针对全日制学生,社会人员大多不愿为读书而放弃工作,报考者很少。各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在条件成熟时可将中高职衔接招生纳入成人高考招生范畴,鼓励持有中级技能证书或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的社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

(二)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脱节

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和高职的很多课程都是重复的,不能体现专业技能上的循序渐进。因此,广东省对中高职的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有些高职的课程下移,有些精简,以体现课程的梯度和层次。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重复、专业技能培养停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等问题。如有的中职学生从未进行过英语、思想政治、数学等课程的学习,进入高职的两年时间内需重新学习该类内容。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出现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不如中职技能训练的现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操作中先从制定培养方案着手,让各专业深入对口中职专业调研,撰写出相关调研报告,内容涉及对口中职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就业情况、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两年制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重复的课程减少课时、提高难度;要求学生都考取相当于高级工的技能证书;艺术专业还取消了英语的要求、增加了常用软件应用的课时等。广东省教育厅正在建设中高职衔接的网络平台,中高职联合开发一些专业的网络课程,高职对这些课程提出核心技能要求,中职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学习,学习结束,考核合格,获得高职认可的学分。

(三)学生管理难度大,学生思想停留在中职阶段

由于中职学生就读中职前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自觉性差、年龄处于青春期等特殊情况,致使对中职学生的管理较为严格,通常每班都配有班主任,实行全寄宿制度及早、晚自习制度等,即便如此,学生依然缺少自律性。进入高职后,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管理制度较为自主的方式。特别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普遍产生厌学思想。

对于中高职衔接中的学生管理,一种可行性方法是中高职衔接招生的学生从中职阶段开始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明确专业技能发展及就业方向,高职院校在此方面要更深入,可通过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补充,并建立班导师、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多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鼓励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参加各项素质教育、大型活动和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有归属感。

(四)教师观念陈旧,传统教学模式依旧

中高职衔接招收的学生,教师普遍反映难教难管,部分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虽然专业技能较强,但缺少自觉性。此外,任课教师沿用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方面取得的效果较低。

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技能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办法。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解决了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问题。

结语

中高职衔接丰富了职教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省打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技术性本科教育—高技能专业硕士教育”这一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奠定了基础。中高职衔接应从学生管理、教学模式、招生要求等方面加强中高职对口联系合作,基于实际具体情况,重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9-31.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3-11.

[3]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7.

[4]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育与职业,2011(16):28-34.

[5]朱雪梅.中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2):11-13.

[6]郭剑岚,陈俞强,胡选子.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人才选拔模式简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8-21.

[7]马兴,陆民.普职沟通与中高等职教衔接办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2008(3):17.

作者简介:

张莉琼(1982—),女,江西定南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印刷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与职业教育。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的趣味化 下一篇:高职“上班式”职业英语课程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