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6-25 06:46:44

论C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发展的启示

【摘要】成中英教授所提出的C理论,它是中国管理哲学最基本的模型,代表着创造性、文化、权变、中国传统以及其对管理实务方面的创新汲取,对现代管理问题所作的思考和回答。本文旨在通过对C理论的探究和分析,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产生一些启示意义。

【关键词】C理论;行政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53-01

一、C理论概述

C理论是新的管理学之道,由我国古典国学巨著《易经》发展而来,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创造性理论,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五行自然宇宙观为中国管理科学文化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思想模型。

C理论的基本架构有:外在意义是中国(China)、《易经》(Change)、儒家(Confucius)、文化(Culture)、Cheng(作者成中英的姓)。其内在涵义为:决策(Centrality)、领导(Control)、创新生产(Creativity)、人事(Coordination)、市场(Contigency)、权变(Transformative Change)、超越(Transcendence)和太和(Creative Harmony)等八项,这也是C理论的基本架构①。

二、C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意义

基于C理论所形成的C管理模式,为中国式管理带来了可靠的依据。在智慧型组织下,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最大化②,而其中对我国行政管理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有:“道、法、兵、墨、儒、易经、禅学”等众家之长的融合意义、讲求“有情,有理,有法”的合理意义和来源平衡哲学的平衡意义。

C理论大的方面包含了国家治理、行政管理,小的方面包含了集团管理、家庭管理和个人管理。最后还是回归到人的问题,个人与集体的人。C理论应用到国家形成一套国家治理理念,才能促进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样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会让国家的治理和行政管理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治理国家之道离不开一个一以贯之的具有文化根基的管理哲学。

三、C理论应用到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可行方式

C理论是扎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所形成的,它的精髓是强调管理要有创造性和发展性。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这其中就有需要我们去辨别的精华和糟粕,以此来促进我国的行政管理乃至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一)把握C理论的核心理念

C理论运用于国家行政上,最需要把握的是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发挥的决策职能作用,正如西蒙所言“管理就是决策”。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政府的形象和政策就是产品,因此国家的行政决策和管理的“产品”必须是为民所需的。

在把握C理论的核心理念中,领导者不仅需要紧紧把握住“C”字所代表的创新求精的精神,更需要具有开放、包容和怀柔的辩证思维,我们的文明亟需变成一种道和心的文明,从现实着手回归到一定的高度,领导于无形达到了太和的境界,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领导者,实现自治的君子管理,这也让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更有新的眼光和视野。

(二)辩证地把握C理论的运用

中国管理哲学是从行政管理开始的,西方现代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从经济发展而来。当代中国的管理学是以领导学为基础,也是以中国的政治哲学为基础,但是它的内涵是马克思列宁的管理模式③。我国现在行政管理的管理方式更偏向儒家思想,儒家有长处,但也有缺点,如太多的权威主义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滥用与腐化。因此这就说明我国的行政管理需要努力地在管理制度与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发展,不仅进行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更需要进行文化上长远地改良和创造,才能使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是和谐稳定的。这就需要去辩证的把握C理论的运用,逐渐建立一个中国管理哲学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示范模型。

(三)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不仅有“走出去”,更有“走进来”。所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在应用C理论的过程中,应当看到C理论作为一个开放的“宇宙论”,为东西方的思想差异可能造成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战略方向,化解了这种矛盾。这不仅可以让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且也让行政管理底蕴更加深厚,得到中西完美结合的融会贯通。

四、结语

C理论八要素之间的作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通过对C理论的研究,说明我国的行政管理应具有包容性,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生生不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中国更要形成扎根中国文化的治理理念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③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231-233.

②成中英,吕力.C理论、C原则与中国管理哲学[J].管理学报,2014(1):22-36.

参考文献:

[1]周兴中.析C理论的哲学基础[J].科学经济社会,2004(1):71-88.

[2]徐希燕.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研究[J].哲学动态, 1999(11): 37-39.

[3]郭志刚.基于C理论的设计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徐希燕.《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述评[J].哲学动态,1999(11): 17-20.

上一篇:试用期员工流失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浅层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