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要有“六个定位”

时间:2022-06-25 06:03:39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要有“六个定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领导干部对自身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准确的定位能够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修炼自身内功,进而适应各项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

对待利益要无私

改革改的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而社会发展中不利因素多体现在维护小集团私利上。特别是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所受的阻碍更大。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腐败案例中,领导干部的涉腐主要表现在小集团中获得利益巨大化。“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示自己,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这种思想和做法要不得,必定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在对待利益上,领导干部必须无私,不仅仅是不占有小集团所给予的各种私利,更表现在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维护这种私利,要对自己的权力地位自警、自省、自律和自砺。这“四自”来源的基础应该是:思想道德的修养、党性的修养,以及执政中思想境界的恢弘、宽广、光明和坦荡。

要带头讲诚信

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领导干部是率领人民进行改革的引导者。因此,必须带头讲诚信,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

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应该是被信任者。这种被信任的程度取决于施信于人数量的多寡和程度的大小。在领导活动中能否获得信任,一看领导干部在执政上能否为政以公,在做事上能否任事以勇,在协调上能否待人以诚,在廉洁上能否律己以廉;二看在领导活动中能否多民主、少猜忌,多授权、少独断,能否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为主,用宽大的胸怀容纳与消弭彼此之间的差异,使组织成员都能够乐于进行深度的合作;三看是否善于倾听,接受不同的意见,能否欣赏成绩,不求全责备,能否团结整体,促进组织共同进步。

改革中要能吃苦

在这里所谈的吃苦,不是身体力行的下田劳动,不是追求吃“忆苦饭”,而是能否在改革的潮头上挺立、能否在市场抢滩中明辨、能否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而给予足够的抵御。要不怕吃苦,只有这样,才能够感悟人生的价值与作为领导的价值所在;才能够磨砺思想、积累精神财富、锻造坚强果敢的意志;才能有效迅速地丰富阅历、修炼品德、升华境界。

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自古修德者,都以“苦”为乐,这种“苦”是一种清苦,是不以物质享乐为根本,享受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世界。

当领导干部不被信任,失去人心之时,是国家将亡之时。自古以来那些崩溃的帝国、覆灭的王朝、执政党的下台,都是与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相关,都是与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失去人心相关。所以领导干部的立德极其重要,而能够吃苦则是立德的重要基础。

遇到事情能包容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顺有逆,有好有坏。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包容性就是领导干部的重要素养,因为包容要求领导干部对组织中的一切进行包容,能够“海纳百川”。这种包容指的是既包容积极的好的因素,又要包容消极的不好的因素。事情发生了,领导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挽救的及时挽救,挽救不了的,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积极稳妥善后。有些领导干部在遇到负面事件时盛气凌人,表面上看似乎是眼里不揉沙子,而实质是没把组织成员看在眼里;而有些领导干部则是以激励为手段、以包容为形式获得组织成员的拥护,并在组织成员中产生较大影响力,进而获得组织成员的追随。

包容是领导干部的重要素养,有了包容,组织成员才会在工作中挺身而出、勇担重任、迎难而上;有了包容组织才能多走顺路,领导干部才不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要善于协调并达到和谐

改革是改旧有的东西,因此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合时宜的不和谐因素。领导干部处于组织的中间状态,需要与系统周围的所有人、事物进行联系,协调好人与事物,就能将工作做到最佳状态。协调得不好,工作不仅完不成,还可能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甚至困境,给组织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协调得好与坏,既能表现领导干部的能力,又能展现领导干部的素养,因为协调不论是对上还是平行,抑或是对下,都需要领导干部的亲和力与做人的低姿态,否则协调不会成功。这种协调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领导干部应该成为组织和谐的缔造者。一个组织如果达不到和谐的状态,这个组织就不会有战斗力,领导者就不会有影响力,任何目标都不可能实现。从广度来说,我们的国家达不到和谐的状态,全面深化改革就难以实现。从狭义来说,和谐是领导干部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复杂局面,都能够尊重组织成员,创造出和谐的氛围,这也是和谐组织能够顺心顺意共事的重要基础。

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全面深化改革是整个中国干部队伍的任务。在这个任务中,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完成改革所赋予的重任,如何在改革的大势中实现自己的抱负,都体现着领导干部是否有担当,有责任地去做事。同志就曾说:“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

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是由其责任意识与责任素质所决定的。能担当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具有高尚素养的表现。因为只有具有胸怀大我之利,而不计小我之险的领导干部,才能表现出超常的大智大勇,抛开个人利益,胸怀全局作出大决策,创造大业绩。

在领导干部决策的实施环节中,担当又体现着时间和效率,体现为速度和机遇。如果没有担当,就没有决策,就做不到抢前拍板,政策性文件也就不能够抢前签发,项目就达不到抢前落地,再好的设想也就不可能抢前转化为具体的业绩。基于此,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要求干部不仅要人品好、能力强、作风正,还要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负责的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很多有突破性的工作都没有现成的实例可循,需要探索前进,如果总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怕担责任,就不可能有创新,更不可能有业绩。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领导干部是改革洪流的引领者,没有领导干部的引领,改革的总体方向就会出现偏差甚至逆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以上六个方面十分关键。

作者单位: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

(责编/梁晓娟)

上一篇: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阻湿性能的比较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重视公务礼仪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