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布局谋篇

时间:2022-06-25 05:14:33

作文教学之布局谋篇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很多孩子,很少会宏观地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或者想去构思,即使在考试作文时,也是漫无天际地写,写到哪里算哪里,字数够了就收笔。古人说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强调的就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境;对比;联想;视角;行文;情节

小学语文大纲中,对作文的教学要求是十分明确 的。本阶段的目标主要是: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以及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很多孩子,很少会宏观地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或者想去构思,即使在考试作文时,也是漫无天际地写,写到哪里算哪里,字数够了就收笔。古人说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强调的就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性。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犹如建一所房子的框架结构,如果这一点作不好,就会建成一座危房。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几种谋篇布局的简单技巧。

1.创设情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认真审题,并选定作文材料之后,也许我们会发现所选的作文材料可能是单调的,可能是枯燥的,假如我们完全真实地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模写,那写出的文章不一定美,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对材料进行重组或再加工。那创设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一个精美的框架,文章内容就像镶嵌其中的图画,有了框架,图画就会显得更为精美。比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大年夜,马德的《心中那盏灯》中的夜晚等。

情境一般有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自然情境又有天气、地理等,比如,在《我的妈妈》这一类作文中,常有学生写哪一次生病了妈妈送他上医院,那在作文中又有些学生会创设,当时的天气――风雨交加,妈妈独自把我背上多少层楼。暂不说这个作文材料怎样,单看他们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的伟大。社会情境的设定也是很重要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中写捡到钱包交失主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而其中有些学生会创设一段自己内心的读白,如会想到写这个人下需要钱,又可能有人说他呆,可能还会受到家人的批评等。

创设情境,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情境与内容要配合自然,不能为设定而设定。

2.运用对比,使文章主体更立体鲜明

对比就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作文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开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并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例如,在杨红樱的作品《淘气包马小跳》中,对于马小跳的几个好朋友的描写就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人物性格十分的鲜明,而且不同的人物特点就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了。在小学现行教材《少年闰土》中的“我”与“闰土”的对比,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在作文《第一次》中有学生写的是自己说谎的经过,文中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方法,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小作者“说谎”和“诚实”这两种对立的思想斗争的过程。文章中,作者不但留意到前后的思想对比还留意到了前后的动作对比――最后勇敢地向老师承认错误,这样也就完成了作文表现当代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的主题。又如在《吹汽球比赛》中,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将各个选手的样子、神态、动作描写一番。

3.联想,充分发挥想象使事物得以本质得以延伸

这是一种由一种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小学课文《落花生》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中就由花生想到做人。在学生的作文《找红旗》一文中,由找红旗联想到,高山上,大海上,天空中有红旗吗?月亮上有吗?而结尾的一句很耐人寻味“妈妈笑着说,不久的将来红旗一定会登上月球的。”

当然在运用联想时,要留意这两种事物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是硬性搭配。

4.独特的视角,文章就会一枝独秀

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精巧的布局,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所以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赛下曲》没有直白的写李广将军的神力,而是通过“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让人感受到李广将军的神力。

5.巧妙的行文思路,文章就会与众不同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其行文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6.跌宕起伏的情节,文章就会悬念备增,更抓住读者的心

“文似看山不喜平”, 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项链》、《羊脂球》等就很好的诠释这种一波三折,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文章悬念备增,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欲罢不能,只恨不得一气看完!因此在情节的设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置悬念。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出人意料的结局。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第三,制造波澜。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总之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素材和谋篇布局时,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高嵩, 1975年出生,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市西山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 小教高级职称,语文教学研究,

上一篇:四季皆宜的羊绒 下一篇:感受春日好时光 《精品购物指南》春季乐活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