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归因分析及措施

时间:2022-06-25 05:06:43

当代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归因分析及措施

摘要:学习主动性是指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生主观上主动学习的意愿,它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最为重要的主动性。本文从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出发,初步探讨了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原因及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 主动性

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个方面。理性因素指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整体的理性直观和理性思维,非理性因素主要指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当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和学习活动发生共鸣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会受到情感等因素的激化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其外在表现就是学习主动性;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是机械的、低效的。学习主动性是指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生主观上主动学习的意愿。它是非理性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格外注重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都强调了思考在学习、行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即强调了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在于在可以得到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就是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完成任务的,缺乏最为重要的主动性。本文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同时从大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出发来探索如何提高学习主动性就显得意义重大。主动性学习,其核心理念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性学习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以综合的途径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学”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学”,如果我们广大高校教师能够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充分的互动式沟通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学习的效果就可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一、主动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不主动发现问题

学习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课堂教学应该是展现教师教育智慧的空间,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但真实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单向的传输,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人会提出,缺乏课堂互动主要责任在教师,是由于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创造互动的环境,是引导方向有问题。不可否认,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引导学生学习的义务,有创造课堂互动性的责任。但这是造成课堂缺乏互动的外因,学生没有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则是该现象的内因。知识的获取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调动、活跃课堂气氛,但当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没有问题”的现象,当组织讨论等互动活动时无话可说,出现冷场现象。课上如此,课下更没有“问题”,按照教学安排,每门课程都有课外答疑时间,但答疑时间往往只有老师坚守岗位,少见学生惠顾。所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体现。

2.对问题的深层含义不深究

学习过程中充斥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浮躁心理,缺乏“追根求源”认真态度。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一个知识点掌握,重视具体的问题的解答过程,而不考虑该知识点的应用背景,为什么某道题为什么可以用某种方法来解决。众所周知,大学生更应注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采用以上方法学习应当是高中阶段的方法,没有达到大学生所应具有的素质。

3.大学学业过程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大学的学习是为了获取学分,是为了获取学分,至于学习的中间环节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一是屡屡违反学习纪律。常常无故旷课,上课迟到,打瞌睡,吃早点,聊天,且屡禁不止。二是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参加过多的社团活动、校外实习以及打工赚钱等等。毋庸讳言,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但参加这些活动的基础应当建立在对所学知识良好掌握的基础之上,过分重视则为舍本逐末。三是突击复习与考试作弊。一部分大学生平时不专心学习,临考之前通过连夜突击来应付敷衍。他们抱着“60 分万岁”的心态,非但不引以为耻,反而以之为荣。

二、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学习主动性来自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产生于学习者内部需要而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可以归结为内部主动性;外因是指由客观目标或要求等诱发的一种学习力量,可以归结为外部主动性。以下,我们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来分析大学生主动性缺失的具体原因。

1.缺失内部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学习主动性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总合,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构成的认知系统。学习主动性旺盛的学生,源于这三个方面心态都比较积极,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有机组成。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程度划分,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兴趣;第二个类型是具有学习目的,但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第三个类型是不具有学习目的,属迷茫型。对于第一种类型,会自发地产生学习主动性,这里不再多说,以下重点分析后两种类型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原因。

(1)由于缺乏兴趣引起的主动性缺失。学习的目的可分为两类:兴趣型和需求型。由兴趣促成的学习目的是内在的、强烈的,它表现出来的学习是深入持久的,对知识的获取有强烈的成就感,他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是主动性;由需求促成的学习主动性则是外在的、薄弱的,它不是因为渴望知识而学习,而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家庭等,它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是被动。对于缺乏兴趣的类型往往都是被动的。目前教与学之间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些课程的教学严重脱离实际,没有与时俱进;有些专业课程没有与基础课程协调进度,导致学生无法完全领会;一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过于学术化,对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压力像座大山,在大山重压之下,一切都扁平化甚至扭曲化了,包括人的意识和认知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一技之长”的动机,但是他们只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感兴趣,对其他课程则采取应付态度。在以上两个因素的推动下,学生一方面要为择业而努力,另一方面则为了能够完成学业而强迫自己学习自己认为没必要的课程并产生厌学心理。

(2)由于思想迷茫产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要想产生主动性,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尤其如此。思想迷茫首先和学生自己的认知水平有关,有些学生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均由父母包办,在大学以前的时代,父母就在他身边,替他安排生活、制定学习计划、填报入学志愿,所有这些养成了服从式的学习方式。进入大学之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失去了指导性意见,不知该何去何从,同学们突然觉得茫然了,学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同时,娱乐设施的丰富多样性很快在他内心占据主导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很快就丧失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和家庭富裕程度无关,主要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其次,社会浮躁风气导致一些学生开始信奉“读书无用论”。受到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的影响,很多学生问自己:读书有什么意义?因为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受到“一夜成名”、“迅速致富”思想的侵蚀,变得浮躁,相信不劳而获。另一部分同学则受到巨大贫富差距的影响,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变得悲观绝望,认为家庭条件决定了人的命运,因而自暴自弃,甚至开始敌视社会,游戏人生。

2.缺失外部主动性

外部主动性缺乏主要原因在高校,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考核制度。当前大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但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导向性,使很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这从科研方面当然是有利的,但对于我们高校教师实践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是极其不利的。很多授课教师的讲义很多年没有更新,但不更新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没有监督机制去促使他们更新,二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其更新。而过期的知识、僵化的授课很难让学生对学习倾注热情,产生内在主动性。因此,制度上同时重视学校教学、科研的,合理制定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考核制度。由于缺乏上述内部主动性,部分大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抱有“考试只求Pass”的侥幸心态,而现行的考试以笔试为主的制度以及考风不正等因素助长了这种不良现象的泛滥。我们很多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健全,减弱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的考试,大部分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通过,因此激发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三、措施

1.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

长期的应试教育, 使许多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经常把学习看作是履行父母和老师交给的任务, 学习往往也是工具倾向的, 主要目的是考试、升学。这就像成语“买椟还珠”一样,放弃了学习的真正价值, 而空留下学习的躯壳。近代著名教育家杨贤江也有“主动成人, 被动成器”的说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归根结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自觉地追寻知识的真谛。这需要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如果没有,就要从现在做起,开展人文类讲座,主题以“追求知识”为主,去除功利因素;针对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证书主义”实用性倾向,高校应该摆正姿态,做好导向。

3.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做到:学科知识丰富,备课充分,课堂组织恰当;对课程或教学热情;表述清楚,能为学生理解;愿意接近和帮助学生等等。学识渊博的老师加上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当前的高效教师承担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任务,而且有些学校侧重于强调科研的重要性,给科研以较大的扶持力度,从而消弱了对教学的积极性。本人认为科研固然重要,但高校的第一任务是搞好基础教育,因此,在学校层面上,应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学生的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良好的培训,尤其需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亮.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几点建议[J].教育与现代化,2003(3):41-44

[2]赵芮婧,闫君,祝晨,王鹏,张居达.大学生“学习三性”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6):43-44

[3]张磊.论思政工作在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的突破[J].克拉玛依学刊,2013(1):47-51

上一篇:IMAX版的人力资源 下一篇:试论社会支持理论在贫困大学生成才教育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