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巧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06-24 10:31:16

【前言】精设巧问,让课堂充满活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曾听一位张老师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它还会回到井里去吗?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

精设巧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设计问题是提问的关键一环,问题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备课时合理布局,对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要有所设想。设计出的问题要源于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关注点,以及教学目的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预设;延伸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刻认知。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思考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做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问题是提问的关键一环,问题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备课时合理布局,对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要有所设想。设计出的问题要源于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关注点,以及教学目的的认识。

一、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曾听一位张老师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它还会回到井里去吗?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多大啊!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要回去。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大了,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吃了。要回去。

生:还是回去好,要保护自己。

师:难道在井里就很安全了吗?

后经张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发言越来越精彩,同时大家领悟到一个道理:不能呆在井里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张老师的这个问题预设得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预设问题生成的“枝杈问题”,张老师敢于放手,更进行了适时的引导,有的放矢,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正确、深刻的领悟。可见,好的问题预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让学生行动起来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思考兴趣、思考模式、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一旦课堂发生变化,教师的问题导向也要随之改变,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问题来调整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课堂风生水起。

1.调整角度范围的引导启发提问

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确实答不出或者答错了,作为教师,若立即转向其他学生提问,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应当继续为他们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帮助他们正确作答,并适时鼓励,将孩子们带到另一番充满自信,走向成功的境地。

2.层次递进的追问延伸

曾阅读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滥竽充数》时,延伸了两个课外思考题:(1)人死了,可以用哪些词?(2)文中的齐宣王为什么用“死了”这个词?

第二天上课,课堂热闹无比,仅是罗列“死”的近义词就多达几十个,如“逝世、去世、辞世、死亡、宾天、驾崩、登仙、驾鹤西去、坐化、老了、走了、与世长辞、捐躯、阵亡……”甚至还指出这些词的用法,并引经据典用实例加以说明。而讨论第二个问题就更热烈了,竟有二十多种说法:那是作者自己的意思,他就是想这么说;齐宣王昏庸愚蠢,他不配用“尊贵”的词语;那时候的人不讲究“死”字的用法;因为齐宣王没作出多少贡献;“死了”这个词简单易懂……真是形成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于是,这位老师又顺势利导,这是一篇寓言,结合寓言的最大特点,同学们恍然大悟,寓言用“死了”就是要文章好读易懂。

一个看似平淡的问题,被认真追问起来,就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四维空间,借此锻炼培养他们的思维技能,追问延伸,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使学生兴奋起来,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精心的预设,精妙的追问延伸,不但推动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深刻认知,而且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不要让学生“灌”学生 下一篇:加强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