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献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时间:2022-06-24 04:17:44

高职院校文献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摘要: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的保障,现已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设备正在不断充实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为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有力支持。但是,作为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者--馆员的素质却不太令人满意,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的图书馆馆员的差距,并提出增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人员素质

一、高职院校文献人员的现状

高职图书馆员队伍素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由中专、技校、电大等专科职业学校组合而成的,图书馆员有很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图书馆专业方面的教育,而且服务意识不到位,也有很多人是通过其他渠道被调入图书馆,甚至把图书馆工作当作混日子和养老的工作,他们我行我素,缺乏工作积极性,对图书馆设备和书籍的管理也很不到位[1]。

(一)图书馆馆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1.馆员队伍思想觉悟下降。

告知图书馆成立之初,馆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职工组成,他们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的优秀馆员正在逐步的退出管理队伍,年轻一代的管理者慢慢加入这支队伍,但是他们由于生活经历让他们没有艰苦朴素的思想,而且在工作中还带来了一些不良风气,如工作时相互推诿,追求物质利益,结成小团体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削弱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力。

2.馆员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馆员的学历都不高,如内蒙的高职院校馆员,研究生学历只有0.5%,本科学历的只有2%,专科学历就占了60%,专科以下的还有20%。但是从数据上看,专科以上的有80%,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真正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20%,随着图书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是图书馆的发展的中坚力量,剩下的60%专科人员,就其现在的水平而言,水平亟待提高[1]。

(二)馆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理念、服务手段都需要提升一个新的层次,而作为图书馆馆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职业技能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对馆员的重视不够。

作为高职院校本身,也存在着普遍对图书馆管理不重视的现象,对图书馆工作的内容、特点、技能不了解,甚至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机械,什么人都能干,对学历没要求,对专业技能更是不作要求。单纯的把图书管理员当作图书保管员,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而且在继续教育方面,也很少受到像高校教师、工程师那样的进行定期培训。

2.工作中缺少成就感导致人才严重流失。

高职院校对学校图书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图书馆员每天重复机械的工作,很少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少因为工作而体会到成就感,很多在岗人员,只是把管理员当作一份暂时的工作,或者是混日子拿工资的工具,导致学校留不住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不能安心的、尽职的工作,使得人员流动性加大。

3.管理缺少人性化,使得馆员工作倦怠。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图书管理员岗位实行聘任制,而且表面上能起到督促和激励馆员的作用,但是仔细查看相关管理规定,却发现很多缺乏人性化的地方。比如馆员不能与读者发生争执,一经发现,就要严肃处理等等。这些规定,让很多图书管理人员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为了担心受到处分而小心翼翼。长此以往,难免产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理。这对图书馆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

二、本科院校文献人员的素质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与正确的服务意识。

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录用和在岗培训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他们的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高校图书馆进入人机结合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也能够与时俱进,很快的转变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用更好的要求要求自己。用饱满的热情对待读者,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2]。

(二)较高的文化素质。

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更加重视,真正把图书馆当作学术研究的重要辅助机构。时刻注意更新文献资料和系统,以此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新知识,包括情报学、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还不断改变自身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藉此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人能否坚持正常工作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人员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坚强的意志品格,能正确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能面对有时超负荷运转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并且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2]。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正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并且在工作之余能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因此,精神面貌越来越高,职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三、专科与本科院校文献人员素质的差距

由上面总结出来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专科与本科院校文献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差距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技能的差异。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员由于学历和教育背景的原因,使得在职业技能方面远远落后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人员。

(二)思想素质上的差异。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仅仅把管理员的工作当作是挣钱或临时过渡的工具,而缺乏一般高校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

(三)受领导重视程度上的差异。

专科图书管理员往往被当作保管员而不是文献提供的技术人员,使得在工作上不像一般高校管理人员那样受到重视,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

四、提升高职院校文献人员素质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又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既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也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随着信息革命的逐步深入,使作为信息服务业的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文献信息量急剧增加,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从内容、方式和手段上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服务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因此,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的图书馆已不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藏书楼而是信息高速公路中的重要成员,成为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功能的信息中心。图书馆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基本细胞,他不再仅仅是图书文献的管理者而更重要的应是有一定特长、知识渊博的“知识导航员”。他们要在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在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提升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日益迫切[3]。

五、提升高职院校文献人员素质的措施和手段

(一)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人员占到图书馆服务所有作用的50%以上,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管理人员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学校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到基层的切实需求,制定人性化的规则。努力提高馆员的待遇,并且在精神上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成就感。让他们都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形成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多时候是枯燥和单调的,学校应该为馆员对设置一些方面设施,使馆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也可以在馆内添置绿色植物,以此缓解馆员在长时间工作后产生的视觉疲劳。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真正优秀的图书管理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素养,但是日常管理工作往往会让他们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为了学院学习风气的改善,也为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学院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讨论会等,在馆内以致学院内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4]。

(四)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养。

信息每天都在更新,作为知识的贡献者和管理者,学院也应该经常组织培训图书馆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研讨工作,让馆员的知识结构不和时代脱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五)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要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切实将竞争激励机制引进高校

图书馆,对图书馆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能力水平、工作绩效实行严格与科学的考评,促进人才竞争、选拔和流动,并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学术待遇和物质待遇,以引导、激励图书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六)提高身体素质。

对馆员身体素质,有关领导应该给予重视。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内部的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达到馆员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馆员之间的思想、工作交流,创造和谐环境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新文.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与培训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06-107

[2] 宗玉梅.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培养的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79-80

[3] 王红俊.关于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46-49

[4] 朱颖.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全国新书目,2010,2:8-9

作者简介:邵佳雯,1981-,女,江苏苏州市,助理馆员,苏州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主要从事文献建设。

上一篇:浅析青少年足球力量与灵敏训练 下一篇:压力管道检验技术应用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