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承制造业三大基地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4 05:45:51

中国轴承制造业三大基地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 要: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都是我国轴承生产的工业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大轴承工业基地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严重失衡。本文比较了三省轴承制造业的竞争力。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黑龙江轴承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辽宁次之;三省的轴承产品类存在明显的同构现象,但三省的轴承生产在结构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轴承制造业;三大基地;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4.省略

位于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的原哈尔滨轴承厂、瓦房店轴承厂和洛阳轴承厂都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程和轴承工业的三大骨干企业之一,它们的建立为我国轴承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分别以三大轴承厂为依托,在三厂的带领和辐射下,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轴承制造业产业群,已发展成为全国轴承生产的三大工业基地。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哈尔滨、瓦房店、洛阳三大轴承厂的产品结构布局是在中央的直接计划性协调下优势互补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靠计划机制协调的方式逐渐弱化,三大轴承工业基地的发展也出现了严重失衡。为弄清三省轴承产业结构状况和分工程度,从而为三省产品结构调整和分工的趋势做合理的预测,很有必要对目前三省的轴承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

一、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在1942年提出的。这种方法将比较分析与因素分析相结合,从产业(产品)产值预期值、结构以及竞争力三个方面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主要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地区产业(产品)的竞争力情况。如果一个地区各个产业(产品)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同一产业(产品)的增长速度完全相同,即排除了由于各个地区同一产业(产品)竞争力不同造成的增长速度上的差异,那么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则是由结构因素形成的。如果一个地区的产业(产品)结构与全国完全相同,那么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只能由地区的竞争力来解释。所以, SSM既是一种能说明地区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与竞争力因素所起作用程度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是进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结构决定因素差异的比较方法。本文将SSM应用于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轴承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上,即从轴承产品产值的预期值、结构与竞争力三个方面解释三省轴承产品产值增长速度的差距,力图从中发现三省轴承制造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假设Ft(T)表示T时期全国i轴承产品的产值,则:

其中,Nij为j省i产品按照全国整体的轴承产品产值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额,称为预期值或份额分量。若Fij)则说明该产品在该省轴承产品产值增长水平低于(或高于)全国总的增长水平。

Pij为j省i轴承产品产值增长额分解出的产品结构分量。即j省i产品产值增长偏离全国i产品平均增长的部分。它反映了j省以全国的产品结构为标准产品结构的优劣程度。

Dij为j省i产品产值增长额分解的剩余成分,为j省i产品产值增长额分解出的竞争力分量。即j省i产品按照自身增长率的增加值偏离全国产品平均增长的部分。它反映了一省(或多省)产品的竞争力对全国增长的作用。利用竞争分量可以判断j省i产品在全国同产品中所占有的竞争地位。而Pij+Dij则j为i省产品与全国的总偏离量。

二、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轴承产品竞争力的比较

1・三省轴承产品增长速度比较

为很好地反映三省轴承产品的整体水平,笔者选取了分别占三省轴承产品总产值95%以上的9个产品类进行比较和分析。三省和全国轴承产品产值的报告期(2005年)相对于基期(2001年)的增长见表1(原始数据略)。

可以看出,报告期(2005年)相对于基期(2001年),全国轴承产品产值有3个产品类(调心球轴承、推力球轴承和滚针轴承)出现负增长,其余均为正增长,其增长最快的5个产品类分别是圆锥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黑龙江有8个产品类为正增长,增长最快的5个产品类中除带座轴承和推力球轴承外,其他3个产品类也是全国增长最快的产品(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辽宁有5个产品类为正增长,增长最快的5个产品类中除圆柱滚子轴承外,其他4个产品类与黑龙江相同,分别是角接触球轴承、球面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河南有3个产品类为负增长,其余6个产品类为正增长,增长最快的5个产品类分别是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推力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在所计算的9个产品类中,黑龙江除调心球轴承外,其他8个产品类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相应产品类的增长速度,而辽宁和和河南分别各有4个产品类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产品类的增长速度。

另外,从表1还可看出:总体来看,报告期(2005年)相对于基期(2001年),三省轴承产品产值的增长速度分别都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但以黑龙江增长速度最快,辽宁次之;三省相互比较可发现,在9个产品类中,黑龙江有8个品类的增长速度超过辽宁, 7个品类超过河南,而辽宁仅有4个品类超过河南;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的球面滚子轴承类的增长速度高达8.78,分别是全国、辽宁和河南相应品类增速的5.4倍、4.7倍和8.5倍,带座轴承产品产值增长速度高达4.30,分别是全国、辽宁和河南相应品类增速的4.1倍、6.9倍和5.4倍。

2・三省轴承产品竞争力及其结果分析

利用上面给出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黑龙江、辽宁、河南三省上述9类轴承产品的竞争力,其结果分析如下:

(1)黑龙江轴承产品竞争力

黑龙江9类轴承产品按2005年各类产品产值的比重排序及其竞争力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按产值比重排序,黑龙江轴承制造业的特点是深沟球轴承类产品比重很高,在9类轴承产品中排在第一位,高达47.38%;圆锥滚子轴承类比重次之,占到17.99%;圆柱滚子轴承类占10.99%,球面滚子轴承类和角接触球轴承类分别占9.83%和7.86%,其他的均不超过4%。

从轴承产品产值的预期值分析,黑龙江9类产品产值的预期值均为正值,按产值比重排序,除

了排在第7位的调心球轴承类外,其余8类产品产值的实际增加值都高于对应的预期值(与表1中的数据(黑龙江δ)对比),说明这8类产品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从结构分量看,仅有比重排序第2、4和5位的三类产品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结构分量为负意味着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所有产品的平均增长水平,而黑龙江这样的产品类共有6个,其产品产值合计占到黑龙江轴承产品总产值比重的63.4%。说明黑龙江的产品结构中劣势产品类所占比重较大,使调整产品结构的难度增大,需引起充分重视。从竞争力分量分析,所有9个产品类都是正值,但由于调心球轴承产品类报告期(2005年)相对于基期(2001年)为负增长(表1),其他8个产品类为正增长,说明这8个产品类相对于基期的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产品类的增长速度,这表明黑龙江轴承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是比较高的,其中,圆锥滚子轴承类、球面滚子轴承类、角接触球轴承这3个品类的结构分量与竞争力分量都为正值,说明它们的发展势头非常好。

(2)辽宁省轴承产品竞争力

辽宁9类产品按2005年各类产品的比重排序及其竞争力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按产值比重排序,辽宁的9类产品中圆锥滚子轴承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32.45%;球面滚子轴承类比重次之,占到23.49%;深沟球轴承占19.02%;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类分别占13.35%和5.18%。此5类产品产值占到辽宁轴承总产值的93%,与黑龙江省的前5类产品产值比重合计(94% )相当,但辽宁前5位产品中相邻两类产品比重的浮动范围不足9%,而黑龙江省接近30%,说明辽宁轴承产品的比重分布较黑龙江更为合理。黑龙江轴承产品比重的悬殊差距,使其轴承销售存在很大风险。黑龙江省应在保持深沟球轴承类产品生产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努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其他品类的增长速度,逐渐使轴承产品类的比重分布合理,促进轴承生产更快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从预期值分析,辽宁省9类产品的预期值均为正值。除比重排序第1、2、5、6位产品外,其他5类产品的实际增加值都低于预期值(对比表1中的数据(辽宁δ)),总体的增长水平低于黑龙江而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结构分量中,因9类产品类的增长率与全国所有轴承产品总产值增长率的差异对于各省9类产品结构分量的正负分配是一样的,所以表面上看辽宁结构分量与黑龙江一样,也为3正6负,即劣势产品类所占比例较大。但是,由于辽宁的结构分量为负的产品类所占比重之和为36.7%,低于黑龙江的63.4%,并且6个负值产品类的排序中,辽宁为第3、4、6、7、8、9位,而黑龙江却为1、3、6、7、8、9位,所以辽宁省结构劣势的程度较黑龙江要小得多。在竞争力分量中, 9个产品类中只有比重排在第3、4、9位的3个品类是负值,其他6个产品类均为正值。其中,除了比重排在第7、8位的调心球轴承和滚针轴承类报告期(2005年)相对于基期(2001年)为负增长外(表1),其他4个产品类为正增长,即仅这4个产品类相对于基期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产品的增长速度,而黑龙江这样的产品类有8个,这说明辽宁省轴承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低于黑龙江。另外,在辽宁省的竞争力分量为正值的这6个产品类中,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都为正值的产品类与黑龙江一样,也是圆锥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这3个品类,这也说明了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在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着竞争。

(3)河南省轴承产品竞争力

同理,表4给出了河南9类产品按产值比重排序及其竞争力的情况。在比重排在前5位产品类中,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类的比重分别达到34.86%和34.15%,圆柱滚子轴承类、球面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类的比重分别为11.55%、8.27%和2.08%。前5位产品中相邻两类产品比重的浮动范围为22%,低于黑龙江而高于辽宁,说明河南轴承产品的比重分布比黑龙江较为合理,但比辽宁差。

三个分量的计算结果如下:①从预期值分析,河南省9类产品的预期值也均为正值,但仅有排在第2、3、5、8位的四个产品类的实际增加值超过了对应的预期值(与表1中的数据(河南δ)对比),其余5类产品的实际增加值均出现了负增长。总体的增长水平远低于黑龙江,略逊于辽宁而稍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②从结构分量分析,表面上看河南结构分量也为3正6负,即劣势产品类所占比例较大。但是,由于河南的结构分量为负的产品类所占比重之和为51.09%,低于黑龙江的63.41%,高于辽宁的36.68%,所以河南结构劣势的程度较黑龙江要小而比辽宁大。③在竞争力分量中, 9个产品类中只有比重排在第2、3、5、8位的4个品类为正值,说明这4个产品类相对于基期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产品的增长速度,而黑龙江这样的产品类有8个,辽宁省有5个。这进一步说明河南省轴承产品的竞争力水平远低于黑龙江,略逊于辽宁。在河南省的竞争力分量为正值的4个产品类中,只有圆锥滚子轴承类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都为正值,表明这个产品类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而这个产品类正是黑龙江和辽宁发展势头非常好的产品类之一,说明了河南与辽宁、黑龙江两省在此产品类销售方面存在着竞争。

三、三省轴承产品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1・实证分析结论

(1)三省轴承产品类的“同构”现象比较明显

从产值比重排在前7位的产品类可以看出,深沟球轴承类、圆锥滚子轴承类、圆柱滚子轴承类和球面滚子轴承类等4个产品类都是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产值比重排在前4位的产品,也就是说三省产值比重在前7位的产品类中,有4个产品类是相同的,即三省生产的轴承产品类存在明显的“同构”现象。但轴承产品类的“同构”并不能说明产品的完全相同,同一产品类内部产品的差异可能是很大的。以深沟球轴承类为例,黑龙江在中小型轴承的生产上有优势,辽宁在微型轴承的生产上有优势,而河南在中大型轴承的生产上有较大优势,这种差异的存在为三省之间开展合作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即使存在轴承产品的“同构”,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构”造就了同一产品更多的全国市场竞争者,而竞争的加剧会迫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善生产管理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可提高效率。

(2)三省轴承产品均无结构优势

从黑龙江、辽宁和河南三省9类产品的结构分量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省的圆锥滚子轴承类、球面滚子轴承类和角接触球轴承3类产品的值为正,其余6类均为负值,说明三省在发展过程中劣势产品类的种类较多。但是由于黑龙江结构分量为负的产品类所占比重之和为63.41%,高于河南(51.09% )和辽宁(36.68% ),并且6个负值产品类的排序中,黑龙江为1、3、6、7、8、9位,辽

宁为第3、4、6、7、8、9位,这使黑龙江调整其产品结构较河南和辽宁要难得多。因此,黑龙江省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尽快使轴承产品类的比重趋于合理,使轴承生产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3)三省轴承产品类的侧重点不同

尽管三省存在轴承产品类的“同构”,但三省轴承制造业发展的差异也明显存在。从竞争力分量分析,黑龙江所有产品的竞争力分量都为正值,排在前4位的产品类为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类,但仅深沟球轴承类产品的比重就达到47.38%,其他三类产品分别占9.83%、17.99%和10.99%;辽宁省竞争力分量排在前4位的产品类为圆锥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球轴承类,但仅圆锥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类产品的比重就分别达到32.45%和23.49%,其他两类比重合计低于8%;河南省竞争力分量排在前4位的产品类为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和滚针轴承类,但仅圆锥滚子轴承类产品的比重就达到34.15%,其他三类比重合计低于15%。这表明尽管三省都以圆锥滚子轴承类为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较好的产品,但其他各类产品在三省轴承制造业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即黑龙江侧重于深沟球轴承类产品,辽宁省侧重于圆锥滚子轴承和球面滚子轴承两类产品,而河南省更侧重于圆锥滚子轴承类产品。

2・建议

上述实证分析表明,三省轴承产品类的“同构”现象比较明显,且均无结构优势,但三省的轴承生产在结构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一,不要盲目调整“同构”轴承产品,而应加强三省之间的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促进跨行政区域的广域轴承制造业集群的协作,为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以提高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积极吸纳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加快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升产业层次。第三,逐步降低竞争力低的传统支柱产品类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优化轴承产品结构,大力扶持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产品类的开发和生产,培养新的支柱产品,增强产业结构竞争力。第四,应积极推动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企业的联合并购,优化组织结构,强化规模经营,实施“大集团”、“小巨人”战略,打造中国轴承制造业的“航空母舰”。要依靠大企业,扶持大企业,使轴承制造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五,轴承制造业“走出去”战略力度要加大,要发挥我们的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等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轴承企业,大力开发具有出口优势和进口替代作用的轴承产品,促进优势轴承产品出口。

参考文献:

[1] 张新颖・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 张根能,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3] 谭克,路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 2003, (5)・

[4] 史清琪・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宏观经济研究, 2001, (2)・

[5] 蔡建娜・上海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1, (2)・

[6] 孙国锋,高艳春・产业集群的负效应及其规避途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2)・

上一篇: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分析及其启示 下一篇:企业道德管理的制度化与道德审计